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鎮(zhèn)上,有一個小男孩,他和別的孩子都不一樣。
比如說,他從不梳頭。腦門上的頭發(fā)根根上翹,周圍的頭發(fā)卻像曬干后被牛馬踏過的干草一樣,東倒西歪,亂蓬蓬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小伙伴們給他取了個綽號,叫“揚·比比揚”。
別的男孩子都戴著帽子,比比揚卻沒有,也許是因為要找到適合他“發(fā)型”的帽子太難了!就算戴到頭上,不到一分鐘,帽子不是掉在地上,就是飛到一邊,最后沒影兒了。
比比揚又矮又壯實,不管穿什么衣服,不到一天,準(zhǔn)會變得又臟又破,沾滿臟兮兮的斑點,再也看不出原來的顏色。沾著泥巴的接縫處還會開綻(zhan),里頭露出一條條白線,好像一張露齒大笑的嘴。
他還不愿意穿鞋子,喜歡光著寬腳板,十個腳指頭像蛤蟆腳趾似的叉開著在地上走。由于風(fēng)吹水泡、受冷挨餓或者別的什么原因,他膝蓋上的皮膚很粗糙,常常裂著口子,糊滿鮮血。
為了讓寶貝兒子走上正道,比比揚的母親不知為他掉了多少淚。父親也一次次叮囑他,有時候氣急了扇他耳光,可都不起作用。
為了心愛的兒子,母親日夜幫人紡紗織布:父親終年在田司耕作。家里那頭毛驢都比這個不聽話的兒子好得多,它隔幾天就從山上馱(tuo)兩捆柴回來。比比揚的父母為了教育兒子,什么話都說了,什么方法都試了,可全是潑到鴨背的水,刮過耳邊的風(fēng)。最后他們對比比揚不再抱什么希望,隨他去了。
這樣一來,比比揚干脆連學(xué)也不上了,每天就在外面東游西蕩。過去常一塊兒玩的小伙伴,也不來找他了。
比比揚毫不在乎,他一個人也能找到樂子,能想出很多惡作劇來排解寂寞。比如,他往鎮(zhèn)邊塌(ta)了半截的斷墻上一坐,見到跑過的狗就用石頭砸;來了小孩,就摘下他們的帽子扔到地上;吉卜賽人路過,就往他們馬背上的袋子里扔石頭,嚇得馬“嘶嘶”直叫……
比比揚就這樣尋開心,如果玩膩(ni)了,他就到鎮(zhèn)上的集市閑逛,在擺攤趕集的人群中擠來擠去,可帶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