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京華
人類探月幾十載,月球背面卻一直是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始終保持著神秘。而隨著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人類首次“月背之旅”終于在2019年1月3日10時26 分成功“打卡”。
嫦娥四號探測器2018年12月8日乘坐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我國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出發(fā),經(jīng)過了地月轉移、中途修正、近月制動、環(huán)月飛行,并從15公里高的動力下降初始點開始,一點點接近月背,最后成功軟著陸至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的壯舉。
我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出生在中國探月世家。今天對我來說是個大日子,因為我將開啟屬于自己的太空征程。
在探月家族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大姐“嫦娥一號”最先進入太空,她成功進行了繞月飛行。二姐“嫦娥二號”在繞月飛行的同時,完成了多個驗證項目和探測試驗,她還與一個代號“4179”的小行星擦肩而過,實現(xiàn)了對它的飛行探測。
三姐“嫦娥三號”是我的“同胞姐姐”,我們一同出生,但她先得到了飛行的機會。三姐借鑒了二姐的經(jīng)驗,成功降落在了月球的正面。她的出色發(fā)揮為家族帶來了無上榮光,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軟著陸月球的國家。
現(xiàn)在,接力棒來到了我的手上,終于輪到我登臺表演了。
與其他幾位姐姐相比,我的使命顯得更加艱巨。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月球的背面,那是一個人類探測器從未安全著陸過的地方。不過,我對此次飛行充滿了信心。這幾年里,中國航天的設計師們對我的身體進行了升級改造,讓我的能力大大提升。
今天送我出發(fā)的是“火箭家族”里的長三乙大哥。他會帶我飛到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42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凌晨2時23 分,長三乙大哥點火起飛。在轟鳴聲中,我一步步遠離地球,很快便飛出了大氣層。別了,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長三乙不僅力量大而且精度高,飛行了不到20 分鐘,他就把我準確送到了目的地。跟地球別離的痛苦還沒結束,我又要和長三乙大哥說再見了。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將獨自飛往月球。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不過我不害怕。
進入太空后,我一直蜷縮著的4 條腿得以伸展開來。隨后,我打開了我的翅膀——太陽翼。有了它,只要在太陽能照到的地方,我就會一直獲得能量。
出發(fā)第一天,一切進展順利。
經(jīng)過了驚心動魄的第一天,接下來幾天里,我的主要任務就是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飛往月球。在這個飛行的過程中,我要經(jīng)歷中途軌道修正,以確保能夠在預定的時間地點成功與月球相遇。
因為月球是在不斷運動的,所以如果我飛得過快或者過慢,都有可能錯過與它的相遇,導致無法進入到月球軌道里。
在太空中修正我的飛行軌道,靠的是安裝在我身上的諸多發(fā)動機。為了讓我的身形更加靈活,中國航天的設計師們?yōu)槲遗鋫淞艘慌_7500牛的大發(fā)動機,還有16 個150牛發(fā)動機,12 臺10牛的小發(fā)動機。這些發(fā)動機可以讓我在太空中調整身姿,更改飛行方向和速度。
在今天,我成功進行了一次修正。發(fā)動機工作狀態(tài)良好,這是一個好兆頭,因為在后面的飛行中,我是離不開這些發(fā)動機的。
經(jīng)歷過5 天的飛行后,我要進行一次“剎車”,即近月制動。地月轉移軌道是橢圓形的軌道,設計師們之前已經(jīng)計算好,我在這個點“剎車”后會變軌到月球軌道上去。如果不制動,我就會沿著這個橢圓軌道越飛越遠。
近月制動可以說是我此行遇到的第一個大的挑戰(zhàn)。按照規(guī)劃,我要在飛行110 小時左右的時候到達離月球100公里的圓形軌道上。
在“剎車”過程中,發(fā)動機的工作時間要求極為嚴格。由于發(fā)動機功率大,如果開啟時間過久,下降速度過快,我有可能會直接撞擊到月球上;如果時間過少,沒有進入到有效軌道里,我就會飛離月球。
時間慢慢流逝,終于到了近月制動的時刻?!鞍l(fā)動機工作狀況正常”“發(fā)動機工作時間控制良好”“軌道變化符合要求”……經(jīng)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操作,我成功進入100×100公里的圓形月球軌道,從高空中已經(jīng)可以隱約看到月球表面。
第一個挑戰(zhàn),完美通過。
進入到月球軌道以后,我便開啟了環(huán)月飛行。在這個飛行期間,我的主要任務是兩次與“鵲橋”進行通信測試,確保整個通信鏈路正常。
“鵲橋”是為了幫助我著陸月球背面而誕生的。因為月球背面無法直接和地球通信,所以它的主要職責是作為一個通信中轉站,使得我和地球建立聯(lián)系。能夠在遙遠的太空聯(lián)系上來自中國的衛(wèi)星讓我格外開心。
今天,隨著在100×100公里月球軌道上的任務的完成,我將再次變軌,進入到100×15公里的軌道。這個軌道的近月點就是我落月的起點。變軌的過程中,我測試了攜帶的激光敏感器等設備,收集了諸多數(shù)據(jù)參數(shù),為最后的落月做好準備。
大考的日子終于來了。今天,我將迎來旅途的最后一站——落月,這也是整個旅程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月背地形崎嶇,我的著陸區(qū)只有50×30公里那么大。
著陸起點距離月球表面的高度只有15公里,我的初始速度是每秒1.7公里,在15公里的著陸過程中,我要把速度降落到0,挑戰(zhàn)不可謂不巨大。
10時15 分,落月正式開始。首先,我進行了姿態(tài)調整,收起了太陽帆板。接著,7500牛發(fā)動機開始點火,進行動力下降,150牛發(fā)動機隨時點火來調整姿態(tài)。
從15公里到8公里這一段是主減速段,在這個階段我成功把速度從每秒1.7公里降低至每秒100米左右。這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攝的圖片
主減速段雖然只有幾分鐘,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已經(jīng)在月球上方飛行400多公里了。到高度8公里的時候,我便基本到達著陸區(qū)上方。
進入到高度8公里范圍以內(nèi),我身上的微波測速測距敏感器、激光測距敏感器開始工作,隨時測量我的速度和高度。發(fā)動機的動力開始逐步降低。
離地面只有100米了,我開始執(zhí)行懸停操作。在這過程中,激光三維成像敏感器會對月面進行拍照,我根據(jù)這個成像迅速判斷出最終著陸的地點。
100米到30米的范圍內(nèi),我需要注意如何避障。為此我斜著進行飛行,朝著最終著陸點飛去。
進入到30米以內(nèi),我成功到達著陸點上方。為了避免發(fā)動機吹拂起月面灰塵,我關閉了發(fā)動機,并以自由落體的方式降落在月面上。
落地的瞬間,我懸著的一顆心平靜了。經(jīng)過26 天的漫長飛行,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月球背面從此有了人類的探測器。
我第一時間把消息傳遞給了“鵲橋”,由它向地球上的親人們報喜。為我歡呼吧!
這不僅是我們探月家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