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禮》將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義理象數(shù)之哲學理念融入司法制度的設計之中,構(gòu)成了司法制度的合理內(nèi)核。秋官、路鼓、肺石、三刺、五聽、五戒、五禁、五刑、五罰、九棘、嘉石、圜土等司法制度的設計體現(xiàn)了先秦時期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義理象數(shù)之理念。《周禮》還將儒家的仁愛、慎刑觀念融入司法制度的建構(gòu)之中,形成了多層級的預防犯罪發(fā)生的規(guī)范體系。三刺、三宥、三赦制度是基于仁善之理念設計的慎刑制度。
關(guān)鍵詞:《周禮》;司法制度;天人相應;理性
中圖分類號:D9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9)02-0057-10
《周禮》又名《周官》,成書于戰(zhàn)國中后期①,是一部規(guī)模宏大且較為系統(tǒng)的有關(guān)官制的著作,其中有關(guān)司法機構(gòu)的設置、職權(quán)及處理司法事務的程序的設計,影響了古代中國兩千多年,堪稱古代中國司法制度的圭臬。《周禮》的作者繼承了戰(zhàn)國時期以前諸子百家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以及戰(zhàn)國時期人們普遍接受的哲學觀念和國家管理思想,如天人相應、陰陽五行協(xié)和、義理象數(shù)、仁愛、慎刑、政教統(tǒng)一等觀念和思想,并將其融入司法制度設計之中,構(gòu)成司法制度的精神實質(zhì)和合理內(nèi)核。正是由于《周禮》設計的司法制度的繼承性和合理性,使得《周禮》在西漢晚期被劉向、劉歆父子推出密室后迅速引起研究熱潮,并對其面世后的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所設計的部分司法制度藍圖變成現(xiàn)實并影響了后世,如秋官、登聞鼓、五刑等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周禮》在唐代被列為“經(jīng)”,取得了較高的經(jīng)學地位,成為“三禮”②之首。任何事物都有緣起,一部經(jīng)典著作能夠傳世并型構(gòu)現(xiàn)實,一定有支撐其生命力的因素存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理性或理念,在于制度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及其合理內(nèi)核。有關(guān)《周禮》之司法制度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具體的訴訟制度方面③,對于《周禮》確立的司法制度的理性內(nèi)核及其反映的時代文化特征的研究較少且缺乏系統(tǒng)性。本文嘗試探討《周禮》確立的司法制度理性,以就教于方家。
一、《周禮》司法制度設計中的天人相應、陰陽五行之理念
根據(jù)中國古代哲學理論,人作為天地化生的產(chǎn)物,其生命活動離不開宇宙自然,其精神活動也離不開宇宙自然?!叭艘蕴斓刂畾馍?,四時之法成?!雹苎鲇^、俯察、取類比象是古代人認識自然和社會,進而設計社會制度的思維方式?!吨芏Y》將中國古代有關(guān)宇宙自然的認識融入官制的設計之中,將哲學理念與職官制度相結(jié)合。這是《周禮》的一大特色,也是《周禮》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司法機構(gòu)、司法官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官制的設置上,《周禮》根據(jù)天地四時六合理論,將國家機構(gòu)分為“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天地四時之官,即六卿也。天官主治,地官主教,春官主禮,夏官主政,秋官主刑,冬官主事。六官,官各六十,則合有三百六十官。”⑤《天官·小宰》鄭玄注曰:“六官之屬三百六十,象天地四時日月星辰之度數(shù),天道備矣?!贝送?,周官之“周”還有“周天”之意?!墩f文》曰:“周,密也?!敝?,在詞意上有繞一圈之意。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關(guān)于天地的形象認識,因此,“周官”之名本身就有法天之寓意。秋官為《周禮》中的司法機構(gòu)或司法官,其冠名和職能均被納入“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的官制設計之中?!吨芏Y》中“六官”的設置及其職責分工與陰陽五行理論是相契合的?!按汗贋槟菊?,夏官為火正,秋官為金正,中官為土正?!雹薜毓伲址Q土官;司徒,又稱司土。天官為天子貳官,又名冢宰,不言“司”,協(xié)助天子統(tǒng)攝百官,不歸屬五行;其余五官分別名曰司徒、司禮(宗伯)、司馬、司寇和司空,與土、木、火、金和水相對應。根據(jù)四時陰陽理論,秋屬陰,代表氣體下降的運行方向。在五行上,秋屬金,秋天樹葉凋落,有肅殺之氣,代表氣體向內(nèi)收縮的運動方式。在陰陽二氣的消長上,立秋之后,陰陽平衡被打破,開始陰長陽消的漸變過程,秋天審案行刑,有順陰助陽之理,是順應天道之行為。《秋官·敘官》鄭目錄云:“象秋所立之官。寇,害也。秋,遒也,如秋義殺害收聚斂藏于萬物也?!?/p>
根據(jù)中國古代哲學理念,訴訟屬“陰”,在情感上表現(xiàn)為憂。因此,司法官在審理獄訟案件時,“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⑦,這是人們對待訴訟的正確態(tài)度。在方位上,左為陽,右為陰;東為陽,西為陰;東方為木,西方為金,木主生發(fā),金主內(nèi)收。
《周禮》在設計訴訟制度時將左右這一陰陽哲學理念融入其中,“左”代表道德教化,“右”代表訴訟或刑罰。如《秋官·朝士》曰:“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遠窮民焉。”《秋官·大司寇》曰:“以嘉石平罷民,凡萬民之有罪過而未麗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役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則宥而舍之?!边@里的“罷民”是指“有罪過而未麗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意思是有過錯但未構(gòu)成犯罪的行為人,其行為屬于違禮行為,應歸入教化改造的范疇。“麗者,附也。未附于法,未著于法也。”⑧對“罷民”施行的“坐”“役”之罰屬于教化之罰,而非刑罰之罰,故為“左”嘉石之罰?!吨芏Y》所稱刑罰意義上的“刑”指的是有虧形體的責罰,除此之外,不能稱為“刑”?!兜毓佟に揪取酚涊d的司救職能充分說明了嘉石在懲戒違禮行為方面的教化作用:“司救掌萬民之邪惡過失而誅讓之,以禮防禁而救之。凡民之有邪惡者,三讓而罰,三罰而加明刑,恥諸嘉石,役諸司空。其有過失者,三讓而罰,三罰而歸于圜土?!边@里的“誅”為責罰之意。對有邪惡過失者的責罰方式是用禮來教化,促使行為人改過從善。嘉石之恥坐、司空之勞役、圜土之收教等都是對違禮行為人的教化型刑罰,是促使行為人改惡從善的教化手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施行的勞教制度有點類似于嘉石平罷民的做法。
右屬陰。肺石制度是一種告訴制度,屬于訴訟范疇。關(guān)于肺石制度的作用,《秋官·大司寇》中有進一步的延展說明:“以肺石遠窮民,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笨梢?,肺石制度是為了解決“窮民”告狀難的問題而設立的,其實質(zhì)是告訴的一種補充形式。
路鼓制度是《周禮》設計的一種直訴制度,也屬于訴訟范疇?!断墓佟ご笃汀吩唬骸敖饭挠诖髮嬛T外而(大仆)掌其政,以待達窮者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仆與御庶子?!甭饭慕ㄓ诖髮嬛T外。路鼓是建于大寢門外之左還是之右?對此,《周禮》及其注疏均未釋明。但從《周禮》的陰陽設計理念推演,路鼓應是設置于大寢門外之右,因為路鼓是用作起訴或告訴的,是告訴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魏晉時期路鼓制改稱登聞鼓制,至清末一直被統(tǒng)治者沿用,宋代還設有登聞鼓院,專門負責處理直訴案件。
二、《周禮》司法制度設計中的數(shù)理之理念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知于術(shù)數(shù)。”⑨數(shù),在中國古代有一定的哲學含義和象征意義。河圖洛書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象數(shù)圖案,具有較為深邃而抽象的哲學昭示意義?!疤斓刂當?shù),始于一,終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三三者九,以應九野?!雹庠凇吨芏Y》的制度表述中,以數(shù)字給制度冠名的做法較為普遍,不同的數(shù)字有不同的寓意。在天官部分使用的數(shù)字多為“六”“八”“九”,因天官為天子貳官,主治,故其數(shù)字有主治的特色。在先秦時期數(shù)理哲學的象數(shù)意義上,“六”意為天地四時六和;“八”代表八方,即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九”代表至尊。在表述司法制度時,“三”“五”較為常見。在《周禮》中,數(shù)字的使用絕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哲學意義和象征意義。在禮制社會,數(shù),不僅被賦予禮制秩序之蘊意,而且負載著人們一定的情感和精神寄托。
(一)貫通“天、地、人”的司法審判制度和行政處罰制度之設計
《周禮》設計的司法制度中,有多個制度以“三”冠名,如三刺、三宥、三赦、三讓、三罰等?!墩f文》曰:“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shù),凡三之屬皆從三?!碧臁⒌卮黻?、陽,人乃天地化生之物;化生又涉及五行運化之理。因此,“三”代表天地陰陽及五行化生之大道。用“三”冠名司法制度,意味著司法審判者在進行司法審判活動時,在審理特定訴訟案件時,應揆天地之理、度人情。
1.揆天地之理、度人情的三刺、三宥、三赦之慎刑制度
《秋官·小司寇》曰:“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群臣,二曰訊群吏,三曰訊萬民。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薄肚锕佟に敬獭吩唬骸八敬陶迫獭⑷?、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刺曰訊群臣,再刺曰訊群吏,三刺曰訊萬民。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后刑殺?!编嵭⒃唬骸按?,殺也;訊而有罪則殺之。宥,寬也;赦,舍也?!比?、三宥、三赦是司法官在處理案件時廣泛聽取群臣、群吏和普通百姓的意見,同時考量犯罪行為人的主觀認知能力、主體責任能力,防止冤假錯案發(fā)生,以達到司法判決的情理之平的一種司法制度。此司法制度被冠名“三”,旨在表達揆天地之理,同時量度人情的司法審判理念。
《周禮》中三刺、三宥、三赦制度是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通達“天、地、人”的司法審判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禮記·王制》曰:“大司寇以獄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之成告于王,王三又,然后制刑。”鄭玄注曰:“又,當作宥。宥,寬也。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薄豆茏印しǚā吩唬骸拔挠腥?,武毋一赦?!盉11這里的“侑”應解讀為“宥”。B12《管子·戒第》曰:“管仲與桓公盟誓為令,曰:‘老弱勿刑,參宥而后弊?!盉13可見,三刺、三宥、三赦制度是先秦時期較為普遍的一種訴訟程序制度,《周禮》接受這一制度的設計理念并將其納入制度設計之中,使其體系化、系統(tǒng)化。
2.兼具“天、地、人”之情懷的司救制度
《地官·司救》曰:“司救掌萬民之邪惡過失而誅讓之,以禮防禁而救之。凡民之有邪惡者,三讓而罰,三罰而加明刑,恥諸嘉石,役諸司空。其有過失者,三讓而罰,三罰而歸于圜土。”根據(jù)《周禮》對職官的權(quán)屬分工,地官主教,司救是地官之屬官,有實施教化的職能。司救實施的三讓、三罰制度是對有違禮行為但尚未構(gòu)成犯罪(即邪惡行為)或雖已構(gòu)成犯罪(有過失)但不宜施加刑罰的行為人所采取的“長善救失”制度。鄭玄注曰:“邪惡,謂侮慢長老、言語無忌而未麗于罪者。過失,亦由邪惡酗酒好訟,若抽拔兵器,誤以行傷害人麗于罪者。誅,誅責也。古者重刑,且責怒之,未即罪也。”《說文》曰:“誅,討也。討,治也。讓,相責讓也。罰,罪小者;從刀,從詈,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則應罰?!睆摹兜毓佟に揪取返慕?jīng)文及鄭玄注來看,作為教化之官的司救在實施教化時可根據(jù)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化處罰措施,如對邪惡之民采取“三讓而罰,三罰而加明刑,恥諸嘉石,役諸司空”的處罰措施,對過失之民則采取“三讓而罰,三罰而歸于圜土”的處罰措施。三讓、三罰中的“三”,是指司救制度的實施應具有上天的威嚴、大地的寬厚情懷、人的仁愛之心,能真正使有邪惡過失者改過從善,成為社會的積極分子。
3.包含大、中、小三種市刑的市場管理處罰制度
《地官·司市》曰:“市刑,小刑憲罰,中刑徇罰,大刑撲罰,其附于刑者歸于士。”鄭司農(nóng)云:“憲罰,播其肆也?!编嵭⒃唬骸搬撸e以示其地以眾也。撲,撻也?!边@三處表述的意思是:對于違反市場經(jīng)濟秩序或管理秩序者,小的處罰是將其違法行為在其所在的集市上廣而告之,中型處罰是將其違法行為在其所住的居民區(qū)廣而告之,大的處罰是對違法行為人進行撻伐。司市是地官之屬官,承擔教化職能,主要負責“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工作。對于擾亂市場經(jīng)濟秩序、違反市場交易規(guī)則以及其他違反市場禁令的行為,司市可根據(jù)行為的危害程度在憲罰、徇罰和撲罰三種責罰方式中擇一進行處罰。這體現(xiàn)了《周禮》調(diào)整經(jīng)濟關(guān)系、管理交易市場的制度設計中也蘊含揆天地之理、通達人情的理念。
(二)敬畏天地,貫通“天、地、人”的司法官制度之設計
在《周禮·秋官》中,司法官的名稱除中央司法官稱“司寇”外,其他司法官多以“士”名之,如士師、鄉(xiāng)士、遂士、縣士、方士、訝士等。《周禮·秋官·敘官》鄭玄注曰:“士,察也,主察獄訟之事者?!辟Z公彥疏曰:“訓‘士為‘察者,義取察理獄訟,是以刑官多稱士?!笔孔鳛樗痉ü伲钤缫娪凇渡袝??!渡袝に吹洹吩唬骸暗墼唬骸尢?,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惟明克允?!笨装矅鴤髟唬骸笆浚砉僖?。”這是中國古代文獻中關(guān)于司法官的最早的記載。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司法官多被稱為“士”。《論語·子張》記載:“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薄癧集解]包曰:‘陽膚,曾子弟子;士師,典獄官?!盉14《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孟子與齊宣王之間的一段對話:“孟子謂齊宣王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弊⒃唬骸笆繋煟z官吏也?!盉15
從數(shù)理哲學來看,《周禮》用“士”冠名司法官還蘊含著數(shù)理意義和象征意義?!墩f文》曰:“士,事也;數(shù)始于一,終于十;從一從十??鬃釉唬骸剖弦粸槭?。凡士之屬皆從士?!睆摹笆俊钡墓P畫構(gòu)成來看,是三畫,上下結(jié)構(gòu),由“十”和“一”兩部分組成。根據(jù)《易》《說文》以及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象數(shù)解釋理論,對“士”可作如下解讀:“十”者,陰陽交于午者也。B16陰、陽又代表天、地;“午”與“五”諧音,又可解釋為“五行”;“十”之兩畫垂直交叉形成直角,意為立身中正;“士”下面之“一”短于組成“十”之兩筆畫,“十”下之“一”可理解為人。人在天地自然面前顯得很渺小,意為人對天地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同時,要對自然和社會規(guī)律、自然和社會之大道懷有謙卑之心。從字形意義上講,士,應是通天地、知人事、立身中正、公行正道之人。B17《禮記·儒行》曰:“敬慎者,仁之地也?!盉18
先秦時期的先哲們對“士”賦予了較多的道德成分?!笆俊蓖c“君子”一起表述,如“士君子”。這也許是《周禮》用“士”冠名司法官的又一意蘊。《論語·子張》曰:“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意,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薄睹献印けM心上》曰:“王子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謂尚志?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痹诳鬃印⒚献拥乃枷肜?,“士”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修身志事、居仁由義的君子。荀子對“士”也有一段論述?!盾髯印ぐЧ酚涊d:“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士矣?孔子對曰:‘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shù),必有率也;雖不能遍美善,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務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務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謂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則若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故富貴不足以益也,卑賤不足以損也。如此,則可謂士矣?!痹谲髯拥膬r值觀念里,“士”低于“君子”,“士”主要是能“志于事”,“善于任事,能入官”B19之人。
與司法官的稱謂不同,在《周禮·地官》中,負責教化的司徒之地方職官分別名為鄉(xiāng)師、鄉(xiāng)大夫、遂人、遂師、遂大夫、縣正、鄙師等,并沒有以“士”稱謂之。《周禮》的作者也許已深刻意識到司法審判在調(diào)整社會關(guān)系中的重要作用?!靶塘P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B20“獄者,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yǎng)育群生也?!盉21公正的、理性的司法裁判向社會大眾宣示正義規(guī)則。公正的司法裁判能達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B22以及“明刑弼教”B23的社會效果。無論是在人治社會,還是在法治社會,人們對司法官都寄予很高的期盼,希望他們能上通天理、下達人情,還事實以清白,還人情以公道。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循吏,正是千百年來人們追尋的司法官精神的濃縮和最好的表達。循吏,循理之吏也。
(三)兼具五行之道的禮、令、法、刑之設計
在古代中國,人們的哲學觀念中,木、金、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即為道。清代著名理學家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一書中解釋“道”時指出:“道,猶行也;氣化運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盉24這里的“猶行”之“行”是指五行。陰陽二氣推動自然五行生生不息地運動就是天地之大道?!墩f文》曰:“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于午也。”金文中的“五”為上下兩橫,中間一撇一捺交叉;上下兩橫分別代表天、地,中間一撇一捺交叉代表陰陽交叉于午(“午”為居中之意,諧音“五”)。
《周禮》中用“五”冠名的制度較多,如五戒、五禁、五禮、五刑、五聽等。這實際上是在傳達一種數(shù)字理念與信仰,即所有的制度設計、法律、法令、禮儀規(guī)范都應符合天地的運行法則,要體現(xiàn)天地之道。《周禮》用“五”冠名司法制度的設計如下。
《秋官·士師》曰:“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皆以木鐸徇之于朝,書而縣于門閭。以五戒先后刑罰,毋使罪麗于民:一曰誓,用之于軍旅;二曰誥,用之于會同;三曰禁,用諸田役;四曰糾,用諸國中;五曰憲,用諸都鄙?!?/p>
《秋官·大司寇》曰:“以五刑糾萬民:一曰野刑,上功糾力;二曰軍刑,上命糾守;三曰鄉(xiāng)刑,上德糾孝;四曰官刑,上能糾職;五曰國刑,上愿糾暴。”鄭玄注曰:“刑,法也。糾猶察異之?!辟Z公彥疏曰:“此五刑,與尋常正五刑墨、劓之等別,刑亦法也?!?/p>
《秋官·小司寇》曰,“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于刑,用情訊之”,“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此處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宮和大辟。五聽獄訟,求民情,是先秦時期總結(jié)的用察言觀色的方法探求案件事實真相的一種訴訟證明方式。對此,鄭玄注曰:“觀其出言,不直則煩;觀其顏色,不直則赧然;觀其氣息,不直則喘;觀其聽聆,不直則惑;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p>
《秋官·司刑》曰:“司刑掌五刑之法,以麗萬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宮罪五百,刖罪五百,殺罪五百。若司寇斷獄弊訟,則以五刑之法詔刑罰,而以辨罪之輕重?!边@里的“五百”,應取以“五”冠名之意,意為審斷刑獄并對犯罪行為人施“刑”時,要符合天道法則,應公平、正當。
“五行”在先秦時期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和傳播?!渡袝分小拔逍小北欢嗵幪峒?,所表達的有天道之意,也有制度之意。如《尚書·甘誓》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笨装矅鴤髟唬骸拔逍兄?,王者相承所取法。有扈與夏同姓,恃親而不恭,是則威虐侮慢五行,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边@里的“五行”,有天道之意?!抖Y記·王制》曰:“凡制五刑,必即天倫?!边@一記載也印證了五行即天道的意思?!渡袝ご笥碇儭吩唬骸懊饔谖逍?,以弼五教?!边@里的“五”,也是在表達一種天道。
(四)代表王權(quán)的“九棘”審判制度之設計
《說文》曰:“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薄熬拧币鉃殛栔畼O,至尊也,“究盡”也?!豆茏印の逍小吩唬敖K者,九也”,“天道以九制”。B25《周禮·天官》中多次用到“九”,如九職、九賦、九式、九貢、九兩。因天官主治,是天子貳官,故“九”有至尊之意蘊。
《周禮》中用“九”冠名的司法制度只有一個,即“九棘”審判制度,代表王國至高至尊的審判制度。《秋官·朝士》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九棘為參與審判者(孤、卿、大夫、群士以及公、侯、伯、子、男、群吏)的位次。左右各九棘位次的規(guī)定,可理解為國王在外朝召開的審判案件的聽審會上,左右各有九個位次,以示審判的高規(guī)格及對獄訟案件的重視,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的慎刑思想。朝士為秋官屬官,掌外朝之法中關(guān)于三公、群士、群吏等位次的記載(應是關(guān)于廷議議罪會議的位次記載)。在秦漢時期,官員集體討論案件的情況較為普遍,人數(shù)最多時達六十多人。B26
三、《周禮》訴訟制度設計中的象物思維之理念
喻理于物,以物喻理,這是先秦時期的先哲們經(jīng)常采用的說理方法。如《道德經(jīng)》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將為善比喻成水——利萬物而不爭,謙卑處事,君子修到這種如水的品德就接近道了?!墩撜Z·為政》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笨鬃訉檎薜隆⒌抡扔鳛楸倍沸?,眾星拱衛(wèi)之。這些形象的比喻使一些難以名狀的思想、情感、事理豁然開朗?!袄砹x在事,而接于我之心知?!盉27“人物受形于天地,故恒與之相通?!盉28“‘有物有則,以其則正其物,如是而已矣。心之神明,于事物咸足以知其不易之則?!盉29《周禮》在設計司法制度時將先秦時期的象物思維理念融入了制度內(nèi)容之中。
(一)教化邪惡之民,使其思石之紋理而改過自修的嘉石制度
《秋官·大司寇》曰:“以嘉石平罷民。”鄭玄注曰:“嘉石,文石也。樹之外朝門之左。平,成也;成之使善?!辟Z公彥疏曰:“以其言嘉,嘉善也。有文乃稱嘉,故知文石也。欲使罷民思其文理,以改悔自修?!薄肚锕佟こ俊吩唬骸白蠹问搅T民焉。”“民不愍作勞,有似于罷。罷,音皮?!盉30在《周禮》中,罷民分為兩種:邪惡之罷民和過失之罷民,前者是有過錯但沒有違犯法律者,后者是有過失同時觸犯了法律者,嘉石所平的“罷民”屬于前者。嘉石改造罷民的做法屬于教化的范疇,被改造的罷民應思“嘉”之意,按石之紋理,歸心向善,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成為嘉善明理之民。
(二)慎重起訴、誠實訴訟、追求公正的肺石制度
肺石制度是一種直訴制度,是當事人基于某種原因越過有法定受訴職責的官吏或職級部門而直接向王國司法機構(gòu)起訴的制度。肺石作為表達直訴訴愿的一種憑借或參照物,旨在向訴愿者傳達要像肺石一樣赤心訴愿?!罢\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盉31赤心、誠信是天道的自然法則,追求誠信是人道的自然法則。訴訟真實原則是訴訟參與者應當遵循并恪守的自然法則。肺石制度的設計是在表達一種訴訟真實的意思?!肚锕佟ご笏究堋吩唬骸耙苑问h窮民,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鄭玄注曰:“肺石,赤石也?!辟Z公彥疏曰:“陰陽療疾法,肺屬南方火,火色赤,肺亦赤,故知名肺石是赤石也。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标P(guān)于此疏,孫詒讓先生持有異議。他認為:“賈謂五藏肺屬火者,古尚書說也。鄭駁異議從今尚書說,肺屬金,則不以為火藏。注訓肺石為赤石者,蓋以肺色本赤,不謂五行屬火也。賈說非?!盉32按五行理論,肺屬金,秋亦屬金,肺石制度也契合秋官制度。
(三)訴訟確信、追求公正的鈞金和束矢之訴訟費用制度
在現(xiàn)代法治國家,訴訟費用有國家規(guī)費的性質(zhì),同時又有補償性和制裁性。向訴訟當事人征收訴訟費用的意義在于制裁民事違法行為,減少國家財政開支和防止當事人濫用訴訟權(quán)利。B33《周禮》確立的訴訟費用制度兼具上述性質(zhì)和作用,但更多的意義和價值集中在對公正的追求上。《秋官·大司寇》曰:“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于朝,然后聽之。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至于朝,然后聽之。”鄭玄注曰:“訟,謂以財貨相告也。造,至也。使訟者兩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則是自服不直也。必入束矢者,取其直也。《詩》曰‘其直如矢。獄,謂相告以罪名者。劑,今卷書也。使獄者各赍卷書,既兩卷書,使入鈞金,又三日乃治之,重刑也。不卷書,不入金,則是亦自服不直者也。必入金者,取其堅也。三十斤曰鈞?!辟Z公彥疏曰:“論禁民獄訟,不使虛誣之事。言‘禁者,謂先令入束矢,不實則入官。若不入則自服不直,是禁民省事之法也?!脞x金,三日乃至于朝,然后聽之者,此謂獄未斷之前兩入鈞金;既斷之后,不直者沒入金以示罰,直者仍還其金?!睂O詒讓先生認為,鄭注引《詩》曰“其直如矢”,是證矢取直義也;云“必入金者,取其堅也”者,物之堅莫如金,故取其義,欲不窳薄也,與矢取直義相成。B34從上述鄭注、賈疏和孫詒讓先生之見可知,民事訴訟中的“束矢”之“矢”,其意義在于取“矢”之“直”;刑罪訴訟中的“鈞金”之“金”,其意義在于取“金”之“堅”。束矢、鈞金作為訴訟費用的稱謂,是象物思維在訴訟費用制度設計中的體現(xiàn)。
春秋時期,束矢作為一種訴訟費用制度已經(jīng)存在。《國語·齊語》云:“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B35韋昭注曰:“索,求也,求訟者之情也。三禁,禁之三日,使審實其辭也。不可上下者,辭定不可移也。坐成,訟獄之坐已成也。十二束為矢,則訟者坐成,以束矢入于朝,乃聽其訟。兩人訟,一人入矢,一人不入則曲,曲則伏,入兩矢則治之。矢,取往而不反也。”B36“束矢”“鈞金”作為訴訟費用制度旨在表明:訴訟者要以追求糾紛的公正解決為目的,并且對自己所堅持的訴訟主張達到內(nèi)心確信,這是訴訟真實性原則的體現(xiàn)。
(四)內(nèi)柔外剛的棘木、三槐之審判制度
《秋官·朝士》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鄭玄注曰:“樹棘以為立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敝詰岩?,懷來人于此,欲與之謀。群吏,謂府史也。州長,鄉(xiāng)遂之官。”先秦時期將棘木比喻為赤心已較為普遍。如《詩經(jīng)·邶風·凱風》曰:“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詩中把母親辛勞哺育兒女的赤心比喻為棘心,其慈且有紋理。棘木者,棗樹也。如《說文》曰:“棘,小棗叢生者?!倍斡癫米⒃唬骸靶棙鋮采?,今亦隨在有之,未成則為棘而不實,已成則為棗?!睋?jù)《說文》及段玉裁注,棘木為棗樹的灌木叢,即小棗樹叢?!抖Y記·王制》曰:“正以獄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聽于棘木之下。”槐者,槐樹也。如《說文》曰:“槐,木也?!薄盎薄迸c“懷”,音相近?!冻鯇W記·政理部》引《春秋元命包》云:“樹棘槐,聽訟于其下。棘,赤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其心不失赤,實事所以刺人,其情令各歸實?;敝詺w也,情見歸實?!盉37棘木、三槐是朝士掌管的王國最高司法審判會議,國王為主審官,三公、九卿、群士、群吏等為成員,組成大型合議審判組織形式。棘木、三槐審判會議作為王國最高的審判組織形式,不僅審判具體的獄訟案件,而且創(chuàng)造王國的審判規(guī)則,傳遞王國的審判精神。赤心外刺,懷來人,是在傳達和闡明王國的一種審判精神,即審判官要有一顆赤誠之心、哀矜之心,同時對案情有一種刺探究竟、探求現(xiàn)象背后的真實的精神;而只有公正的審判才能懷遠人,國家才能昌盛,才能長治久安。
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喻理于物、寄情于物的現(xiàn)象也較為普遍,如人們以蘭花喻君子、以松柏喻堅強、以竹子喻有節(jié)、以梅花喻傲骨。這種表達方式能更好地傳達言說者要表達的情感和意旨。
四、《周禮》中期于無刑的犯罪預防和程序救濟之仁善理念
建構(gòu)一項善的制度,首先應當注重制度設計的合理性和目的性,在制度的價值追求上是向善的;其次要注重制度設計的公平性和救濟性,在確保制度公平的同時給予弱勢的個體或群體一定的救濟性待遇或程序;再次要有使違反制度者改過從善的救濟路徑。《周禮》在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秩序維護方面,在減少訴訟、防止犯罪行為發(fā)生方面,構(gòu)建了多層級的程序,彰顯了善的理念。
(一)禮、戒、禁、法的宣傳教化和多層級的防范犯罪的體系建構(gòu)
儒家的治國方略是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鬃釉凇墩撜Z·為政》中對德禮與刑罰的關(guān)系作了經(jīng)典的論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B38意即:為政者在治理國家時,如果以政令威嚇為手段,以刑罰處罰來規(guī)范民眾的行為,民眾就會以不受刑罰處罰為目標,對違反道德禮儀的行為無羞恥之感;如果以道德教化為手段,以禮儀規(guī)范民眾的行為,民眾就會以違反禮儀道德為恥辱,進而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從秩序和價值層面看,道德禮儀對人們行為的要求要高于法律規(guī)范對人們行為的要求。為政者用道德禮儀來要求民眾、教化民眾,民眾就會日遷善而不自知,社會秩序自然就會井然有序,刑措之局面自然就會到來。因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認為,為政者應先教化、后警示告誡,對再犯罪者方可適用刑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而視成謂之暴,慢令至期謂之賊?!盉39不經(jīng)教化便加以殺戮者叫作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者叫作暴,起先懈怠而突然限期者叫作賊,這些都是為政之惡?!吨芏Y》的作者將儒家治國理政的理想方案融入刑罰制度設計中,形成了多層次的減少訴訟、預防犯罪的規(guī)范體系,旨在實現(xiàn)刑措不用、無刑的社會局面。
根據(jù)《周禮》“體國經(jīng)野”的國家組織結(jié)構(gòu)設計,城中為國,城外為野;國中行鄉(xiāng)制,野中行遂制;國由六鄉(xiāng)組成,野由六遂組成;司徒主六鄉(xiāng),遂人主六遂。鄉(xiāng)、遂行政區(qū)劃下又設置不同層級的居民組織。國中的居民組織按層級依次是鄉(xiāng)、州、黨、族、閭、比,遂中的居民組織按層級依次是遂、縣、鄙、酇、里、鄰,其居民數(shù)依次是12500家、2500家、500家、100家、25家、5家。如《地官·大司徒》曰:“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赒。五州為鄉(xiāng),使之相賓?!薄兜毓佟に烊恕吩唬骸拔寮覟猷彛遴彏槔?,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歲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器,教之稼穡。”各級居民組織中的居民均有相互救助、相互糾察的義務;各級居民組織的官長負有教化居民和維持本居民組織秩序的職責。
1.鄉(xiāng)遂各級居民組織的長官及其屬官均有宣傳道德教義、政令和法律的義務
根據(jù)《周禮》的制度設計,小宰、大司徒、小司徒均是王國中央官吏。小宰于每年正月初一率領其屬官觀看宮殿外朝門兩側(cè)門闕上懸掛的教化訓示,并且搖木鐸告誡百官要靜聽教化訓示,不要違犯法律,否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大司徒于每年正月初一將教化訓示的內(nèi)容布告于邦國、都鄙,并且要求邦國、都鄙將教化訓示的內(nèi)容向其百姓宣讀。小司徒作為大司徒的副官,協(xié)助大司徒于每年正月初一率領其屬官觀看教化訓示內(nèi)容,搖木鐸告誡其屬官及百姓要靜聽教化訓示、遵守法律,否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且要求其所屬官吏在所轄區(qū)域內(nèi)懸掛相關(guān)禁令,依法履職,處理好相關(guān)政務。
根據(jù)《周禮》讀法教化的設計,大司徒每年正月初一頒布新始教令,鄉(xiāng)大夫受領教令后將之頒行鄉(xiāng)里。大司徒和鄉(xiāng)大夫不讀法,州長、黨正、族師、閭胥、比長均有讀法宣傳教化的任務,并且層級越低的居民組織的官長宣讀法律的次數(shù)越多,即“彌親民者、教亦彌數(shù)”?!爸蓍L必須向人民讀法兩次,黨正一年讀法五次,族師一年讀法十二次,閭師每逢集會的時候就讀法?!吨芏Y》六鄉(xiāng)官員中,官尊者屬民讀法次數(shù)稀,官卑者屬民讀法次數(shù)密,全年讀法至少在四十次以上,平均每月不少于三次?!盉40這種廣泛讀法、宣傳教化的活動,有利于教化的實施和法律的普及,對社會秩序穩(wěn)定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吨芏Y》中這種宣傳教化的制度設計理念被后世統(tǒng)治者接受并體現(xiàn)于制度實踐之中。B41
2.戒禁是刑罰適用的前置條件和程序
《周禮》在預防犯罪發(fā)生方面建構(gòu)了德禮教化、政令、戒禁和刑罰四個層級的社會防范體系。德禮教化的宣傳與實施主要由主教化的地官及其屬官負責,政令、戒禁的宣傳與實施分別由各行使國家管理職能的官吏負責,刑罰的適用由刑官負責。從《周禮》的制度設計來看,戒禁是解決爭訟適用刑罰問題的前提條件。當事人因糾紛發(fā)生爭訟或因違犯法律構(gòu)成刑罪的,官吏在處理糾紛之前或適用刑罰之前要對當事人進行告誡,宣傳相關(guān)禁令。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爭訟、防止犯罪。如:
《地官·小司徒》曰:“凡用眾庶則掌其政教,與其戒禁,聽其辭訟,施其賞罰,誅其犯命者?!?/p>
《地官·鄉(xiāng)師》曰:“鄉(xiāng)師之職,各掌其所治鄉(xiāng)之教,而聽其治。以國比之法,以時稽其夫家眾寡,辨其老幼、貴賤、廢疾、馬牛之物,辨其可任者與其施舍者。掌其戒令糾禁,聽其獄訟?!?/p>
《地官·遂師》曰: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掌其禁令,比敘其事而賞罰。
《地官·遂大夫》曰:“各掌其遂之政令。以歲時稽其夫家之眾寡、六畜、田野,辨其可任者,與其可施舍者。以教稼穡,以稽功事。掌其政令戒禁,聽其治訟?!?/p>
《地官·鄙師》曰:“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則掌其戒令,以時數(shù)其眾庶,而察其媺惡而誅賞?!?/p>
司法官在適用刑罰時,以戒禁輔助刑罰的適用,其目的是使民眾遠離犯罪?!吨芏Y》中的相關(guān)制度設計如下:
《秋官·士師》曰:“以五戒先后刑罰,毋使罪麗于民:一曰誓,用之于軍旅;二曰誥,用之于會同;三曰禁,用諸田役;四曰糾,用諸國中;五曰憲,用諸都鄙。”
(二)注重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救濟,彰顯刑罰的仁善和公平
1.在告訴制度的設計方面,給予弱勢人群特殊的救濟權(quán)利
《秋官·大司寇》曰:“以肺石遠窮民,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编嵭⒃唬骸盁o兄弟曰惸。無子孫曰獨?!薄皭?、獨、老、幼”屬于社會弱勢群體,肺石制度是針對這些群體的訴權(quán)救濟制度。
2.在司法審判方面,給予社會弱勢群體一定的寬宥待遇
《秋官·司刺》曰:“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刺曰訊群臣,再刺曰訊群吏,三刺曰訊萬民。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后刑殺。”不識、蠢愚和遺忘屬于認知能力不足或較弱的三類人群;幼弱和老旄屬于因年齡問題而認知或行動受到影響的兩類人群;過失屬于主觀認識有錯誤的人群。這些人群部分可歸入社會弱勢群體,部分可歸入主觀惡性較小的人群。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寬宥能彰顯刑罰的公平正義和刑罰制度制定者的仁善。對主觀惡性較小的違法行為人的寬宥政策體現(xiàn)了刑罰的區(qū)別原則,也是刑罰適用之公平性的體現(xiàn)。“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是《尚書·舜典》所確立的刑罰適用原則。對于該原則的理解,孔安國傳曰:“眚,過。災,害。肆,緩。賊,殺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怙奸自終,當刑殺之。”意即:對過失犯罪者要從輕從寬處罰,甚至可以不予處罰;對故意犯罪且屢教不改的行為人則刑殺之。三宥制度是對《尚書》規(guī)定的“眚災肆赦,怙終賊刑”這一刑罰原則的繼承和發(fā)展。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guān)愛和寬宥是統(tǒng)治者施仁政的體現(xiàn),也是統(tǒng)治者對社會大眾進行教化的一種方式。
3.在刑罰執(zhí)行方面,對社會弱勢群體施以一定的寬宥
《秋官·司厲》曰:“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齔者,皆不為奴?!编嵭⒃唬骸坝芯?,謂命士以上也。齔,毀齒也,男八歲女七歲而毀齒。”意即:有爵位者、年齡在七十歲以上者、未滿八歲的男童以及未滿七歲的女童,不得被收為官奴從事勞役。
(三)對罷民的教化從善的改造措施
《周禮》中的罷民分為兩種情況:有過失且觸犯法律者;有邪惡罪過但未觸犯法律者。對于前者,置諸圜土教化改造之;對于后者,置諸嘉石教化改造之?!吨芏Y》對此二者設計了不同的改造路徑。
1.對有過失且觸犯法律的罷民予以改造的圜土制度
《秋官·大司寇》曰:“以圜土聚教罷民,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職事焉,以明刑恥之。其能改者,反于中國,不齒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薄肚锕佟⒐佟粪嵥巨r(nóng)云:“圜,謂圜土也。圜土,謂獄城也?!辟Z公彥疏曰:“獄城圜者,東方主規(guī),規(guī)主仁恩,凡斷獄以仁恩求出之,故圜也?!备鶕?jù)《秋官·大司寇》的記載,對于有邪惡罪過的害人之罷民,收禁于環(huán)形的獄城中并讓其從事一定的勞作,“書其罪惡于大方板,著其背”B42,以示恥之。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勞動改造,能改惡從善者,可釋放回鄉(xiāng)里,但三年內(nèi)“不得以年次列于平民”B43。不能改惡從善者,勞役期屆滿后刑殺之。根據(jù)《周禮》中“官聯(lián)”的治國思想,《司圜》對入圜土改造的罷民有進一步的規(guī)定:“司圜掌收教罷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飾,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雖出,三年不齒。凡圜土之刑人也,不虧體;其罰人也,不虧財。”B44意即:入獄城的罷民不得使用冠飾,而應書其罪惡著其背并使其從事一定的勞役;能改惡從善者可釋放回鄉(xiāng)里,不能改惡從善者,勞役期屆滿后刑殺之;對于在獄城改造的罷民,不實施有損肉體的刑罰,也不適用罰金。
2.對有邪惡罪過但未觸犯法律的罷民予以改造的嘉石制度
《秋官·大司寇》曰:“以嘉石平罷民,凡萬民之有罪過而未麗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役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則宥而舍之?!睂τ谟行皭鹤镞^、未觸犯法律但又危害州里的罷民,桎梏之并使之坐諸嘉石,然后送交司空,在司空監(jiān)管下服勞役改造:邪惡罪過重者,坐嘉石十三日,服勞役一年;邪惡罪過次者,坐嘉石九日,服勞役九個月;再次之者,坐嘉石五日,服勞役五個月;邪惡罪過輕者,坐嘉石三日,服勞役三個月。勞役期滿,釋放回鄉(xiāng)里,由州長里宰及州里居民予以監(jiān)管。
在先秦時期,或者說在西漢文帝廢除肉刑之前,刑罰意義上的“刑”主要是指有虧身體的處罰或刑殺?!墩f文》曰:“刑,剄也;從刀,開聲。”意即:從字形看,刑字從刀,從開;而“開”字是兩個垂直并列的鏨子組成。如果用今天的刑罰觀念評價《周禮》的罷民改造制度,其實質(zhì)就是一種刑罰制度,似乎稱不上教化措施,因其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達到改惡從善的目的。但是,我們在評價一項制度的優(yōu)劣好壞時,應根據(jù)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進行評價。在農(nóng)耕文明尚不發(fā)達、鐵器農(nóng)具尚未被普遍使用的時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遠沒有今天快捷,把坐嘉石、入圜土服勞役作為一種教化從善的改造措施,使行為犯免受虧體之刑,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一種善的制度設計。
(四)哀矜勿喜、慎刑的刑罰設計理念
在儒家理論中,無訟且刑措不用是社會治理的理想境界。對犯罪行為實施處罰,無論處罰的對象是誰,從仁愛的角度講,都是不應鼓勵和期許的。從《周禮》的刑罰設計來看,在陰陽相對運動中,將刑歸入“陰”?!瓣帯碧幱跉怏w運動的下降方向,因而刑屬于被抑制的事物。曾子對即將赴任士師之位的弟子陽膚說:“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盉45曾子在這里告誡陽膚,身為司法官在審理獄訟案件時,若罪名核實,應哀矜勿喜。在先秦儒家的訴訟觀念中,哀矜勿喜是審理獄訟案件時應持的一種態(tài)度。如《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記載:“臣(晏子)聞介胄坐稱不席,獄訟不席,尸坐堂不席,三者皆憂也?!盉46從晏子的表述中可知,對于戰(zhàn)爭、獄訟和喪葬之事都應抱持“憂”的態(tài)度和心理?!吨芏Y》在訴訟制度設計上將先秦儒家的訴訟理念融入其中,如秋官、右肺石等制度設計都體現(xiàn)了訴訟制度之“憂”“陰”的理念。
以公平正義為手段、以追求至善為目的的刑罰設計是最好的司法制度設計?!吨芏Y》中嘉石、圜土、鈞金、束矢、棘木等制度設計都體現(xiàn)了儒家向善的制度設計和治國理念??疾旌笫缹W者的《周禮》注疏,我們更能清楚地了解這一理念。如《秋官·敘官》鄭目錄云:“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刑者所以驅(qū)恥惡,納入于善道也?!薄肚锕佟⒐佟吩唬骸澳肆⑶锕偎究?,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编嵭⒃唬骸敖?,所以防奸者也。刑,正人之法?!缎⒔?jīng)說》曰:‘刑者侀也,過出罪施。”賈公彥疏曰:“王者恐民以奸入罪,故先設禁示之,防其奸惡。若不忌為奸,然后以刑罪之。云‘刑,正人之法者,刑期于無刑,以殺止殺,故云‘刑,正人之法也?!?/p>
五、結(jié)語
法律作為民族精神和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根植于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之中?!吨芏Y》作為一部從中華文明產(chǎn)生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集大成者,承載了時代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周禮》將先秦時期形成的產(chǎn)生于知性而又有超越經(jīng)驗可能性的理念,如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義理象數(shù)、善等理念,融入司法制度設計之中,構(gòu)成了司法制度的精神內(nèi)核和文化內(nèi)核?!吨芏Y》的司法制度設計理念影響了其后兩千多年的中國古代司法制度,對其后中國古代司法制度具有一定的型構(gòu)作用。我們今天對《周禮》確立的司法制度理性進行挖掘和梳理,有助于更深刻地認識中國古代訴訟文化,為更好地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提供理論支撐。
注釋
①關(guān)于《周禮》成書年代的學說大致有五種:周公制禮說,劉歆、孫詒讓等人持此說;西周說;春秋說;戰(zhàn)國說;周秦之際說。此外,還有何休持六國陰謀說,有近代學者持劉歆偽書說。參見:楊天宇:《周禮譯注》“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44頁。
②三禮是指十三經(jīng)中的三部禮書,分別是《周禮》《禮記》《儀禮》。
③相關(guān)成果如溫慧輝:《〈周禮〉“肺石”之制與“路鼓”之制考》,《史學月刊》2007年第6期;溫慧輝:《〈周禮〉“八議之辟”考論》,《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溫慧輝:《〈周禮〉“主察獄訟”之官——“士”官辨析》,《史學月刊》2011年第12期;楊夢曉:《〈周禮·秋官〉對古代秦律的影響》,《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程政舉:《〈周禮〉所確立的訴訟證明制度考論》,《中外法學》2017年第5期;程政舉:《〈周禮〉所確立的訴訟程序考論》,《法學》2018年第4期。
④⑨⑩摘自《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素問”之“寶命全形論”篇、“上古天真論”篇、“三部九候論”篇。參見《黃帝內(nèi)經(jīng)》(姚春鵬譯注第1版),中華書局,2009年,第140、3、130頁。
⑤《周禮·天官·敘官》賈公彥疏。
⑥[唐]賈公彥:《周禮正義序》。
⑦《論語·子張》記載:“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士師為魯國的司法官。
⑧B30B42《周禮·秋官·大司寇》鄭玄注。
B11B13B25黎翔鳳:《管子校注》(第1版),中華書局,2004年,第298、514、859頁。
B12《儀禮·聘禮》注:“古文‘侑皆作‘宥?!?/p>
B14程樹德:《論語集釋》(第1版),中華書局,1990年,第1331頁。
B15[清]焦循:《孟子正義》(第1版),中華書局,1987年,第141頁。
B16《說文》曰:“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于午也?!惫朋w“五”為上下兩畫,中間為“”。
B17參見程政舉:《〈周禮〉所確立的訴訟程序考論》,《法學》2018年第4期。
B18[清]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影印本第1版),中華書局,1980年,第1671頁。
B19《荀子·哀公》注:“士者,修立之稱也。一曰:士,事也;言善于任事,可以入官也。”摘自《荀子集解》(第1版),中華書局,1988年,第540頁。
B20《論語·子路》。
B21《漢書·宣帝紀》(第1版),中華書局,1962年,第255頁。
B22《論語·顏淵》。
B23《尚書·大禹謨》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笨装矅鴤髟唬骸板?,輔佐也?!?/p>
B24B27B28B29[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第1版),中華書局,1961年,第21、5、7、7頁。
B26參見程政舉:《先秦和秦漢的集體審判制度考論》,《法學》2011年第9期。
B31[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2版),中華書局,2012年,第31頁。
B32B34[清]孫詒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第2754、2748—2751頁。
B33參見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88頁。
B35B36左丘明:《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58、159頁。
B37[唐]徐堅:《初學記》(第2版),中華書局,2004年,第490頁。
B38《論語·為政》。
B39《論語·堯曰》。
B40郝鐵川:《經(jīng)國治民之典?〈周禮〉與中國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16頁。
B41張仁善:《傳統(tǒng)“息訟”宣教的現(xiàn)代性啟迪》,《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B43《周禮·秋官·大司寇》賈公彥疏。
B44《周禮·秋官·司圜》。
B45《論語·子張》。
B46吳則虞編著:《晏子春秋集釋》(第1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第94頁。
責任編輯: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