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間小屋,在皚皚的高山巔或是陽光普照的海濱。想象著,這屋沒有住址,不需要門牌與路徑圖。小屋孤獨地站著,有時在檜木、松林圍繞著的崖邊,時而在翠茵如波的平野,也曾站在湖心,看風(fēng)吹漣漪,月泳江河。不對任何人開放也無法開放,這屋是心靈巢穴。
人世的包袱太重了。注定背包袱的你,總是讓自己站在最顯著的位置,以致眾人不約而同認為那包袱理應(yīng)掛在你的肩上。你欠缺自私的能力,不熟悉遠離的技巧,學(xué)不會眼不見耳不聞,你的一顆心無法錘煉成硬鋼冷鐵,于是,第一個趕到現(xiàn)場的人總是你,一肩挑起,不出怨言,也無暇口出怨言。
然而,再怎么堅毅的人也有疲憊的時候。你一向擅長替疲憊的人分擔(dān)重任,所以,無人發(fā)覺你也會疲憊也需要有人替你卸擔(dān)。你慣常鼓舞脆弱者,遂無人察覺你也會脆弱也需要強而有力的鼓舞。
這就是你造小屋的緣故。人總會走到寂寥的角落,仿佛置身滂沱雨夜,孤獨地站在墻角避雨,抬頭只見無邊的墨黑及被路燈幽光照亮了的雨陣,密如急箭,一片殺伐之聲。沒有人知道墻邊站著一個脆弱且疲倦的人,此時此刻,沒有人安慰得了你。
你為自己造一間小屋,秘密往返,在散步中、勞動的空隙或晨起之時,回到小屋。瞬間即成,自在興滅。尋常的世間屋檐下,怎可能是一群智者交匯著智慧光芒,萬事萬物各有其適宜的位置,無不安好。
想象你回到小屋,卸下世間的甲胄武器,恢復(fù)輕盈之身。屋內(nèi)有另一個你,年長的你,以最熟悉的溫情軟語與你對話;真實的心聲得以吐露,原初的感受無須偽飾。
你暢飲生命杯中波濤洶涌的各種滋味,從甘甜到苦澀,擁有完整的體驗。你終于明白,這是多么稀有的給予,一副完整的人生。光明的坦途與黑暗甬道你都走過,珍愛與背叛你都經(jīng)歷,真誠的心與狡猾的嘴臉你都遇過,貧困與富裕的滋味你都品嘗,年輕時因絕望而欲絕、為生而求生你同時擁有,生之大喜與死之長慟你也親自體會了。作為一個人,駐扎世間短短數(shù)十寒暑,你獲得的機運何等寶貴,一副完整而且留得住美好記憶的人生,得來不易,你焉能不感恩?
所以,你到小屋來,只想告訴年輕的自己——那身影仍藏匿在松林間兀自低語,你喊他的名,像一個父親或母親的口吻;你踩斷了松針,敞開衣襟收藏了風(fēng),以長者的滄桑眼眸流露溫柔的目光,你只想告訴他:“出來吧,我心里沒有恨了!”
如果,年長的自己消弭了恨,那么,躲藏在內(nèi)心深處年輕的自己,不必再固守怨恨崗位以為自己應(yīng)該捍衛(wèi)一生的尊嚴、聲討應(yīng)得的公道;年輕的身影獲得釋放,恢復(fù)其原有的青春記憶,喜悅時光、靚美事物一一浮出。青春再度降臨于年長的自己心中,遲來的、溫馨的,感受自己的生命被慈悲的神慷慨地祝賀了。
等不到的道歉,交給風(fēng)吧!那從前是悲哀的,現(xiàn)在變成寧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