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薈蓉
吃,在我的故鄉(xiāng)岳口,是一件無比隆重的事。我記憶中最甘美的部分,都與吃相關(guān)。
我們房頭的元寶叔幼年喪母、家底寒薄,除了會摸魚踩藕外,也沒學(xué)什么手藝,年近而立還是單身漢??稍獙毷搴髞砣⒘艘粋€全村最會做菜的巧媳婦。
新娘子身材很有規(guī)模,五官卻都是超小號,皮膚黝黑,小名就叫黑娃。嫁過來時,一無縫紉機,二無自行車,卻帶來了一架蒸籠,有五層。兩蛇皮袋子干菜:一袋干蘿卜皮兒,一袋干豆角。還有兩壇腌菜:一壇豆豉,一壇洋姜。
請回門客,黑嬸用一斤肉和一條胖頭魚做出了八道菜:干豆角扣肉、干蘿卜肉絲煲、芋環(huán)燒肉、藕夾肉、肉末燉蛋、豆豉魚頭、滑魚塊、魚丸豆腐。贏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贊。
自從娶了黑嬸,元寶叔從此告別了寡淡的日子,生活一天天有滋有味起來。黑嬸不僅溫暖了元寶叔的味蕾,也振興了我們岳口村的味蕾。在她之前,我們過年時只做傳統(tǒng)的翻餃子、麻葉子、玉蘭片。她來了后,就帶動大家做雪棗、麻果和酥餅。她還會用火爐燒烤一種小圓餅,叫“皇嘗餅”。據(jù)說,這是乾隆皇帝當(dāng)年微服私訪岳家口時吃過的燒餅?zāi)兀?/p>
我們家鄉(xiāng)是“中國蒸菜之鄉(xiāng)”,民間筵席是無蒸不成席。蒸雞、蒸骨、蒸肉、蒸魚、蒸蓮藕、蒸土豆……都是放在蒸籠里用劈柴燒。黑嬸的清蒸、粉蒸、泡蒸樣樣拿手,她做的“皮條鱔魚”是岳口村一絕。將一條條黃鱔切成兩段加上佐料烹燴,出籠時蓋上韭黃和木耳,淋上滾燙的熟油,色味俱佳,滾燙鮮嫩,令人胃口大開。
十里八鄉(xiāng)都知道我們村有個“黑大廚”,誰家有紅白喜事都來接黑嬸去主廚。
我們岳口村的民間筵席,有四大傳統(tǒng)名菜:洋粉,雜燴,扣雞,扣肚?!把蠓邸笔怯呻u肉絲、豬肉絲、皮削絲、蛋絲、韭黃等原料烹制而成的,味道非常鮮美。黑嬸的“洋粉”做得鮮而不膩,清香爽口,風(fēng)味獨佳。
岳口地處漢江之畔,河里的野生魚多達20余種。岳口人食魚,偏愛“春鯽、夏鯉、秋鳊、冬鮰”,尤以冬鮰最為名貴。鮰魚亦稱“江團”、“白吉”。淺灰色,無鱗。因鮰魚常以無脊動物和小魚為食,所以膘肥肉厚,特別適合燉湯。黑嬸做的“清燉鮰魚”,湯汁濃稠如乳,魚肉鮮嫩香醇,還能給人治癆補虛呢!
因為勤勞能干、熱心快腸,黑嬸在村里人緣極好。沒有誰嫌她外貌粗糙,就連她生的兒子小黑,也是人見人愛。黑嬸外出主廚的時候,小黑在誰家玩就在誰家吃飯。我們小孩都主動向小黑示好,因為他的媽媽晚上回來會給我們帶好吃的。
黑嬸帶給我們的除了喜糖,往往還有一種白條狀的甜品,叫做“松子肉”。這東西酥香甜脆,鮮潤爽口,吃起來滿嘴流油。是用肥肉油炸后再裹上白糖做成的。在只有過年才能吃肉的時代,那是我們無上的美味。
我們家跟黑嬸家是隔壁,我喜歡跟著黑嬸轉(zhuǎn)。她搟面,我給她揉面。她炒菜,我給她燒柴。我經(jīng)常坐在黑嬸灶屋的矮板凳上,看著她用老南瓜燜飯,用烏白菜煮粥,用紅苕或茼蒿蒸菜,將各種土菜變成佳肴,把尋常日子烹調(diào)得色香俱全。
十個廚子九個胖,隨著歲月的流逝,本就肥胖的黑嬸更加渾圓,也患上了高血壓和心臟病。才五十出頭就突發(fā)腦溢血,什么話也沒留就走了。
告別宴上,全村會燒菜的婆娘們輪番上陣,各做了一道黑嬸教過的菜肴。七架蒸籠,八口鐵鍋,十八桌流水席,全村的男女老少熱騰騰地聚在一塊,在大快朵頤中回味著黑嬸留給他們舌尖上的香和暖。個個眼含淚花,面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