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 怪①
世界上有許多事實,不看記載,是天才也想不到的。非洲有一種土人,男女的避忌嚴得很,連女婿遇見丈母娘,也得伏在地上,而且還不夠,必須將臉埋進土里去。這真是雖是我們禮儀之邦的“男女七歲不同席”②的古人,也萬萬比不上的。
這樣看來,我們的古人對于分隔男女的設(shè)計,也還不免是低能兒;現(xiàn)在總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更是低能之至。不同泳,不同行,不同食,不同做電影,③都只是“不同席”的演義。低能透頂?shù)氖沁€沒有想到男女同吸著相通的空氣,從這個男人的鼻孔里呼出來,又被那個女人從鼻孔里吸進去,淆亂乾坤,實在比海水只觸著皮膚更為嚴重。對于這一個嚴重問題倘沒有辦法,男女的界限就永遠分不清。
我想,這只好用“西法”了。西法雖非國粹,有時卻能夠幫助國粹的。例如無線電播音,是摩登的東西,但早晨有和尚念經(jīng),卻不壞;汽車固然是洋貨,坐著去打麻將,卻總比坐綠呢大轎,好半天才到的打得多幾圈。以此類推,防止男女同吸空氣就可以用防毒面具,各背一個箱,將氧氣由管子通到自己的鼻孔里,既免拋頭露面,又兼防空演習,也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④。凱末爾⑤將軍治國以前的土耳其女人的面幕,這回可也萬萬比不上了。
假使現(xiàn)在有一個英國的斯惠夫德似的人,做一部《格利佛游記》那樣的諷刺的小說⑥,說在二十世紀中,到了一個文明的國度,看見一群人在燒香拜龍,作法求雨⑦,賞鑒“胖女”,禁殺烏龜;⑧又一群人在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研究古代舞法,主張男女分途,以及女人的腿應(yīng)該不許其露出⑨。那么,遠處,或是將來的人,恐怕大抵要以為這是作者貧嘴薄舌,隨意捏造,以挖苦他所不滿的人們的罷。
然而這的確是事實。倘沒有這樣的事實,大約無論怎樣刻薄的天才作家也想不到的?;孟肟偛荒茉鯓拥某銎?,所以人們看見了有些事,就有叫作“奇怪”這一句話。
八月十四日。
(選自《花邊文學》)
〔注〕①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七日《中華日報·動向》。
②“男女七歲不同席”語出《禮記·內(nèi)則》:“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p>
③一九三四年七月,國民黨廣東艦隊司令張之英等向廣東省政府提議禁止男女同場游泳,曾由廣州市公安局通令實施。同時又有自稱“蟻民”的黃維新,擬具了分別男女界限的五項辦法,呈請國民黨廣東政治研究會采用:(一)禁止男女同車;(二)禁止酒樓茶肆男女同食;(三)禁止旅客男女同住;(四)禁止軍民人等男女同行;(五)禁止男女同演影片,并分男女游樂場所。
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清末洋務(wù)派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提出的主張。
⑤凱末爾,通譯基馬爾,土耳其政治家,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tǒng)。他在執(zhí)政期間,曾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如廢除回教歷,創(chuàng)新字母,撤去婦女的面罩,廢除一夫多妻制等。
⑥斯惠夫德在其長篇小說《格利佛游記》里,通過對虛構(gòu)的“小人國”“大人國”等的描寫,對英國上流社會進行了諷刺。
⑦燒香拜龍是當時求雨消旱的一種迷信活動。一九三四年夏天,南方大旱,報上就有南通農(nóng)民筑泥龍燒香祈雨、蘇州舉行小白龍出游等報道。作法求雨,國民黨政府在當年七月請第九世班禪喇嘛、安欽活佛等在南京、湯山等處祈禱求雨。
⑧賞鑒“胖女”,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上海先施公司聯(lián)合各廠商聘請體重七百余磅的美國胖女人尼麗,在該公司二樓表演。禁殺烏龜,當時上海徐家匯沿河一帶,有些人捕賣烏龜謀生,上海“中國保護動物會”認為“劈殺龜肉,……勢甚慘酷”,于一九三四年二月呈請國民黨上海市公安局通令禁止。
⑨研究古代舞法,指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祭孔前演習佾舞。禁止女人露腿,是蔣介石在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手令國民黨江西省政府頒布的《取締婦女奇裝異服辦法》中的一項:“褲長最短須過膝四寸,不得露腿赤足?!?/p>
技法提煉
歸謬論證屬于“反證法”的一種,其特點是:首先假設(shè)對方的錯誤觀點或推理方式是正確的,然后根據(jù)對方的觀點或推理方式引申、推論,從而得出極其荒謬可笑的結(jié)論,以駁倒對方的觀點。這種論證方法常和潑辣、犀利、諷刺性的語言相配合,收到雋永和富于幽默感的表達效果,形式活潑,引人入勝。
有關(guān)俄國哲學家赫爾岑的一個傳說,最能說明歸謬法的妙用:當宴會主人表示“今晚演奏的都是流行樂曲”“不高尚的東西怎么能流行”后,赫爾岑微微一笑:“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边@貌似俏皮、實質(zhì)上含意深刻的話語,就是運用了歸謬論證。想要提醒的是,運用歸謬論證需要通過引申進行說理,而引申必須符合邏輯,這一點十分重要。
這篇雜文的主要特色便是采用了歸謬論證。文章借助歸謬法,對1934年7月國民黨廣東艦隊司令張之英等向廣東省政府提議禁止男女同場游泳的主張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批駁。文中“男女同吸著相通的空氣”之危害遠勝過“同場游泳”的表述,以及“用防毒面具”來防范男女“通氣”的“倡議”,令人忍俊不禁,使張之英提議之荒謬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