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予菲
2018年12月7日—2019年3月10日,在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的故鄉(xiāng)上海,規(guī)模空前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舉行。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告訴記者:“董其昌學遍晉、唐、宋、元時期的名家古畫,在此基礎上自成一派,形成自由超逸、秀雅空靈的藝術風貌,其后又被清代書畫大家八大山人、石濤等承襲??梢哉f,董其昌是位承上啟下的書畫宗師?!?/p>
書畫家之外,董其昌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經歷:他出身寒微,以科舉入仕進入精英階層;3次出仕入仕,將明哲保身的政治哲學運用得出神入化;歸隱期間,以京官與書畫家的雙重身份享受著崇高的社會地位;還懂得經營,憑書畫生意成為腰纏萬貫的大商人。
董其昌的藝術啟蒙始于書法。17歲時,他參加松江府的會考,寫了一篇自己很得意的八股文,以為一定能奪魁。誰知發(fā)榜時,他竟然位居自己的堂侄之后,原因是知府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丑——文章再好,也只能屈居第二。董其昌因此受了刺激,于是發(fā)奮練習書法。
幾年后,他自以為已經學成,十分自負。直到后來他偶然見到王羲之的《官奴帖》真跡才幡然醒悟,認識到自己之前狂妄得可笑,慚愧不已:“然自此漸有小得,今將二十七,猶作隨波逐浪書家。翰墨小道,其難如是,何況學道乎?”
此后董其昌就一直以古為師。他最初學習唐人顏真卿的《多寶塔帖》;中期改學魏、晉風格,臨摹鐘繇、王羲之的法帖;后來又在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字中尋找借鑒之處。凌利中總結說:“晉唐講究韻與法度,董其昌學得嚴謹;包括米芾在內的‘北宋四大家下筆狂狷,董其昌便學得更奔放了。”
萬歷年間,民間收藏之風盛行。董其昌的師友圈中有很多收藏家與古董商。他的老師韓世能藏有陸機的《平復帖》,另一位老師莫如忠藏有王羲之《快雪時晴貼》、懷素《自敘帖》、蘇軾《寒食帖》,他的好友、收藏大家項元汴則藏有米元暉的《云山圖》等。這些難得一見的名家真跡,為董其昌的模古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董其昌50歲前學古模古,這一時期是他的“汲取傳統(tǒng)期”;51—62歲期間,董其昌邁入了“兼容并蓄風格形成期”,這時他學古更懂變古,復古之下寄托著創(chuàng)新。
初看董其昌的書法,用一個“淡”字形容最為貼切。然而凌利中認為,“其實董其昌的字,平淡中有拙厚”。尤其是他晚期的字,“有軌不使大力,有跡不留骨道”,是力在內,不外泄的?!把芯空邔⒍洳囆g創(chuàng)作的最后兩個階段稱為‘成熟期(63—72歲)和‘人書俱老天真爛漫期(73—82歲)。普通的書畫家過了成熟期,可能就泄了氣,作品出現(xiàn)衰退。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董其昌的筆下卻流露出返璞歸真的氣息,筆力愈發(fā)老沉練達,甚至一瀉千里?!?h3>每一筆都自帶生命力
《山居圖》被公認為董其昌現(xiàn)存最早的畫作。1585年,30歲的董其昌與摯友陳繼儒一同參加了應天府舉行的科舉考試,卻雙雙落敗。這是陳繼儒第3次科舉,一連3次沒有中,他毅然決定放棄科考。兩年后,陳繼儒歸隱山林,董其昌畫了一幅設色山水《山居圖》送給他,并在畫中題款:“余嘗欲畫一丘一壑,可置身其間者。”
《山居圖》皴法柔和,山石造型圓渾,能明顯看出元代畫家黃公望畫作的影子。董其昌繪畫,正是從學古開始的。22歲時,董其昌開始師法黃公望,從此他在畫作中融入了黃公望的筆法。此次展覽中,浙江省博物館首次跨省出借“鎮(zhèn)館之寶”、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請來這位老師為董其昌“站臺”。
后來董其昌又學董源、巨然、倪瓚等,博取眾家所長。其現(xiàn)存最長繪畫手卷《贈珂雪山水圖卷》,就是以米芾的云山為基調,熔鑄董巨、黃公望諸家技法,畫出云蒸霞蔚、山色空蒙的江南景致。這幅畫作于1626年,彼時71歲的董其昌,個人風格已經十分成熟了——和書法風貌一致,他的畫同樣清秀淡雅,《贈珂雪山水圖卷》中,淡墨一抹而就,墨色清新似春雨,松柏秀麗中透著蒼勁。
在凌利中看來,“從董其昌的畫作中單拎出一根線條,這根線條雖然孤零零的,但它能自帶生命力。正如西方的音樂,每一個單獨音符都可以是天籟之音。中國文人書畫講究立意,文人畫家強調寫意。在董其昌之前,畫作的意境多生于構圖造型,而董其昌真正實現(xiàn)了將每一筆都填滿繩墨情趣。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堪稱中國文人畫里程碑式的人物”。
此次展覽的名稱為“丹青寶筏”,其中“寶筏”借用了清初著名畫家王鑒評價董其昌作品之辭。“寶筏”原為佛教語,喻指事物由困惑到解決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與手段。董其昌的丹青猶如“寶筏”——清代八大山人、石濤等一大批優(yōu)秀的畫家,正是在他的藝術觀念上,將中國文人畫推向了巔峰。據說“冷眼看萬物”的八大山人,80歲時還找友人索看董其昌的畫冊。
董其昌的書畫雖是承前啟后,但與前后輩米芾、黃公望、八大山人等人的作品相比,明顯多圓潤、少鋒芒。而這或許可以從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中找到一些原因。
董其昌生活在明代晚期。1588年,也就是他為好友陳繼儒贈《山居圖》的第二年,屢敗屢戰(zhàn)的董其昌終于中舉。一年后,他去北京參加會試,又從4000多人中脫穎而出,高中進士第二名。兩年內中舉、登科,董其昌之后的仕途一帆風順。他在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四朝為官,還擔任過明神宗的皇長子朱常洛的老師。
曾經極其自負的董其昌學會了收斂鋒芒。入仕后,他通過源源不斷的書信往來,交了很多朋友。在政治領域,董其昌與激烈斗爭中的各政治派別都保持了良好的關系。在藝術領域,他也能放下身段,結交一些藝術風格與他截然相反的人,比如擅長精密工筆的丁云鵬,就和他交情不錯?!睹魇贰吩u價他“性易和”,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李慧聞則在論文《董其昌政治交游考》中指出,董其昌是一個“圓滑的人”。
董其昌懂得審時度勢,對局勢異常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辭官歸隱。從35歲中舉到82歲去世,董其昌一共3次為官,3次求退。他第一次入翰林院時,正值明朝歷史上長達十余年的“國本之爭”,朝廷內部為冊立太子一事黨爭不休,風云詭譎。1599年,董其昌告病回到松江,在家“養(yǎng)病”隱居了20年。
第二次出仕是在1620年。皇長子朱常洛即位光宗后,想起了自己的老師董其昌,于是任命他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yè)??上Ч庾诓坏揭荒昃婉{崩了。熹宗繼任后,魏忠賢把持朝政,看眼局勢大亂,黨爭不斷,不愿蹚渾水的董其昌在1626年再一次退隱了。8年后,崇禎繼位,魏忠賢已死,政局逐漸開朗。時年77歲的董其昌“起故官,掌詹事府事”,這是他的第三次出仕。不料過了不久,魏忠賢的余孽又掀起了黨爭,董其昌無奈又退歸田里。
亦官亦隱45年,董其昌的這種“風平則例,浪涌則止”的政治智慧、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表現(xiàn)在他的書畫里,便流露出“深有藏掩,不主喧擾”的藝術品格。
董其昌在世時,作品就已經“名聞天下,爭購寶之”。他憑借倒手名家古畫、經營自己的畫作,成為一個成功的書畫商人。解讀他的處世之道、多重身份,有人覺得董其昌是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凌利中卻認為,“無論為官還是賣畫,這些身份更像董其昌的保護傘,是他從事文化活動的先決條件,為他模仿古畫、創(chuàng)作新畫提供了幫助。董其昌的心思其實一直都放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他留下的那些千古名作、畫學思想便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