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食物的靈魂

2019-04-17 01:03李曉
北方文學(xué) 2019年7期
關(guān)鍵詞:飯館小吃南瓜

李曉

我相信,我們吃的所有食物,都是有靈魂的。這些被上天賦予靈魂的食物被我們消化,就融入了我們的生命,也成了命運的一部分。

城里小吃

一個人生活在一座城,對城市最真切的記憶是什么?我要說,是胃。一座城市的胃,養(yǎng)育著上百萬千萬的人口。那么,城市的胃到底在哪里呢?

但你千萬別以為城市的胃是被大魚大肉灌得滿滿的,城市的胃其實是被一些小吃給養(yǎng)著的。一座城,它沉淀于心的影像,如老奶奶的老爐子,在文火里咕嘟咕嘟冒著氣味,在小吃的香氣里徐徐給予浮現(xiàn)。

親人朋友就是我故鄉(xiāng),我人到中年后想,小吃也是我最后的故鄉(xiāng)。因為遇到那些小吃,我就把自己放心地融入那小吃散發(fā)出來的清香中,如一個農(nóng)人,在麥浪里露出穩(wěn)穩(wěn)的笑容。

我樓上的老周,五十多歲了,患有肺氣腫,走路總是氣喘。老周是我在這個樓上最親近的人,他和我一樣,喜歡在家聽一點音樂,午睡起來后,喜歡去城市里閑逛,在一棵樹下看看報紙,然后磨蹭著去小城攤子上吃一碗酸辣粉、牛肉米線之類的小吃。很多人不能容忍老周清晨起來在陽臺上的大聲咳嗽,但我能寬容他這一毛病——我倆都是小吃愛好者。我也是這樣,有時覺得一天就那樣虛度過去了,就跑到一家小吃店里,吃一碗牛肉米粉、芝麻湯圓、骨頭豌豆湯。一碗小吃下了肚,如安慰的暖流,撫慰著我的胃,也接受著我一顆懸空的心落了地。

一年之中,我總要去外面旅行好幾天。其實我是故意這么干的,我想試探一下,我到外面去了,我還能想起故鄉(xiāng)城市一些啥。我在外地行走,一旦思鄉(xiāng),就是抽動著鼻翼,那些小吃的香味、最親的人身上的氣息,就從千里之外抵達(dá)了。令我眷念的,還是那些躺在城里不起眼地方的小吃,是一個一個話不太多但一個眼神就能交流的人。

我去外地行走,最喜歡去縣城,去那些小城里的僻塞角落里漫游。在都市里,幾幢如云天的高樓,就把我的心臟壓迫得難受。再說,民間的小吃,往往在那些大山懷抱里、河流邊上的小城里悠悠飄香。古代的四大美女,不就是誕生在雞聲茅店邊么,因為那里有山泉、綠樹、白云、鳥語。知道我怎樣看一個地方的人生活得是不是從容安定嗎?我一般看人的標(biāo)準(zhǔn)是看他是否像鹿那樣溫良,眉毛平順而不是雜亂地糾結(jié)在一起,鼻孔里的鼻毛沒有粗俗地露出來。一個地方的小吃,就是它最真實氣流的一部分。

那些小吃店,有時也像一個歷經(jīng)世事的漢子一樣不修邊幅,你只管隨意走去,用目光,用鼻息,就能感覺到。在東北一個小城,那個小城最高的樓只有八層,我吃到了血腸米粉,就是在豬大腸里灌的血香腸,里面加了壇子里的大白菜,柔和香濃,綿軟巴口,我吃了一碗后,又叫了一碗。東北的秋天,風(fēng)有一些涼了,吹得臉上緊繃繃的,吃了兩碗血腸米粉,似乎把我的四經(jīng)八脈給調(diào)理疏通了一下,感到舒坦了許多。在云南一個小縣城,我吃到了一種野菜煮的粥。吃著那粥,感覺山野大地上的地氣,正在我體內(nèi)聚集升騰。一個人對我說過,所有的食物,都是植物動物們付出生命而來,你能不感恩小吃嗎?

那些經(jīng)營小吃的主人,你如果在那里吃久了,一眼望去,他們的舉手投足,往往就有一種親人的感覺。在古代,他們就給歸類了,是屬于市井里那種引車賣漿者之流。一個小吃攤,一般就是一家人維持生計的全部寄托。一些經(jīng)營小吃的,還有祖?zhèn)髅胤?。那年,小城里的胡老漢落氣前,就是把一塊賣涼面的牌子,顫抖著遞給了他的兒子。兒子傳了下來,孫子卻在一個大都市里安家了,他做的是房產(chǎn)開發(fā)生意。

一群人,望著灰塵滾滾的城市,挖掘機(jī)推土機(jī)在轟鳴,那是老城在拆遷,一只田野里的青蛙漫無目的地蹦跳著,它失去了家園。我最后的故鄉(xiāng)呢,就是那些安臥在城市角落里的小吃了,它們裊裊飄散的氣息,像望不見的炊煙升起。

我慶幸,我收藏了城市的胃,是它們,讓我認(rèn)領(lǐng)了一座一座城。

鄉(xiāng)野美食

正如高手往往隱匿在民間,許多的美食也在鄉(xiāng)野大地飄著暗香。這些純樸的食物,蒸騰著大地賜予的氣息,當(dāng)然凝聚著那些民間廚子的智慧。

一旦愛上了這些鄉(xiāng)野美食,或許一顆心就和它終身相許了。

我對鄉(xiāng)野美食的眷念,讓我這些年愛上了徒步行走。我行走的地方,望不見城市的闌珊燈火,聽不見城市里整日的車流滾滾聲。

那是群山叢林中的小鎮(zhèn)飯館,我要徒步而去,享受一頓山藥清燉豬蹄花兒、粉蒸老南瓜、紅燜豬大腸、羊肉土扣碗……還有土碗里那么一口縱情的老酒。

從城市出發(fā),如果望見天上有了蠕動的積雨云,我就把那頂懸掛在墻上的斗笠背在肩后,是那年我在鄉(xiāng)下收集農(nóng)具時收藏的。

徒步沿途,大多是高山大樹,溪流潺潺,那些崇山峻嶺之間的公路,如結(jié)繩記事的麻索,疙疙瘩瘩纏繞在山谷之中。我喜歡在這樣的公路上徒步,步伐悠悠,常常于半途停歇在一棵樹邊,靠在樹下迷糊一會兒,有時,還索性在一股清泉流淌的石頭邊,睡上一覺再出發(fā)。我在山野里睡覺,蒼蒼大樹送來的滾滾氧氣,把我的肺葉也浸透成綠色的了。

有次在趕往小鎮(zhèn)途中,在公路上遇見“突突突”開著拖拉機(jī)的汪老大,他是在給山民們運送化肥種子油鹽醬醋之類的生產(chǎn)生活資料,那是那個小鎮(zhèn)上,最后一輛還在行駛的拖拉機(jī)。拖拉機(jī)有時噗嚓一聲噴吐出一股黑煙,如一個鄉(xiāng)下林間連滾帶爬的打屁蟲冒出一股氣。汪老大踩住剎車,大聲喊我,走,跟我走,我送你去館子。我搖搖頭,擺擺手說,我自己走路。汪老大笑笑,駕駛著拖拉機(jī)開走了。我突然猛跑起來,想去跟拖拉機(jī)賽跑,發(fā)覺這樣實在是不給汪老大面子,就停住了腳步,靠在山崖邊一棵松樹上傻笑起來,自己跟自己,較啥真兒呢。

我在山梁上,望見了小鎮(zhèn)上成老二的飯館,那飯館名字就叫老二飯館。小鎮(zhèn)在山下一字排開,就一條獨街如老藤串起小鎮(zhèn)。早些年,小鎮(zhèn)上這樣的飯館,還燒煤炭,屋頂上還立著一個煙囪,煙囪里吞吐出的煙,讓一個小鎮(zhèn)也香遍了,也讓那小鎮(zhèn),如一幅朦朧畫一般,詩意地鑲嵌在山野懷抱里。這些年,小鎮(zhèn)上用起了煤氣,煙囪已絕跡了。在小鎮(zhèn)漫游,我有時還懷念那煙囪,浮現(xiàn)起有一年,鎮(zhèn)上一個賣煤炭的男人,爬到屋頂煙囪邊,邊喝酒邊唱山歌的情景。

我在那個叫磨盤寨的小鎮(zhèn)飯館里,古人一樣拖起長腔吆喝店老板:“老二啊,來一盤花生米,兩個土扣碗,切一盤豬頭燒臘,打半斤燒酒!”成老二樂呵呵上了菜,他肩上搭一條灰白帕子,習(xí)慣性地用那帕子撣撣桌椅上的灰。老二在酒壇子里泡的老酒,里面用了十多種藥材,他說,喝了那酒,男人補(bǔ)腎。這個我信。我有次喝了那酒,回去時狂奔了好幾公里路。

老二燒得一手好土菜,都是本土鄉(xiāng)野里的食材,肉也是喂養(yǎng)的土豬土羊土雞土鴨,吃著那肉,香濃黏嘴。老二有一個菜,叫高粱粑煎土臘肉,實在是我的最愛。寂靜鄉(xiāng)野,種高粱的鄉(xiāng)人,也差不多絕跡,但老二自己在山梁上,種了一片紅彤彤的高粱。秋天,還沒等到霜降,飽滿的紅高粱在風(fēng)中如少婦搖擺,我去高粱地里轉(zhuǎn)悠,如一個醉酒的人那樣興奮。

在一家臨河吊腳樓的老飯館里,一棵參天梧桐樹下的飯館中,我和一些趕集來飯館喝上一杯再回家的鄉(xiāng)人,成了知己。在他們面前,我有時散吹著一些城里逸事,也聽他們嘮叨山野桑麻事。有次,一個鄉(xiāng)人突然向我問起了一個航空母艦的細(xì)節(jié)問題,我支吾著,沒回答上來。

在那些名字和打扮都土得掉渣的小鎮(zhèn)飯館里,鄉(xiāng)野美食,喂養(yǎng)著我的身體,似乎也喂養(yǎng)著我的靈魂。

一粒大米

一個國外的作家這樣說,在所有的糧食中,大米是有靈魂的,其他都只能算是雜糧。讀到這篇文字,頓時擊中了我的心房。

一粒大米,它從水田里的一株秧苗開始成長,經(jīng)歷了秧苗分蘗期、幼穗發(fā)育期、拔節(jié)孕穗期、抽穗開花期、灌漿結(jié)實期……一粒大米,再看看它經(jīng)歷過的這些農(nóng)歷節(jié)氣: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你看看,24個節(jié)氣,一粒大米,從種子出發(fā),到顆粒歸倉,竟經(jīng)歷了一半的旅程。從春到秋,一粒大米竟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雷電,還有農(nóng)人匍匐大地滴下的汗水。所以上天賦予一粒大米的靈魂,應(yīng)該是有原因的。

一粒大米,在歲月的天光下,充滿了艱辛。

我對一粒大米最初的感情,是在鄉(xiāng)下童年。六七歲的時候,提著一個竹籃子,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揀拾那些遺落在稻田里的稻子,每一穗稻子,都似串起的珍珠。把這些遺落在稻田里的稻子揀回來時,夕陽已經(jīng)把一個少年單薄的身影,完全吞沒了。家里的奶奶,晚上犒勞我的,是一罐在柴火上煮熟的米飯。那是我至今吃過的最香的米飯,是我對米飯最癡情的吻。

我離開故鄉(xiāng)那一年春天,由鄉(xiāng)村學(xué)校轉(zhuǎn)到縣城去讀書,一個村里人,在水田里吆喝著一頭牛耕田,突然就倒下了,他比牛還累,還苦。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一個人種著七口人的田,正準(zhǔn)備把田耕完以后,撒下谷種,卻倒進(jìn)了土里,化為泥土。所以當(dāng)你吃著大米時,想著這樣一個辛苦一世的農(nóng)人,卻沒得到善終,沒死在床上,心里很難受的。不過我成人以后,改變了這種看法,一個農(nóng)民,死在土里,或許才是善終。

而今幾乎每天,是大米把我們養(yǎng)育著,它太普通了,司空見慣了,有時竟忽略了它的存在。好比一個最親的人,有時也突然模糊了他的樣子。大米哺育我的身體,我在精神上,還時常處于動蕩的階段,我還沒做到像一粒躺在米罐里的大米那樣安靜,你看它在田野里經(jīng)歷了季節(jié)風(fēng)霜,一旦歸來,卻是這樣的從容。我40多歲了,吃了多少大米,一直無法統(tǒng)計,但我對大米的深情,埋在心里,像井水潛藏在厚土之下。

我有時望著自己寫下的一個個文字,它們成群結(jié)隊,像嬰兒一樣望著我的目光,很是凄涼,因為我最終把它們都拋向了浩淼的江湖,后來的命運也一直不詳。我只有一個奢望,就是這些文字,一個一個字,像一粒一粒大米一樣,從我靈魂的稻田里長出來。

這些年,我的一些老鄉(xiāng),已很少人再種稻子了,他們在城里買了房,靠買糧生活。我常常眺望鄉(xiāng)下稻田,在夢里穿著一雙草鞋降落。我在商場里,看到的那些大米,大多來自長江三角洲、東北大平原。我的沖動也常常涌起,想去東北平原看一看,和那些稻子,一起吹一吹曠野的大風(fēng),和稻子們一起成熟,一起歸倉。

一粒粒大米,像我的生命一樣,鋪在通往命運的長路上,好白啊,白得晃眼。一粒粒大米,請賜予我靈魂,在這大地上,從容生長,從容飄蕩。

土豆的命

土豆,在那些清貧歲月里,是我親人們的主糧。吃土豆的親人,而今差不多和土豆一樣,埋進(jìn)了土里。土豆的命,就是我那些親人們的命。

產(chǎn)土豆的地方,是我故鄉(xiāng)的一個土山包。祖祖輩輩的手,摩挲了不知多少遍的黃土,一季一季地產(chǎn)土豆。山梁上的土里,一條條長藤覆蓋著滄桑的土,一鋤挖下去,一條藤上,就帶起來幾個圓滾滾的土豆。

我的曾祖父,穿著長衫,坐在矮桌前,吃著清水煮土豆,喝幾口高粱酒。我沒有見過曾祖父,但從爺爺斷斷續(xù)續(xù)的敘述里,我常??匆娫娓皋壑谆ɑǖ暮?,拍打著長衫,笑瞇瞇地望著我。有一次在夢里,曾祖父塞給我?guī)讉€煮好的土豆。等我醒來,窗戶紙被風(fēng)吹得嘩啦啦響。

爺爺說,我的曾祖父下葬前,靈堂里的案桌上,擺的就是煮好的土豆。養(yǎng)活了曾祖父一生的糧食,又送70歲的曾祖父上了路。

茂密的土豆藤,依然蓬蓬勃勃生長在山梁上。我的爺爺和奶奶,站在山梁上,舉起鋤頭挖下去,再佝僂著身子,用手去搓下土豆上的泥土,把土豆放在一旁的背篼籮筐里。爺爺擔(dān)著土豆回家,奶奶把土豆洗凈,放到鐵鍋里煮,再加入玉米面摻和,就是土豆玉米粥了。爺爺胡子長,他喝著土豆粥,胡子上也沾滿了。奶奶坐在灶門前,邊喝著土豆粥,邊煮著豬食,土屋子里彌漫著柴火煙霧,嗆得奶奶按住胸口不停地咳嗽。

爺爺在73歲的那年夏天去世了。奶奶說,爺爺?shù)淖詈笠活D飯,就是土豆稀飯。他喝了最后幾口土豆稀飯,說是要去睡一會兒,下午還要挑糞上坡去菜園子里施肥。爺爺躺下去,就再沒醒來——腦溢血發(fā)作,瞬間就要了他的命。爺爺就和土豆一樣,生在厚厚的土里,命卻薄。奶奶哭吼著,要是早知道爺爺要走,就把房梁上掛的那一小塊臘肉煮了,給爺爺吃了走啊。那一小塊臘肉,從冬掛到夏,直到長了蛆蟲,也舍不得吃。爺爺吃著土豆時,偶爾望著房梁上的臘肉,咂巴著嘴說,等大兒子回來,把臘肉和土豆一起燉上,全家人好好吃上一頓。在爺爺?shù)募雷郎?,奶奶終于擺上了臘肉。那一年我13歲,一邊傷心地哭著,一邊吞咽著口水,喉嚨里早伸出了爪子來。

奶奶后來被接進(jìn)了城里居住。有一段時間,奶奶一直飯量不好,老年癡呆的她又思緒含糊,表達(dá)不出來,就總是坐在陽臺上,望著迷蒙的遠(yuǎn)方。父親有一天突然懂了,那是老家的方向啊。父親托老鄉(xiāng)帶來了故土山梁上的土豆,用清水煮了,奶奶胃口大開,一頓就吃了五個。一個人的胃,也是有銘心刻骨的記憶的。奶奶胃里的記憶,就是土豆。而今,我奶奶的土墳旁邊,就是一大片種土豆的沙地。奶奶在地下,應(yīng)該告別了饑荒歲月,有土豆陪伴,不會挨餓了。

我在城里工作以后,常常一個人回到故鄉(xiāng)的山梁上,有時躺在土豆地里,閉上眼睛。有一回我回村看望82歲的三奶奶,她正一個人端著一個大碗吃土豆。三奶奶沒幾顆牙了,她吞咽土豆的樣子很是艱難,瓦房頂上有幾塊玻璃瓦,陽光照下來,落在三奶奶耀眼的蒼蒼白發(fā)上。“來,吃一個!”三奶奶用筷子夾給我一個土豆。

十多年前,故鄉(xiāng)山頂上修建機(jī)場,山坡在巨大的轟隆聲里,被炸成一片平地。我失魂落魄地趕回去,捂住疼痛的胸口,與坡上的土豆作別了。

吃土豆的日子,吃土豆的人,深埋在我記憶的土里。

南瓜如人

無論是在鄉(xiāng)下,還是進(jìn)了城,我對南瓜這種食物,總是情有獨鐘。

秋初,我返回鄉(xiāng)下休養(yǎng),去看望南瓜們。

鄉(xiāng)間的早晨,草叢里有露水滴滴答答滾落。我看見,一根長藤在草叢里蔓過來,藤上掛著幾個憨憨的大南瓜,我老擔(dān)心,它們會從瘦弱的長藤上“撲通”一聲滾落下來。這只是我的多慮,好比我這個人,總是對世界和未來沒有安全感,顯然是屬于杞人憂天了,瓜一直結(jié)結(jié)實實掛在藤上,有時候大風(fēng)吹來,藤搖晃著,南瓜也隨之起伏動蕩,讓我的心也懸緊了。可南瓜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系在藤上,時候不到啊,別急,會有人來抱著它回家的。

于是我看見一個鄉(xiāng)人,他嘴里含著一支煙,逍遙著步子走過來,我一直觀察著他,鄉(xiāng)人嘴巴沒動,但煙一閃一滅,我看見虎背熊腰的鄉(xiāng)人,雙手伸向藤上的南瓜,順手一旋轉(zhuǎn),藤上臍帶一樣的結(jié)就輕輕斷開,于是,鄉(xiāng)人像一個大地上的接生婆,把南瓜雙手抱回了家。我呆呆地望著空空的長藤,它在風(fēng)中瘦弱下去,像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

有一次我回到鄉(xiāng)間,和一個老農(nóng)去看望他種的蔬菜瓜果。紅艷艷的番茄帶著驕傲的神情,茄子炫耀似的探出頭來,海椒在風(fēng)中不停地顫動,似乎急著要上市趕熱鬧去。我拉著農(nóng)人,走向溝邊草叢,那里頭有南瓜呢。我們蹲下身,順手撩開草叢,只見幾個滾圓的南瓜掛在藤上,南瓜上面還撲著一層白生生的粉,讓我想起孕育它的花粉,是不是最終落在了上面,陪伴它長大。我和農(nóng)人嘿嘿地笑著,有一種出其不意的喜悅,那么大的南瓜啊,一個瓜,就可以讓一家人整整吃上一天。我望見那瓜,竟有眉開眼笑的樣子。我想起小時候,爸爸并不是很喜歡我,爸爸喜歡聰明的哥哥,我長得也像南瓜一樣,木訥,憨,一個人獨自幻想著世界。后來,哥哥走了,爸爸才把全部的愛,給了我。而我面前的農(nóng)人,他臉上的皺紋,多像這個南瓜身上一圈一圈漾開的紋路!一個個南瓜熟了,一個辛苦一生的農(nóng)人,也在歲月里佝僂下了腰,慢慢地和大地貼近。

我默默觀察過那些鄉(xiāng)間的農(nóng)人,他們的音容笑貌,風(fēng)調(diào)雨順季節(jié)里的喜悅,多像一個南瓜的樣子,從來沒有張揚過,狐假虎威過,裝腔作勢過。南瓜,它是鄉(xiāng)間最具品性的代表作。小時候我在鄉(xiāng)間,春天里南瓜花開得粉嘟嘟時,我就喜歡一個人,望著藤上嫩嫩的南瓜花,充滿了幻想。奶奶常喚我,孫啊,去抱一個南瓜回來。于是,童年的南瓜飯,成為而今舌尖上的記憶。

我在鄉(xiāng)間望著南瓜,想起城里和我心靈相伴的一個男人老付。老付身材偏胖,尤其是一張大臉,讓我總感覺像那種盤型的南瓜模樣,他平時話也不多,就像南瓜起初從北美洲來,語言似乎不通,但精神交融。我把一個鄉(xiāng)間的南瓜送給老付,他雙手抱回家,望見他蹣跚的腳步,我忍不住流下了淚,這個南瓜一樣的朋友,放心地一直在那兒。

責(zé)任編輯? ?韋健瑋

猜你喜歡
飯館小吃南瓜
小張的飯館何去何從?
免費午餐
我是一個小吃貨
怕冷的小吃貨
可愛的小吃貨
斯詩私塾
廚房里的動詞
辛集市| 南澳县| 攀枝花市| 正镶白旗| 扎鲁特旗| 兴海县| 原阳县| 七台河市| 绥江县| 宿迁市| 鲁甸县| 黎城县| 舞阳县| 加查县| 东乡族自治县| 洪雅县| 富民县| 资源县| 河源市| 隆安县| 望城县| 宣城市| 民和| 新化县| 辽源市| 西安市| 台州市| 二手房| 吉木萨尔县| 贵港市| 岢岚县| 德安县| 化州市| 葫芦岛市| 万全县| 鄄城县| 白河县| 饶阳县| 黑龙江省| 泗阳县|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