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獻源,陳 剛
(復旦大學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上海 200433)
廣西使用樹皮造紙,在清代中期的文獻中即有記載,《雍正廣西通志》有云:“榖木皮,可為紙”,[1]1392“榖紙,田州、土州、各土司出,以榖木為之因名”.[1]1435可見廣西各地都有使用榖木皮造紙,造出的紙稱為榖紙,其中榖木皮應該就是構樹皮.在《廣西通志·一輕工業(yè)志》中提到廣西造紙始于乾隆年間;到光緒年間,手工造紙發(fā)展最好時紗紙年產(chǎn)量可達四五萬擔;民國以后繼續(xù)有所發(fā)展,這個時期生產(chǎn)的紗紙除了在本省中使用,還會每年銷往香港以及東南亞各國1萬多擔,產(chǎn)值80多萬元,紗紙多是農(nóng)家副業(yè),生產(chǎn)單位主要是一家一戶的方式.[2]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廣西紗紙的制作、使用及銷售已有一定的發(fā)展歷史.有文獻記載靖西地方偏僻,開化歷史較短,清朝雍正七年(1729)開始改土歸流,道光年間(1821-1850)有州人覃恩祚、黃金莖、袁思名、何福祥諸賢根據(jù)口碑及乾隆期間(1736-1795)的《鎮(zhèn)安府志》,寫出過《歸順州志》稿,但內容較少,錯漏較多,并且不是官方修訂,未能鐫板付印,直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有了《歸順直隸州志》鐫板印制.[3]895,346其中《光緒鎮(zhèn)安府志》云:“榖本名楮木,中白汁如乳,各州縣皆出鄉(xiāng)人均搗皮為紙.”[4]482其內容詳細描述了榖木的特征,并且表示榖木就是現(xiàn)在的構樹,當?shù)厝藙兤ぴ旒埖臓顩r比較普遍,可見靖西在光緒年間就有使用樹皮造紙的技術.位于靖西市旁的那坡縣在新中國成立前,農(nóng)民農(nóng)閑時生產(chǎn)土紙,年產(chǎn)量約1萬公斤,[5]可見這個區(qū)域一直在近代都有手工造紙技術,但在2000年編著的《靖西縣志》中并沒有提到手工皮紙造紙工藝,也沒有相關產(chǎn)品的貿(mào)易記錄.從歷史文獻資料上看,在清朝中期當?shù)丶从袠嫎淦ぴ旒埖募妓?而到了現(xiàn)代,這種技藝由于從事的人太少而逐漸沒落.
2018年12月,筆者前往同德鄉(xiāng)東球村把種屯調查東球供紙.在實地考察中,通過詢問當?shù)厝丝芍獤|球供紙制作技藝起源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與史料相符.對于東球供紙名字的由來,首先因為其造紙地點主要集中在東球村,故名東球.對于供紙則有兩種說法,早些年間是稱作“東球貢紙”,主要體現(xiàn)在這個“貢”字上,表示當時造紙工藝水準較高,家家戶戶造紙,并且銷往外地,更有制作精良的成品作為貢品上交給朝廷.但是據(jù)靖西文化館館長透露,這種說法只是口口相傳,并沒有能夠得到史料的印證,并且隨著東球供紙的使用更貼近當?shù)厝嗣竦拿袼谆顒?“貢”字就逐漸轉化為“供”字.而這種紙,在當?shù)貕颜Z中的名稱為“刷土”或是“刷佐”,“刷”的意思是紙,“佐”的意思為供奉、供給之意,這種名字的意思是指當?shù)氐耐良埗嘤糜诠┓罨顒?如每年清明節(jié)拜山掃墓,剪紙錢、冥幣上墳等,或是供給于當?shù)厝嗣竦拿袼酌耖g活動,如民族節(jié)日、民族儀式等用紙.
靖西東球供紙制作技藝流傳于廣西靖西縣同德鄉(xiāng)東球村各屯,主要集中在把種屯.把種屯是東球村的一個自然屯,全屯有29戶壯族人家,其中就有23戶掌握造紙技藝,目前僅剩梁高星一戶在造紙.東球供紙目前已經(jīng)申請到第五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非遺項目,梁高星作為傳承人在積極地延續(xù)著這種古老工藝.因為年紀較大的緣故(調查時已經(jīng)80歲),梁高星老人一年在春季采料,夏季備料,秋季只拿出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來造紙.產(chǎn)量有限,一般情況下一年能生產(chǎn)約一萬五千張紙,出售時價錢為一張紙兩元錢,做成的冊子一本四十元錢.從銷售情況上看,一般呈現(xiàn)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買者主要是當?shù)厝?多為祭祀、記錄家譜、家族大事、經(jīng)書等需要以手寫方式記錄時會用到這種紙.造紙作坊只有一家,有5個紙槽,一件工具房,紙槽背靠大山,山上有樹皮原料和紙藥原料,紙槽旁邊有一個活水湖,造紙作坊依山傍水,為手工紙的制作提供良好條件.筆者在調研過程中,梁高星老人因故沒再造紙,文章中圖5和圖7取自廣西民族報網(wǎng)[6]的相關報道,其余照片均為筆者調研時拍攝.對于這種手工紙的名字,早年的“貢”字與現(xiàn)今的“供”字在報道中也確有不同.
生產(chǎn)原料選用當?shù)氐拈艠淦せ驑嫎淦?當?shù)卮迕駥@兩種原料并沒有細致的區(qū)分.經(jīng)實地調研,現(xiàn)在幾乎不使用榕樹皮作為原料,而是使用構樹皮較多,這種樹當?shù)胤窖苑Q為“梅列刷”(壯語),剝其皮曬干即成為原料.構樹皮造出來的紙具有質量上乘、白而細膩、防蟲蛀、韌性好等優(yōu)點.一般選料時會選用春季的樹皮,在樹干長出新葉,葉子較嫩時進行剝皮.此時樹皮較嫩,剝皮時好處理,后續(xù)處理時雜質較少,纖維容易分離,而老樹皮雜質較多,且后續(xù)處理纖維不易打散.
生產(chǎn)輔料中的紙藥為樟樹的樹葉,當?shù)貕言挿Q為“梅拷”(圖1),在山上挑選新生葉子,將其從山上采摘后帶回家里,先進行捶打的工序,將其捶爛、捶細之后放進水桶里浸泡一天或者更久,期間需要時不時進行攪拌,等桶里的葉子呈絲狀懸浮,滲透出汁液后水呈淺綠色,并且細木棍攪拌時感覺較為黏稠之時,即可使用,一般能使用三至四天.紙藥和樹皮原料的獲取十分方便,在造紙作坊的后山有這兩種原料,一般在需要造紙時,早上就去山上剝樹皮,摘葉子,打包裝進籮筐里帶下山即可.據(jù)了解,在蒸煮時加入的石灰水主要由老人一家空閑時制作,很少從市場購買石灰.制作方法主要是在火爐里放入柴火,點燃柴火后在其上放上石頭,將石頭燒一段時間后,用夾子將石頭放入一旁裝有清水的蓄水池里,過一段時間即可生成石灰,需要使用時用勺子將石灰水舀起裝進桶里即可.
圖1 紙藥“梅拷”Fig.1 Raw material for paper-making.
根據(jù)筆者在田野進行調查工作時對造紙匠人的訪談,結合前人調研資料、靖西縣文化館館長提供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可知東球供紙基本造紙工藝可以總結為:採→曬→泡→拌→煮→洗→捶→攪→制→壓→晾→揭→包裝,總共13個主要步驟.
(1)採:使用砍柴刀,將春季構樹細枝干砍下,優(yōu)先選擇葉子和水分較多的這一類枝條,這樣的枝條一般年齡較小,皮質較嫩.以前的造紙戶會在山上對其進行剝皮、剔除雜質的處理,現(xiàn)在梁高星師傅會統(tǒng)一將樹枝裝進籮筐里集中帶回家,在家里對其進行剝皮處理,剝皮后主要使用樹皮里白色的皮作為原料.
(2)曬:將剝好的構樹皮放置于陽光下晾曬數(shù)天,時間可長可短,一般曬至其表面顏色從深色變淺,并且整個皮質變干即可.
(3)泡:將曬干的樹皮一捆一捆的扎成堆,置于水中數(shù)日,用粗木棍,或用石頭將其固定于水里.一般情況下需要泡四天四夜,泡在水中時要將樹皮上黑色、紅色的絲狀物質去除,泡至其完全軟化時成捆取上岸,放置于陰涼處,一般放置于紙槽旁的工具材料房中.
(4)拌:將水中軟化吸水后的樹皮從水中撈起,拌上石灰漿,據(jù)老人描述石灰漿不需要蘸太多,只需要覆蓋于樹皮表面即可,拌上石灰漿后即可下鍋煮,沒有漚料的過程.
(5)煮:為防止樹皮沾染上雜物,或樹皮與鍋底粘連的現(xiàn)象發(fā)生,會在蒸煮之前將蒸鍋清洗干凈,之后將蘸上石灰漿的樹皮放入大鍋中,之后往鍋里加入石灰水,保證鍋里的石灰水正好漫過樹皮即可,用粗木棍進行攪拌,使纖維分布均勻,之后蓋上鍋蓋,進行蒸煮.有時會在鍋蓋及其縫隙的地方再塞上芋葉,據(jù)老人描述塞嚴實后鍋里的蒸汽泄露就會較少,煮纖維的效率會加快.做好這些工作后,再在鍋底添加柴火,點燃后開始煮樹皮,一般情況下需要煮一天一夜,樹皮里的水分基本煮干,肉眼可見纖維大部分被煮爛,纖維顏色略微加深,呈現(xiàn)分散狀時即為蒸煮完成,其作用主要是褪去樹皮纖維的中果膠、木質素等雜質.
(6)洗:在造紙作坊旁邊就是一段湖,山上流下的水會聚集到這里,把蒸煮后的樹皮放在這個湖里用清水洗滌,洗滌方式有在水中用手搓,不斷漂洗(圖2);或是直接用力往水里甩,往返數(shù)次,來回在水里抽拉原料;或是木棍捶打原料等方法.一方面將樹皮纖維上殘留的黑色顆粒雜質清洗干凈,另一方面洗干凈粘在樹皮纖維上的石灰,并且潤濕纖維.一般清洗幾個小時,時間不固定,主要清洗至纖維表面較為白凈即可.
圖2 漂洗構樹皮Fig.2 Paper making
(7)捶:將洗好的樹皮放到方解石質地的砧板上,使用木棒捶打清洗干凈后的樹皮,打的過程需要不斷翻動樹皮,使得整個樹皮纖維受力更為均勻,將其打融,并且將纖維分散、帚化,捶打至細小的纖維并且呈無規(guī)則分布的網(wǎng)狀即可,在錘打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纖維的雜質也會順手將其剔除.捶打樹皮的量根據(jù)造紙需求的量來計算,想造多些紙時就多捶打些樹皮,一般情況下一天錘8~10斤.捶打完之后統(tǒng)一將原料放入竹制籮筐中收集起來.
(8)攪:將打融的樹皮放入水槽中,加入清水,同時在水槽中加入“梅拷”葉汁調和成的漿液,加入“梅拷”時,保證加入的量適中.“梅拷”葉汁中含有黏性,可以使樹皮纖維懸浮于紙槽之中,加的量主要憑經(jīng)驗控制,如果加的量少,纖維黏度不夠會導致纖維無法形成濕紙張,或是紙張表面不均勻,不光滑;而加的量太多則會出現(xiàn)紙漿黏度大,致使撈紙時不流暢,有些纖維成團狀,就會降低效率.加完“梅拷”后使用一根細竹棍進行攪動(圖3),攪動方式為沿著水槽一圈一圈的順時針、逆時針的攪動,一般憑肉眼判斷,當紙槽中纖維呈現(xiàn)懸浮狀,且分布較為均勻時即可.
圖3 攪紙漿Fig.3 Paper making
(9)制:俗稱撈紙,當?shù)胤Q紙簾為竹簾或篾席,紙簾大小為35.6 cm×36.0 cm,撈紙前將竹簾放置于簾架之上用一種粗木棍做成的架子,主要用于盛放篾席,也稱托(圖4).撈紙時,手持簾架將竹簾沒入水中多次,使其充分濕潤.濕潤后手持簾架傾斜45度角從外往紙漿內撈(圖5),撈起來之后左右晃動,將多余的紙漿沿著篾席傾瀉而出,再繼續(xù)往紙漿內撈,重復數(shù)次之后,使纖維濃度均勻的漿液懸浮附于竹簾上,厚薄盡量控制均勻.粗木棍橫叉于紙槽左右兩側石頭上,并且位于紙槽上方,粗木棍下方會放置幾根細竹竿形成能夠固定簾架的簡易裝置,之后將簾架傾斜置于粗木棍之上竹簾置于簾架之上,取下簾架兩旁木棍,用木棍沿著紙簾兩側壓平,使得紙張能夠符合規(guī)格.而后將木棍置于簾架之上,沿著竹簾一側斜向上45°逐漸拿起,將竹簾反扣于(有濕紙的一面向下)一旁廢竹簾之上,編竹上放一張蛇皮袋,防止紙張與編竹勾連到一起,剝離出濕紙張,取回竹簾繼續(xù)重復之前步驟.之后將一張張濕紙張疊起壘成一沓,放置于一旁逐漸晾干.
圖4 紙簾、簾架Fig.4 Paper making tools
圖5 撈紙Fig.5 Paper making
(10)壓:為了充分祛除濕紙垛的水分,利用施加壓力的方法使得紙張中的水分更徹底地析出.首先將濕紙垛最上層蓋上蛇皮袋后再用廢竹簾蓋上,其上交叉地放上半截粗竹(圖6),用一根粗木干插進方解石開鑿出的孔洞中.將濕紙垛調整好合適的角度,放置于粗木干之下,先用粗木干向下壓幾次,直至看到水滴逐漸滴下,這時將方解石一塊一塊的放置于粗木干的另一端,利用杠桿原理使得濕紙垛能夠持續(xù)被擠壓.粗木干一側的方解石數(shù)量在壓紙過程中逐漸增加,一開始1~3塊,看見水逐漸往下滴,水流速度加快,隔數(shù)十分鐘,再往上添加2~3塊,再等待數(shù)十分鐘,水滴滴下速度變緩,直至放置到5~6塊方解石即可,不可過多.方解石的數(shù)量、所提供的壓力和壓紙所需時間主要由紙匠經(jīng)驗決定,過大的壓力容易壓壞紙張,或是使得紙張之間粘連不易分離;壓力過小、壓紙時間過短會使得水除去不夠充分,紙張不易截取,壓紙過程主要是除水,也能使紙面平而結實.
圖6 壓紙工具Fig.6 Paper making tools
(11)晾:即是曬紙,將壓紙裝置取下,去掉廢紙簾,托著蛇皮袋上的濕紙垛帶到家里,準備晾紙.首先將紙貼于墻面上,貼紙時一般從濕紙垛的最上面的一張紙從左上角向右下角逐漸撕開,貼于屋外的磚石墻壁上,并用棕毛刷刷平,如此反復.貼紙時為了節(jié)省空間主要采用重疊的貼紙法,一張張左右對齊、上下錯開貼于墻壁之上,兩張之間大約會錯開幾厘米的間隔,形成一條長方形的紙帶.貼完一條長方形的紙帶后再在旁邊貼另一條,一般貼滿即可,在有太陽的情況下,一天即可曬干.
(12)揭: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將疊加在一起的紙帶沿著墻壁揭下,然后用手從紙帶左上角一張張地將紙揭下(圖7),筆者親身體驗在揭開紙張之時,不需要用太大力,也不容易撕壞而造成紙張的破損.撕開后以40張為一沓作為一個單位,一張張的堆疊到一起.
圖7 揭紙Fig.7 Paper making
(13)包裝:將一疊紙用細繩捆扎好,堆疊到家里的角落,有些會用紙箱或蛇皮袋進行簡單的包裝封存,空余時間將紙張裝訂成可供書寫的小冊子.
筆者為了找尋當?shù)貣|球供紙的使用痕跡,走訪了當?shù)匚幕^、博物館,并且對當?shù)厥褂眠^這種紙的居民做了采訪,可以將其主要用途歸納為以下三點:
靖西東球供紙因其經(jīng)久耐用、紙張韌性好、不易損壞的特點,當?shù)厝顺⑦@種紙用于道公唱本,經(jīng)書、家族族譜(圖8)等重要文書的寫作,一些書畫家也喜歡用這種紙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這種紙在經(jīng)歷幾十年的風霜之后,仍然保存較好,紙上字跡清晰可見.只有因保管不善等外界因素產(chǎn)生的污漬水漬油漬等,并沒有明顯的蟲蛀和自身因素引發(fā)的酸化、老化、發(fā)黃、發(fā)脆等病害.但是因其成本較高,產(chǎn)量太少,近些年來日常書寫記錄不會采用這種紙.
圖8 1955年寫的族譜Fig.8 Genealogy written in 1955
因其紙張韌性極好、包裹性強、并且有質感,當?shù)厝艘郧俺⑦@種紙用于包裝茶葉、名貴中草藥等價值較高的商品而后進行出售,或是周邊銀行將其作為捆鈔的工具.《靖西縣志》中亦有提到使用沙紙條包裹當?shù)靥禺a(chǎn)大道面條的方法及過程,其中沙紙應該就是指紗紙.[3]250但是近些年來,由于東球供紙產(chǎn)量不斷下降,售價不斷提高,已經(jīng)很少用于包裝,只有在包裝一些較為名貴的中草藥或是茶葉時才會用到.
在靖西當?shù)氐膲炎鍍x式中,儀式剪紙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幾乎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巫師在舉行儀式時進行剪紙,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貼有或插有剪紙,剪紙是靖西巫儀式的產(chǎn)物,更是其儀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7]剪紙藝術的類型多種多樣,分為主體儀式和基本儀式,基本儀式剪紙為通用類型如紙錢、紙馬等,而主體剪紙是根據(jù)儀式的不同內容進行專門剪裁的儀式用紙.[8]通用儀式剪紙所用紙基本都是機制紙批量生產(chǎn),而主體剪紙會用較為貴重的手工紗皮紙,顯示對這場儀式的尊重.在從事喪事活動中,紗紙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主要指在入殮時,棺里先放置篩選過的火灰,之后再在火灰上鋪上紗紙這一過程.[3]760用到當?shù)赝良埖闹T如此類民俗民間活動還有不少,筆者未能調研完全,但是可以從訪談中看到紗紙曾經(jīng)貫穿于當?shù)孛袼酌耖g生活中,不過在機制紙產(chǎn)量大、價格便宜,手工紙產(chǎn)量小、價格昂貴的大趨勢下,民俗儀式所用手工紙已漸漸地被機制紙所取代.
靖西東球供紙的銷售客戶主要是同德鄉(xiāng)的村民,有時候也會有附近鄉(xiāng)鎮(zhèn)如興旺鄉(xiāng)、燕峒鄉(xiāng)、武平鎮(zhèn)的居民前來買紙,并且靖西市文化館會隔一段時間舉辦非遺相關活動,給東球供紙設置專門的攤位,作為當?shù)胤沁z特色產(chǎn)品售賣給游客及靖西市民.以梁高星老人的生產(chǎn)效率來看,一年15000張紙,其中1000張紙制作線裝小冊子,尺寸為13.5 cm×19.0 cm,平均一冊三十幾頁,一本40元,一年大約能買200本,冊子的收入能有8000元.另外剩余的14000張紙,其規(guī)格為27.0 cm×38.0 cm,單價為2元一張,如果全部賣完有28000元的收入,這樣一年就能有36000元的收入.雖然紙張的利潤較高,但一年下來要做很多的準備,滿打滿算的情況下銷售額也并不高.并且東球供紙的制作,多為老人農(nóng)閑時候進行的工作,很多人力成本無法計算,又沒有年輕人幫助,其艱辛可想而知.目前東球供紙的制作只有梁高星夫婦倆在堅持,這種工藝已經(jīng)到了面臨消亡的最后關頭.
東球供紙造紙工藝采用西南地區(qū)較為典型的一次蒸煮工藝,縱長形的紙簾較為少見.造紙工序中主工序共有13道,每道工序過程都有一定的講究,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工藝精益求精的精神.從作為原材料的構樹皮、紙藥“梅拷”,到蒸煮所用石灰水都為梁高星老人一家自己制作,整個過程較為復雜,多用純天然原料,純手工制作,不使用電氣類現(xiàn)代工具.從中可以看出堅持傳統(tǒng)、尊重自然、堅忍不拔的工匠精神,為研究傳統(tǒng)手工造紙?zhí)峁r活的研究材料.可是造紙過程一方面艱辛、經(jīng)濟效益不高,另一方面沒有年輕人愿意學、傳承困難已經(jīng)成為阻礙這項優(yōu)秀傳統(tǒng)技藝更好保留下來的最大難題.
東球供紙作為當?shù)貕炎迦嗣駜?yōu)秀的傳統(tǒng)技藝,目前已經(jīng)入選第五批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項目名錄,并且當?shù)匚幕^在相應的民族節(jié)日會舉辦東球供紙的宣傳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傳統(tǒng)技藝,為這項技藝的傳播與傳承帶來利好消息.最后在與梁高星夫婦的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只要他們身體健康,就一定會把這項技藝堅持下去.他們的兒子雖然不是從事造紙工作的,但是會將祖輩的這項手工藝好好學習及傳承,不會讓這項工藝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