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楠
據媒體報道,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17日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接受黨主席吳敦義頒發(fā)的榮譽狀后,宣布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國民黨黨內初選。郭臺銘當天在前往新北市板橋慈惠宮參拜時,向公眾表示,前幾天媽祖托夢給他,要他一定“出來”為臺灣做事。郭臺銘的這一言論,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臺灣早已步入發(fā)達社會,除了人均GDP高達25000美元外,臺灣人整體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較高,應該不至于受到封建迷信的影響。但是,在臺灣社會中,民間宗教信仰依然十分普遍,各類宗教廟宇星羅棋布,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個小的廟宇。廟宇不僅扮演地方信仰中心的角色,還能起到凝聚社區(qū)、團結地方民眾的作用。因此,幾乎臺灣所有政治人物都對廟宇十分尊重,通過參拜地方廟宇、積極參加宗教活動向地方群眾示好,提升知名度。
同時,臺灣社會還是一個移民社會。從臺灣發(fā)展的歷史上看,大量的民眾是跨過臺灣海峽來臺灣“討生活”。臺灣海峽很多時候風高浪急,出海幾乎是九死一生,因此出海的民眾多會參拜媽祖,祈禱平安。幾百年來,媽祖信仰已在臺灣社會深深扎根,成為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位崇高。典型如臺中大甲鎮(zhèn)瀾宮媽祖廟,每年舉辦的媽祖繞境活動都能吸引大量民眾包括政治人物參與。郭臺銘在宣布參選的時候搬出媽祖,聲稱是“媽祖托夢”,既表達自己的信仰虔誠,也有為自己參選營造聲勢,希望獲得民眾支持的意味。
臺灣人重視媽祖是基于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文化,但是近年來,“迷信政治”卻滲透進了臺灣大大小小的選舉中。除了這次郭臺銘搬出媽祖外,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再度復出政壇參選2018年新北市市長也引發(fā)“不敬神明”的爭議。蘇貞昌2010年參選臺北市長時,曾經在臺北保安宮表示絕對不會選第三次,但是為延續(xù)政治生命只能再度食言,表示保生大帝一定會了解他一心想要做事,被臺灣網友諷刺是“連神明都敢騙”。臺灣的政治人物之所以始終不肯與“迷信政治”切割,就是希望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接地氣”,以迎合廣大民眾,進而獲得選票支持。
盡管臺灣民眾受教育程度較高,但實際上民間信仰對于島內部分民眾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一方面在于臺灣民間信仰自有其生存土壤,臺灣社會的轉型與大陸差異大,民間信仰早與臺灣普通民眾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相融合,生命力頑強。
另一方面,現(xiàn)代生活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也使得不少臺灣民眾愿意通過民間信仰活動來紓解自身的各種壓力。而在臺灣社會的轉型過程中,臺灣又開啟了政黨政治發(fā)展歷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臺灣便逐步實施大大小小的各類選舉,這就使得臺灣的“政黨民主制度”與本土文化產生很奇特的嫁接,催生出這種頗為特殊的“迷信政治”。突出表現(xiàn)就是政治人物不分藍綠都熱衷于敬神拜廟,很多政治人物參選前要問“神諭”,舉辦活動要選“黃道吉日”,選后要“還愿”,構成了一幅頗具臺式特色的景象。只不過,政治人物想要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關鍵還在于能否真心為民眾服務。否則,即便是拜遍了滿天諸佛,也免不了最終下臺的命運。▲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