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俊
一
一株嫩草,那是春的眼,已在古村的馬頭墻上睜開。它經(jīng)受住了一場場風(fēng)雨雷電的恐嚇,終于看到了一弧七彩流溢的美麗彩虹懸掛在蔚藍(lán)的天空上。
一只白色的仙鶴,從逶迤連綿的遠(yuǎn)山升起,從滄桑歷史的云煙中升起;穿越了千年的歲月滄桑,尋覓到了一個個明媚典雅的春天,終于降落到一座被歲月浸染的古村的馬頭墻上。它嗷叫,又飛翔,飛翔在風(fēng)雨迷蒙的天空,那是一個黑白交替的時空。
一棵狗尾巴草,探出它那調(diào)皮的頭顱,在古村頹敗的院墻上,正俯視著一片綠意,在古村歲月的長河中流淌著;那是一條深綠色的歲月長河,長河里有馬頭墻的倒影和游人太陽帽的晃動。歲月的長河里,也仿佛留有古村青春的倩影,它那墨黑的長辮子在歲月中搖哦搖,搖出了游人桃花一般的笑靨。
一條小巷子,延伸著它粗糙而漆黑的身軀,游人的腳板“嗒嗒”地在它的上面踩踏著,踩踏出一首首四季的交響曲;伴隨著風(fēng)云雨雪的韻律,在古村的上空彌漫著,最終消逝在一片祥和明凈的氣氛中。
古村,從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經(jīng)歷了歲月的氤氳,變成了一位安靜、慈祥的老嫗,滄桑的皺紋印在老屋黝黑的磚瓦的肌理深處,在那里還隱約閃爍著一只只白鶴的影子。
二
逶迤連綿的遠(yuǎn)山,合成一個雙手入懷的姿勢,嫻靜安逸的鶴舍村就被攬入此溫暖如棉的懷抱中。它的前方綠野縱橫,溪水潺潺,果樹高聳,稻葉飄香,白鶴蹁躚,好一派美麗田園式的詩境,恐怕若是東晉陶淵明來此觀看后,也會流連忘返的;說不定他也會在此筑屋生火,親耕沃田,朝觀熹微,暮覽夕照……
在一塊寬大平坦的場地上,一群坐東北朝西南、以祖祠為中心的明清建筑物呈“丁”字形排開,它們已經(jīng)洗卻了昔日的富麗和繁華的氣息,正沉穩(wěn)、安靜地矗立在那里。一口長方形的池塘,塘四周都是用花崗巖石砌成的護(hù)欄,幾對威武的小石頭獅子,蹲踞在花崗巖的欄桿上。塘內(nèi)有村人培育的一小塊葫蘆草,它們青綠如毯,直逼人眼。
當(dāng)我們要跨進(jìn)鶴舍村的祖祠時,在祖祠大門的門梁上“汝南世家”四個金色大字立即閃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那是中國百家姓氏中“袁氏”發(fā)源地的標(biāo)志。汝南乃現(xiàn)在的河南省駐馬店市東部,古時屬于豫州。袁氏是虞舜的后裔。漢末,曾任楚郡太守、河南尹的袁安之曾孫為躲避禍亂而逃到了江西都昌的元辰山,最終在此繁衍成了一個袁氏大家族。
祠堂是一座三進(jìn)的小四合院式的房子??邕^大門,就可見一個天井,天井里已經(jīng)沒有了雨水的滋潤,但是在天井里的麻石上隱約可見一層淡淡的綠意,那是青苔的色彩。再抬望眼,一方蔚藍(lán)的天空正橫亙在頭頂上,時常有一朵朵白云飄蕩而去。
繼續(xù)向前,一幅大型木雕槅門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槅門最上端是各類鏤雕花紋的木窗,中間和下端是各類陽雕的紋飾,門板漆都是朱紅色。雕刻的紋飾有“喜鵲登梅枝”“竹子拔節(jié)”“鹿逐鳥鳴”等,這些木雕紋飾,全都取意吉祥,暗蘊當(dāng)?shù)鼐用褚环N追求平安、向往富裕的內(nèi)心心理;這些木雕體現(xiàn)出當(dāng)?shù)厝嗣竦囊环N深層次的審美意識和理想追求,也是一種情感的形象化而又隱喻性的表達(dá)藝術(shù)。
進(jìn)入木質(zhì)槅門,又來到一個小院子,小院子的左右方各砌有一個照壁,上面有彩色的繪畫。繪畫的內(nèi)容都是“雙龍搶寶”“八仙過?!钡?。照壁頂部左右兩端是翹起的黑瓦,在照壁頂部還可以看到綠草蔓延、芳莖搖曳的風(fēng)姿。
小院子正對面就是一個擺放袁氏始祖牌位的小朝庵式的房子,房子內(nèi)部的梁柱全是選用超大的木材,梁柱上的木雕更是精彩絕倫,惟妙惟肖,讓人驚嘆不已。雕有牡丹、荷花、蓮蓬、麒麟、財童等顯示富裕、吉祥等內(nèi)涵的各類人物意象。
在祠堂里,有側(cè)門可以通往古村內(nèi)部,古村里又有羊腸小巷子相互通著。我們輕輕踩踏著麻石板,近觀小巷子里的各類花卉、門戶上的對聯(lián)、斷墻敗院的綠色草類,遠(yuǎn)望著前方各種姿勢的馬頭墻和逶迤的遠(yuǎn)山,感受著一種寧靜、安謐的氣氛;此景確實也安撫了我們這些凡夫之輩有些浮躁不安的靈魂。
在這疊疊重重的鄉(xiāng)村老屋內(nèi),很多房子都是空空無煙火的;只是在幾幢老屋內(nèi),偶爾才可以看到一、兩位穿著青布褂老人緩慢走動的身影;在某墻角落里,偶爾也會閃現(xiàn)的一只老花貓和一條小黃狗的蹤影。很多老屋的門楣上有漆黑的木質(zhì)門罩,那古老的木雕小垂柱仿佛正散發(fā)著一股幽幽的滄桑味,它們與懸掛在門楣上方紅色的燈籠相互映襯,于是一幅典型的江南老屋的圖畫就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了。
我想如若是在飄雪的冬季,在雪白的天地間,遠(yuǎn)望那一盞盞火紅的燈籠,它們在寒風(fēng)冷雨的吹打下,猶如一朵朵蓮花在緩緩移動著,那朵朵蓮花在歲月的長河中,正綻放出一縷縷清馨撲鼻的芬芳。
走出了古村的小巷子,我們又來到老屋門庭之外的場地上,一口長方形的池塘--溢香池正橫臥在古村建筑物的前方,溢香池聚攏四周暗道中的雨水,暗示“招財攬富”之意。
遠(yuǎn)山與近水,黑瓦和青磚,老屋及池塘,在這方美好的土地上,和諧地構(gòu)建成了一個讓人羨慕不已的財富和歷史的圖騰。
三
溢香池,一個鄉(xiāng)村池塘的美好名字,一個溢出了千古書香文脈的池子。在那里,曾經(jīng)有千萬支墨筆,在溢香池的碧水中蕩漾、洗濯;然后在潔白如玉的宣紙上潑灑、耕耘,耕耘出一個個碩果累累的秋天。
在古村的小巷子光滑的石板路上,一位手夾著油紙傘的年輕書生,在綿綿的煙雨中,輕輕踏步前行;當(dāng)他一轉(zhuǎn)身,回眸到自己曾經(jīng)三更燈火的木雕鏤窗,那木雕鏤窗仿佛還透射出一粒豆大的燈光,燈光中還晃動著他深夜苦讀的背影;然后他揮一揮那雙瘦削蒼白的手,告別站在溢香池邊淚花晶瑩的雙親和妻兒,最后才昂首挺胸走向了那風(fēng)雨交加的前方……
那也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一位袁氏官人,正饑餓交困地躺在一張破舊殘損的病床上。為了不打擾洛陽城內(nèi)的百姓,他也情愿忍饑挨餓,鑄成了袁氏“臥雪家風(fēng)”的風(fēng)骨氣節(jié)。如今,古村中袁氏子孫后代的血脈中灌注了這條千年不變的傳統(tǒng)美德,猶如一株株幽蘭長在元辰山的山谷中,然后在歲月的長河中,綻放出一朵朵清高雅潔的花兒。我在古村的祖祠中,已經(jīng)聞到了那股芬芳的氣息。
民國時期,古村的溢香齋的讀書房里,先后又走出了十八位將校級的國民軍官,從此,書香門第、文武兼?zhèn)涞氖⒚h(yuǎn)播百里之外。
書香、墨香、蘭花香,浸染在歲月的長河中,氤氳在歲月的深處。雪白的鶴影、朗朗的書聲、臥雪的家風(fēng),似一張張古典明艷的帛畫,掛在袁氏后人的心靈深處,也時刻映照在我們游人的心靈世界中。
華夏傳勝跡鼓樓深巷尋鶴影,典冊載盛名將星故閭聽書聲。這幅石雕對聯(lián),深刻傳達(dá)出鶴舍古村歷史文化的淵源流長、人杰地靈之風(fēng)韻。
一個古村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氤氳在滄桑歲月的深處,而久久地不消逝……
——選自《文化月刊》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