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萍
前段時間到湖北鐘祥出差,辦完公事之余,鐘祥的朋友請我到餐館吃飯。席間,一盤顏色金黃、形如蛟龍的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朋友莞爾一笑說:“這是鐘祥的名菜蟠龍菜,又名盤龍菜,卷切,俗名剁菜,是我特地為你點的,嘗嘗吧?!?/p>
我好奇地拿起筷子夾了一塊,入口一嘗,香嫩可口,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特別鮮美。“吃出是什么做的嗎?”朋友問道。我認真地看著盤中的蛟龍,回味著嘴里醇香的味道,像豬肉又比豬肉鮮嫩,綿軟柔滑,比我以前吃過的食物都好吃。我囁嚅著說不出個所以然。朋友呵呵一笑,說:“這是用豬肉和魚肉剁成茸加雞蛋做成的,以‘吃肉不見肉’而著稱。怎么樣,味道不錯吧?多吃點?!?/p>
我猛點頭,大快朵頤。朋友見我喜歡吃,也很高興,拉開了話匣子,娓娓給我講起了關于蟠龍菜的故事。
相傳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繼位。按照“兄終弟及”之祖訓,當時有三個候選人,分別是已故興獻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壽定王朱佑搘、汝安王朱佑梈。最后,由孝皇張?zhí)笾鱾鬈仓迹瑢⑽渥诘倪z詔同時發(fā)往湖廣安陸州(今鐘祥)興王府的朱厚熜、德安的壽定王朱佑搘、衛(wèi)輝的汝安王朱佑梈。太后命三人“先到為君,后到為臣”。
興王府離京最遠,為趕時間,幕客嚴嵩獻策,讓朱厚熜假扮欽犯上囚車,日夜兼程趕到京城。朱厚熜乃藩王世子,吃不慣粗食,于是命府中廚師做出一種吃魚肉卻不見魚肉的菜。眾廚師苦苦思索,也沒做出一道符合要求的菜。有位叫詹多的廚師,心靈手巧。一天,他的妻子見他天黑了還未回來,就帶了煮熟的紅薯送他吃。在遞送的過程中,不小心弄破了紅薯皮。詹多靈機一動,想出用魚、肉、蛋做成“紅薯”的好辦法。于是,朱厚熜吃著“紅薯”,順利地進京做了皇帝。
朱厚熜登基后,即為嘉靖。他很懷念坐在囚車里吃的“紅薯”,便傳詹多進京為他做“紅薯”。詹多對紅薯加以改進,更名為“蟠龍菜”,即蟠龍所食之菜。嘉靖吃了新的“蟠龍菜”后,贊不絕口,命人記入宮中食譜。從此“蟠龍菜”便成了明宮佳肴,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過年時鐘祥每家每戶飯桌上都能見到的傳統(tǒng)特色菜。
聽完朋友講的故事,我不禁對它的做法產生了興趣。朋友告訴了我蟠龍菜的做法:選用瘦豬肉和鮮魚肉剁成肉泥,濾去血水,拌入肥肉絲、精粉、雞蛋清、蔥姜末、食鹽調勻作餡。用攤熟的雞蛋皮包裹餡料。包成長約30厘米、粗5~6厘米的扁卷筒,置于蒸籠內蒸熟。吃時,將冷卻后的卷筒切成薄片,碼在碗里,盤成龍形,回籠蒸熱,再從碗里翻扣于盤中即可。
蟠龍菜造型美觀,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清代詩人樊國楷曾在《郢中竹枝詞十二首》中這樣描述鐘祥蟠龍菜:“山珍海味不須供,富水春香酒味濃。滿座賓客呼上菜,裝成卷切號蟠龍?!?/p>
去鐘祥,既品嘗了美味的蟠龍菜,又長了知識,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