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必云 謝春林
歷史是已逝去的客觀實在,我們認知歷史往往是通過實物(包括遺跡)和文獻。但實物需要我們去推測,文獻需要我們去理解。還有一種形式更為真實,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口傳身授,即口述歷史。我們需要做好的關于口述歷史的工作是口述資料工作。
如果追溯口述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那個時期,生活或生存過程中的一切事情,完全靠口傳身授。后來的結繩記事、甲骨文以及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古代文獻資料,包括流傳至今諸如瑪雅、印第安文字等具有區(qū)域特點的文明,這些具有記錄作用的方式和文字都是對口述歷史進行的記錄和總結。鑒于當時的情況,缺乏對這類文字或文明的有效記錄和保存是可以理解的。但對當代的我們而言,卻需要不斷的揣測和破解。古代對口述材料缺乏記錄,近現(xiàn)代對口述工作缺乏重視。因而許多重要的口述資料沒有得到收集和保存,影響了我們對歷史及事件的探究。如今有科學技術為保障手段,我們對口述資料進行及時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得到加強,并可以轉化為文字或數(shù)字模式予以長久保存,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分析歷史,以為今用。
口述資料工作起始于口述檔案,但它并不是新生的事物。作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chǎn),很早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口述檔案的收集和發(fā)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程度卻是不爭的事實。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這項工作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階段。歷史是不可能再現(xiàn)的,最能真實體現(xiàn)歷史的口述材料工作,其收集、保存及利用工作具有極大的時效性。因此,重視、發(fā)展口述資料工作已是當務之急。
一、口述資料的歷史和定義
口述資料工作保存歷史、研究歷史、使用歷史,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二戰(zhàn)后,由于歷史原因,大量史料散失,出于收集、調查和研究的目的,世界范圍內開展了針對這段歷史資料的檔案整理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一些被采訪對象講述的親身經(jīng)歷建成口述檔案,受到國際檔案界的重視,并在國際檔案大會第9、第10、第11屆會議上對此進行過專門討論。
通過下表,我們可以看到口述資料成長的過程:
當前,各種形式的口述工作方興未艾,但并未有完全統(tǒng)一的操作規(guī)范。比如:口述檔案、口述資料或是口述材料,哪一種稱謂更能代表該項工作范疇和定義,業(yè)界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和公認的定論。紛紛開展的口述資料工作,其形式也不盡相同,口述類型包括了口述歷史、口述資料、口頭傳說、會議記錄、采訪記錄等更多的范疇。目前對口述材料的整理結果,也從最初的檔案領域擴展到圖書館收藏和利用。相信,隨著口述資料工作的進一步開展,以及受重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業(yè)界會根據(jù)其性質、類型、作用,給出更精確并被普遍認可的定義和操作規(guī)范。
二、國外圖書館口述資料工作及口述歷史收集的成功案例
國外開展口述檔案工作比較早。在“口述歷史研究室”成立后的二、三十年里,美國口述歷史取得快速發(fā)展:在實踐和操作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收集、記錄、制作、存儲和使用的方法和程序;在學術規(guī)范和評價標準上,形成了“目標和準則”;建立了百余家專門的研究機構,成立了全國性質的口述歷史協(xié)會(OHA)。在口述史研究方面形成了內容豐富的歷史論文、期刊論著和聲像產(chǎn)品,全面帶動了口述檔案發(fā)展。
美國班克羅夫特圖書館和美國總統(tǒng)圖書館口述檔案工作比較具有代表性。
1.美國班克羅夫特圖書館口述資料的收集
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的成立,第一次使用“口述史”這個概念,被視為現(xiàn)代口述歷史誕生的標志。但美國班克羅夫特圖書館對該項工作的開展卻比之還要早半個世紀。該館對口述材料的收集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班克羅夫特口述”階段,在這一階段,圖書館開展口述資料搜集工作最重要的一個方式是訪談,目的是為了歷史寫作而進行的材料收集。在收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材料如保存對話原貌更真實、更有價值,因而這種有目的的訪談目標明確、范圍擴大,并在當時與社會各界進行訪談,甚至得到了政界要員的私人藏書和文件。這一時期的訪談材料內容全面、真實,訪談記錄以及得到的手稿等原始資料,成為該館最有價值的藏品之一。這一階段口述工作的開展,推動了美國口述歷史的興起。
第二個階段自1953年至今是其復興階段。伴隨著便攜式磁帶錄音機的發(fā)明,口述資料的收集借助選進的采訪手段得到復興。此一時期的口述歷史項目種類豐富,如:地區(qū)文化歷史項目、二戰(zhàn)親歷者口述項目、女權運動、西部礦業(yè)開采、藝術家生活訪談等,收藏的口述資料有地方檔案、照片、手稿等,有的項目時間跨度達十年之久。這一時期的口述材料彌足珍貴,更借助于當時該項工作由圖書館員來具體負責,使得早期美國口述史學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班克羅夫特圖書館對口述歷史的收集工作以及口述材料的形成案例,對當今圖書館開展口述資料收集及該項工作的開展,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美國總統(tǒng)圖書館口述材料的收集
美國總統(tǒng)圖書館由富蘭克林·羅斯福于1934年開創(chuàng)成立,之后的幾位總統(tǒng),也認可并沿襲了這種形式??偨y(tǒng)圖書館并不是一座單純的紀念館,同時也是檔案館,它不但收藏、陳列了總統(tǒng)個人物品,更重要的是它所收藏的檔案文件全是與總統(tǒng)有關的內容,檔案中反映的訪談對象,對外包括總統(tǒng)的政敵及各國政治要人,對內包括了總統(tǒng)的政府內閣成員,并且還涉及其家庭成員。該館所藏以及后期大量的口述歷史及材料,對于我們了解和研究美國的政治、軍事、歷史以及文化等各方面情況,其參加價值都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口述歷史項目的總統(tǒng)圖書館是杜魯門總統(tǒng)圖書館,其500多個口述歷史訪談中,以對杜魯門總統(tǒng)的訪談為主體。又因為杜魯門總統(tǒng)倡議的馬歇爾計劃在歐洲影響深遠,也采訪了一些來自歐洲的領導人,收集比較全面、細致地反映和記載了歷史面貌。
總計約十一個總統(tǒng)圖書館的口述材料收藏獨具特色,并迅速實現(xiàn)科技化,大多數(shù)的口述材料實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wǎng)絡查詢和檢索功能,使其口述歷史收藏的價值和使用率大大提高。
三、國內圖書館口述資料及口述歷史收集的成功案例
國內的口述資料工作,如果追根溯源卻可追溯到古代,記錄下來的古代帝王的言論可以看作是經(jīng)典的口述材料。雖然口述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卻是近代興起的。現(xiàn)如今我們看到的回憶錄,參觀看到的音像資料、聽到的采訪錄音,都屬口述資料工作范疇。
新中國的口述工作歷史并不算久遠,我們也可能通過列表來看:
相對明天而言,做好當前口述材料的收集工作,更為切實和重要。而相比于更廣泛意義的口述材料搜集,近現(xiàn)代諸如日軍侵華史、知青史、少數(shù)民族語言、民俗、方言體系等專題類的口述項目更便于圖書館口述材料工作的開展。
1.井岡山大學青原色人文紀錄中心
如果做一個比較完整的有關近代革命的口述歷史項目,作為中國紅色革命發(fā)源地的井岡山,其主題更為突出。2009年夏天,江西吉安的井岡山大學青原色人文紀錄中心正式成立“口述歷史”創(chuàng)作單元,專門記錄、整理了井岡山以及吉安地區(qū)的口述歷史,并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存檔和分享。在口述材料收集過程中,對被采訪人的訪談完全從人的角度為切入點,更傾向于關注個體的故事和經(jīng)歷,形成的口述材料,揭示和保存共和國的歷史和現(xiàn)狀。
井岡山大學口述歷史工作的開展是全方面的。2010年,井岡山大學開設了由青原色口述歷史主持的該專業(yè)的選修課。同年,對哥倫比亞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口述歷史辦公室進行了訪問和交流。青原色口述歷史不僅有《生育》《饑餓》《超生》這樣的主題創(chuàng)作。也開展了《萬村寫作計劃》《360度城市記憶》《記憶捐贈》等三個系列的紀錄工作。
2.中國傳媒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2012年,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在中國傳媒大學成立,從專業(yè)的角度對口述歷史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并進行學術研究,開展傳播工作。作為有關口述歷史的專業(yè)機構,其收藏的規(guī)模和門類,屬當前國內翹楚,所收集整理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外交、戰(zhàn)爭、影視、知識分子、知青甚至民營企業(yè)六大領域。對相關人員進行了4000人次的采訪,積累了大量的圖文和實物資料,其中影像視頻達80萬分鐘。同時,針對本校的研究生開設了“口述歷史”選修課。2015年12月12日,該研究中心召開了第一次有關口述歷史實操和理論內容的研討會,此次會議由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辦,“我們的口述歷史”分享會暨“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開幕,是我國有關口述歷史領域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國際交流活動。
四、口述資料收集及利用經(jīng)驗
通過以上國內外圖書館口述資料及口述歷史收集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我們看到該項工作具有比較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是對文獻資料的重要補充和建設。為此,我們要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借鑒先進的口述資料收集及利用經(jīng)驗,更好的推動和開展口述資料工作。
1.專項經(jīng)費的支撐
口述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工作,沒有一定的經(jīng)費支撐,難以為繼。在當前購書經(jīng)費收緊,采購重點側重數(shù)字資源建設的同時,撥付??畋容^困難。但是,沒有人財物為基礎,開展口述材料工作無異于空中閣樓。為此,要在圖書館文獻購置經(jīng)費或科研經(jīng)費中,按一定比例或按口述材料立項研究的課題,設立專項研究經(jīng)費,以保證該項工作能夠持續(xù)開展。
2.項目的確定
口述資料的收集整理并不總是以時間久遠來界定的,正在發(fā)生的事件也即將成為歷史,實效性更為客觀、真實、完整。因此,在選擇和確定項目的時候,以正在消失或即將消失的、正在發(fā)生或即將結束的事件作為項目確定的首選目標。無論政治、經(jīng)濟、文化、金融、軍事等各個領域,一個正在發(fā)生的重要事件,一個對重要人物的采訪,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集中體現(xiàn)等,都可確定為立項內容,在第一時間對事件進行探究真相并留存,最容易還原其真實性。崔永元曾說過:“做口述歷史就是與時間賽跑”。歷史是不可復制的,已經(jīng)和正在發(fā)生的事件在尚可留存的時候,要及時進行收集和挽救。
3.采訪對象的選擇
對歷史類型的口述材料整理,年長者往往是口述資料的第一選擇對象,其生命歷程較長,所經(jīng)歷的歷史事件豐富,表述的史料更有價值,并且所留給人們進行訪談的時間有限,所以要盡早采訪、留存。訪談中,有的采訪對象年歲較高,往往不能真正理解用意,要花長時間進行溝通。采訪過程中,遇到說方言的老人,要攜同當?shù)毓ぷ魅藛T一同采訪,避免采訪過程中因語言溝通問題打斷思路。
此外,重要事件的核心參與人是理想的選擇對象。這類人群參與事件的過程和深度都非局外人能夠達到,對事件的核心和真實內容的收集具備權威性。
4.口述材料收集的注意事項
(1)區(qū)分被采訪人口述材料的真?zhèn)?/p>
口述檔案有兩種:一種是口述者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件經(jīng)過;一種是描述他人或他事的口述材料??谑霾稍L的難點在于收集的同時要注意區(qū)分真?zhèn)?。所謂的真?zhèn)?,有主觀和非主觀認識之分。有的采訪對象,對被采訪的事件有個人的看法,在口述時會加入自己的主觀看法,這是要在采訪過程中注意的;還有的采訪對象,在描述事件經(jīng)過時,以自己經(jīng)歷和看到的事情做陳述,但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與事件真相并不相符的情況也是存在的。為避免非人為的“斷章取義”,采訪人要在口述收集過程中有意識的提出問題,或在采訪結束后的整理材料過程中予以鑒別。留存的著作我們無法再去求證真實性,而口述材料收集、整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不確定的口述材料,通過其他途徑或他人再進行佐證,有效的彌補和修改口述材料中失真的方面。
(2)工作人員要真實客觀地反映歷史真相
真實客觀地反映歷史真相,并正確地對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進行總結,是采訪人的職業(yè)準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判別正誤的標準,上面我們說過被采訪對象的主觀和非主觀認識,但為采訪人自己,既不能在口述材料的收集過程中摻雜個人的主觀意識,也不能在后期的材料整理過程有任何輿論導向。要保持前期采訪工作中不誘導、不加工、不修改;后期整理口述材料工作保持客觀、真實和中立性,達到真實還原事情真相的經(jīng)過。
(3)保存及使用
口述資料收集不易,有些甚至是絕無僅有的,一旦損壞或丟失,不易再得。所以,這些通過口述采訪而整理留存的口述材料,保存的時候應在不同的設備予以及時備份,在使用的過程中也要格外精心。
“口說無憑”已經(jīng)成為歷史,“親口講述”記錄真實。口述資料工作,對記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金融、社會發(fā)展、國家領導人等各方面的內容是真實和不可復制的,具有搶救歷史、保存歷史的緊迫性,它所體現(xiàn)的價值比文獻更豐富,尤其是專題口述資料的個案研究比群體概括更接近歷史真實。相比于很多國家將口述歷史作為一個國家行為來開展和扶持,國內的口述歷史工作起步相對較晚,項目相對零散,只處于簡單的歸納、總結以及陳述階段,尚未對其中的規(guī)律、原因、作用、影響等深層次因素作進一步的探析,也沒有成熟的理論架構來指導。進入20世紀,無論是交通手段、數(shù)字多媒體記錄和保存方式,對口述歷史的搜集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保障作用,跨地域、跨時空并非不能想象的事情。
“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不會有前途的,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笨谑鲑Y料工作,將構筑起中華民族的立體記憶。在社會不斷進步的前提下,口述資料工作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積極開展口述資料工作,為珍存歷史、分析歷史、推動社會進步起到更大的作用。
備注: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廳項目“蒙古族口述資料系統(tǒng)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編號:NJTZ1601)
(作者單位: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