錚荼
2014年3月8日,一架原定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飛機MH370在度洋南部海域墜毀了,兩百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失去蹤跡,此后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搜尋,人們?nèi)詻]有找到失蹤人員和主要機體的痕跡。
如此大的一架飛機,掉進大海竟然如此無聲無息?這與大洋的廣闊脫不開關(guān)系。飛機墜落之后,專家經(jīng)過分析和計算,給出了一個搜尋的大致范圍,珀斯(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以南1600千米以外的海域,這樣一小片海域,面積就與湖南省相當,可以想象,在這么大的地方去找飛機殘骸,真正是大海撈針!但是這些還不是最大的困難,墜落地已知水深超過6000米,洋底條件惡劣,海底地形幾乎不為人們了解才是。
洋底水壓太大,搜尋人員不可能長期在水底搜尋,他們動用了多波束回聲探測儀(向海底發(fā)出扇形脈沖聲波,并記錄下類似于回聲的反射波,以此繪出三維地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片海域下方是一個巨大的海底火山鏈。
地球上的生命誕生于海洋,但是從3億年前總鰭魚登陸以后,陸生動物們從此離開了海洋,開始了它們“天高任鳥飛”的自由生活。習慣了陸地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動物們,以為海洋深冷黑暗而無趣,但我們忘記了,祖先總鰭魚只是海洋生命中的一個小小分支,而與海洋比起來,寬廣的陸地也只是一個小弟。
海洋有多大,我們先從幾個數(shù)字感受一下。不同于陸地被海洋分割成一塊塊,海洋一直是一個整體,它占據(jù)了71%的地球,平均深度約3800米,面積達到3.6億平方千米,約等于38個中國的面積。海洋的總水量約為13億立方千米,我們曾經(jīng)聽說過,上漲的海水即將淹沒太平洋上的島國,其中包括普濟、馬爾代夫等知名旅游圣地,而如果將海洋中的水全部抽到中國來,整個中國將被淹沒在135千米高的水底,這個高度差不多可以沖破地球大氣層了!
海洋被這么多的水給完全覆蓋了,這些水不僅阻擋了我們親近海洋,也完全擋住了我們窺探海洋之美的目光,但是假如我們能完全把海水抽干,大洋底部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是一片平原嗎?并不是。
大洋底部最顯眼的地形叫做洋中脊,它也是地球上規(guī)模最大的山脈,縱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總長約 6.4萬千米,寬1500~2000千米,高出洋底約3千米,與它相比,陸地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總長僅為8900千米,簡直不能相提并論。印度洋下方的海底火山鏈也是洋中脊的組成部分之一,這里地殼熱量相當大,火山活動和地震活動都很活躍,地勢也是高低起伏,由一系列峰脊和裂谷組成,其間還分布著許多橫向的斷裂帶。
除了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海洋里還有好幾個世界之最。我們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位于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其深度大約是11000多米,這意味著將陸地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倒插于此,都還有兩千余米的空余。
如果山峰的高度算上在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的話,珠穆朗瑪峰連第一高峰的稱號都要讓賢了。夏威夷島上的冒納凱阿火山,陸地上海拔4170米,但是它的根基在水深6000米左右的太平洋底部,從海底到山頂高度超過一萬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一千多米,因此它才是名副其實的地球上的最高峰。
既然海洋里有最高峰也有最低谷,那么像瀑布這樣從高峰傾泄而下的景觀也是存在的了,而且它的落差和流量也是秒殺陸地上的一系列瀑布。丹麥海峽大西洋海底,這里的海水因為位于高緯度,水溫很低,密度較大,它們會向低緯度流動。當這些流水遇上了高達3500米的大西洋海底懸崖,大量的海水就順著海底峭壁向下傾瀉,形成了落差高達3500米的海底大瀑布,而陸地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委內(nèi)瑞拉的安赫爾瀑布,它的落差僅為979米。不僅如此,海底大瀑布的水量也極其驚人,是亞馬孫河的25倍,它不愧是世界上落差最大、流量最大的“瀑布”了。
既然我們已經(jīng)把海水這樣一層“遮羞布”掀開來,看到了海洋這么多壯美的景觀,不妨再拜訪一下在海洋中生存的生物們吧。
海洋既然比陸地廣闊這么多,它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更多生物的棲息地,海洋生物圈占全球生物圈的90%,海洋的生物多樣性比陸地更加豐富,地球上30%的動物,如海綿、水母等,僅存于海洋中。海洋中同樣生存著哺乳動物,但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卻不再能適應海洋生活。
海洋中不僅是宜居環(huán)境,就連極限環(huán)境里也生存著很多生物。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科學家利用水下機器人在印度洋兩千多米深的海底火山熱液出口處發(fā)現(xiàn)了多種奇特的深海生物,包括雪蟹、鱗腳蝸牛、海參等,此外還有一些生物可能屬于此前科學未定義的新物種。
丹麥海峽附近的海底大瀑布
火山熱液噴口處不斷噴出黑色煙柱,導致周圍的水溫升至380℃,足以令鉛熔化,而且海洋一千米以下就不再有陽光照射到,這里的生物生活在一片漆黑中。沒有陽光,意味著沒有能量來源,好在這些動物找到了一種能給它們提供能源的小伙伴——高溫細菌,高溫細菌能分解煙灰里的有毒化學物質(zhì)獲得能量,雪蟹們會“飼養(yǎng)”這些細菌,再以它們?yōu)槭成嫦聛怼?/p>
而不僅是火山附近,就連馬里亞納海溝,科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痕跡。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的研究人員的探測器就在這里拍到了一種奇特的水母,它的身體像鐘形,有一長一短兩種觸手,體內(nèi)會發(fā)出紅光與黃光,黃光吸引著獵物走近,當獵物走入它的捕獵范圍,它的長觸手會瞬間出擊,逮住獵物。此前,日本的科學家也曾報道在這里拍攝到了體長在9~15米之間的鯊魚。
馬里亞納海溝的水母
幼形海鞘(藍色、像蝌蚪的生物)在水中游動,它們會將彩色塑料球吞入體內(nèi)。
生活在火山熱液噴口附近的雪蟹
不過,即使這么大的海洋,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人類的影響,碳排放、石油開采、采礦、漁業(yè)捕撈等等人類活動都傷害著海洋,但是影響最深遠的還要數(shù)海洋塑料。
據(jù)報道,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介于400萬噸至1200萬噸之間,僅有25萬噸的塑料垃圾停留在海洋表面。我們曾經(jīng)為此竊喜,以為海洋對我們束手無策的塑料垃圾也有辦法,深海中存在能消化塑料的細菌,但現(xiàn)實給了我們一記耳光:科學家們在馬里亞納海溝中誘捕到的小蝦腸道內(nèi)也發(fā)現(xiàn)了塑膠微粒,連地球上已知的最深處的生物圈都受到了塑料的侵襲!于是我們知道了,塑料垃圾最終會落到海底。
塑料密度比海水小,它們怎么會沉入海底?這離不開幼形海鞘的“幫助”。幼形海鞘是一種濾食性動物,使用粘液過濾器捕獲食物,當塑料垃圾在日曬雨淋的摧殘下變成塑料微粒時,它們就會被幼形海鞘的粘液過濾器捕獲并進行吞食消化。而過濾器被殘骸物質(zhì)堵塞后,它就會被幼形海鞘丟棄,最終沉積至海底,過濾器里面的塑料也就被帶到了海底。幼形海鞘平均每3小時更換一次過濾器,塑料也就在它的“幫助”下快速地沉積在海底了。
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無需贅述了,畢竟這些危害也從被我們吃下去的海洋生物中“回饋”給了人類自己。但是我們的陸地已經(jīng)傷痕累累,連陸地的老大哥——海洋也無法幸免于人類的“毒手”嗎?海洋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但仍然沒有躲過我們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