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昭
[人物簡歷]
譚正巖
男,京劇老生?,F(xiàn)為北京京劇院主演,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譚派第六代傳人、譚門第七代嫡傳人,祖父是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譚元壽、父親是著名京劇演員譚孝曾。第四屆青研班學員。歷屆文化部青聯(lián)委員,中央國家機關(guān)青聯(lián)委員。榮獲央視全國青年京劇大賽“金獎”,2018年“北京青年榜樣·時代楷?!蔽幕悄甓热宋?。
“譚家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京劇史。生在這樣的家庭,我從一出生就與京劇形成了無法割舍的緣分。我自知此生必做京劇忠實的守護者與擺渡人,這是我天然的責任與使命,因為我姓譚!”作為“中國京劇第一世家”、京劇譚派第6代傳人,譚正巖肩負著譚門和京劇譚派的榮光。
自第一代譚門代表譚志道出湖北江夏、經(jīng)津門入京,與京劇鼻祖程長庚合演《朱砂痣》,時稱“雙絕”,譚門風云人物輩出。從清末的伶界大王譚鑫培(“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甘載轟如雷”),拍攝中國第一部黑白無聲電影《定軍山》,有“無腔不譚、無聲不譚”的美譽,到“四大須生”之一的譚富英,到譚元壽塑造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郭建光一角家喻戶曉,更在85歲高齡出演譚家經(jīng)典《定軍山》,再到今天的譚正巖;從《空城計》上場的唱段改為“虎頭引子”,到《四郎探母》《紅鬃烈馬》《戰(zhàn)太平》《珠簾寨》《挑滑車》《打漁殺家》《洪洋洞》等百余出經(jīng)典劇目百年不衰。
冬日的北京,陽光萬里,碧空如洗。我們來到北京京劇院練功大廳,采訪了京劇譚派第6代傳人譚正巖。這是一個少年成名的故事。譚正巖,高挑俊朗、帥氣溫和,其形象品貌有乃祖鑫培公之遺風,一派儒雅。平底軟鞋,走起路來一聲不響。靜,不儀儀是一種氣質(zhì),更是—種氣場。一旦沾上練功廳的毯子,他完全是另一番氣象。練轉(zhuǎn)蹬、大槍、翻身等基本功,一練就是幾十遍!在他耍槍抖靠旗的時候,我們分明聽到了旗子颼颼的風聲,帥呆了。
“我8歲開始練功,11歲考入北京戲曲學校學戲,后入中國戲劇學院深造,時光匆匆,一晃與舞臺竟然打了28年的交道了……”話頭在聊起童子功的時候打開,思緒飛揚,言談妙趣橫生,透著不矯飾的真誠。多年前,譚正巖與祖父譚元壽、父親譚孝曾,三代同臺演出《定軍山·陽平關(guān)》《沙家浜》,堪稱京劇舞臺上一段佳話。梅葆玖前輩曾陪他演過《坐宮》;景榮慶、李長春、尚長榮等前輩,曾陪他演過《空城計》《定軍山》等戲;戲劇大師吳祖光為他撰寫過文章,以資鼓勵;王琴生老祖生前更是激勵他上進,對他充滿無限希望……有眾多梨同泰斗的加持,20歲的他就榮獲央視全國青年京劇大賽“金獎”,自此他在國內(nèi)外享有廣泛的知名度。
戴上髯口,他是上了年紀的“老生”;脫下戲服,他被戲迷定義為“暖男”。他不儀精心于京劇,且參研古琴,愛好體育,尤喜讀傳統(tǒng)文學作品。他,雖然頭頂著京劇譚派第6代傳人等一大串與生俱來的閃光榮譽,卻也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無奈、壓抑和束縛。“三更入夢,四更自醒。二十年勤學苦練,只爭朝夕。字正腔圓,以情帶聲,二百年京劇世家不忘初心?!边@一段自述經(jīng)歷的念白,就是譚正巖最真實的審視自己對京劇情感的寫照。
如今,京劇和舞臺已成為譚正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說,“我在北京演、在全國各地演出,我認真地對待每一場演出,也逐漸悟出了,京劇為何被稱為國粹,戲中每一個故事、每一句唱詞、每一個動作的背后,都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支撐。我的表演已不只停留在技上,而更多的是在不懈地追尋藝的深厚……”
童子功【怎一個苦字了得】
爺爺說:“學戲時打你罵你是往你兜里裝錢”
譚正巖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北京東四大街十一條胡同中的姥姥家度過的,姥姥的疼愛與呵護使他至今難忘。作為隔輩人,爺爺奶奶見到孫子亦是疼愛有加。當然,家庭的藝術(shù)熏陶更是顯而易見。
“記得小時候看《少林寺》,‘快如風,站如釘,跳似輕飛落似葉,轉(zhuǎn)似輪旋折如弓,羨慕極了。我先學的是武術(shù),曾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同幾百名小朋友表演過。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結(jié)束后,教練把我領(lǐng)到北京市少年宮武術(shù)隊。練了不到一個月,爸媽去少年宮接我時,看到馬派傳人安云武老師,馬老師問清來由后,拉著我和父母走到武術(shù)班后面的大廳里,大廳進門迎面掛著五個大字‘京昆少兒團,這是進戲校之前的培訓班。在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表妹譚小令、譚小羽,義發(fā)現(xiàn)訓練內(nèi)容跟武術(shù)班差不多,于是留在了北京京昆少兒團?!?/p>
10歲那年,譚正巖考入北京戲曲學校,爺爺譚元壽先生親自送他去上學?!盃敔攷е野€老師托付‘這是我孫子,就交給您了,一定嚴加管教。老師有顧慮地說:‘哎呀,您是前輩,我不是唱譚派的,您看……爺爺果斷打斷:‘既然送進戲校,就是對老師的信任。我們譚家的規(guī)矩就是只要送進戲??瓢?,您該怎么教就怎么教,家里絕不干涉?!睆哪翘炱穑T正巖走上了一條艱苦而枯燥的學藝之路。
“剛學戲時,爺爺給我灌輸最多的就是‘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地受罪,‘打你罵你是往你兜里裝錢呢,“只有苦中苦,方能人上人……爺爺是我崇拜的偶像,他自幼跟隨親娘舅、譚派須生宋繼亭學戲,5歲就大名遠揚。爺爺和父親他們對專業(yè)和生活一板一眼的態(tài)度也深深影響了我,讓我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雖然未必達到,但一定要有這種追求。”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譚正巖學戲的日常生活?!懊刻焯咄?00次,壓腿20分鐘,至今如此。沒有腿功,出場就不像樣,即使少練幾天,行內(nèi)人一眼就能看出破綻?!彼f。
“舞蹈對腿功的規(guī)范要領(lǐng)與戲曲有不同,舞蹈要求舒展,筆直,而戲曲踢腿必須有爆發(fā)力、力量和速度,拔筋,勾腳面,穿著厚底靴子,把腿筆直勾腳踢上去,腳尖必須在額頭之下。壓,死壓,將腿硬扳在凳子上,一遍遍地壓。爺爺說,練功是練在自己身上,誰也搶不去,也不止一次跟我說,練腿功,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既不科學,且上功很慢。有出戲叫《八大錘》,對演員腿功要求極高,有個技巧叫‘朝天蹬,也就是單腿站立,另一條腿用單手扳過頭頂,并完成三起三落的蹲起。為了練好它,我每天戴著沙袋,負重練習十起十落。記得在戲校那會兒,似乎時時刻刻把腿放在墻上,連睡覺都保持這個姿勢,第二天腿都下不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時至今日,譚正巖還保持著每天練功,“跑圓場”,“吊嗓子”的習慣,不敢有絲毫松解。
“說真的,小時候,我一直是在大人們的監(jiān)督下練功的,日積月累,我養(yǎng)成了有規(guī)律的早起練功的習慣。喊嗓一般是在室外空曠的地方,或?qū)χ鴫Ω埃谢匾粜Ч?,能聽清自己的聲音。學念道白,字頭,字腹、字尾,像貓兜耗子……有張有弛地用巧勁,這樣唱得才有‘味?!?/p>
問起練功中的苦,譚正巖卻反應(yīng)淡然,他似乎生來對“吃苦”的敏感度很低。
“爺爺常跟我說起他在富連成科班7年學戲的往事,那是他一生勵志的歷史。按照科班制度,學生平時不許回家,一年只能放三天假,也就是臘月27演出封箱戲后放假,除夕晚上必須返回科班,準備大年初一的演出。嚴格封閉的管教和嚴厲的‘酷刑相隨??瓢嘀v究‘打通堂,一人淘氣,所有學員都得跟著挨打。剛開始學戲時,我也免不了挨打,可挨了打,義不敢和爸爸媽媽爺爺說,因為他們早就有話等著我了。有一次爺爺對我說:‘你挨的打,連我二十分之一都沒有。過去,我上科班時,那叫。打死無罪。打戲打戲可能就是這么來的。所以我一直勤學苦練,不敢有半點怨言。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早上比別的同學早起一個半小時,五點半就起來練功,然后和大伙再練一次。晚上,為了可以更好地練習,我就利用別人在吃晚餐的時間,早早來到練功房先練上一會兒,等大家吃得差不多了再匆忙解決自己的晚飯。這一年下來,真是突飛猛進,然后還被評為了‘苦練標兵。中專畢業(yè)了,我考上了中國戲曲學院,我依舊刻苦練功,努力學習,目標就是畢業(yè)后能進入北京京劇院工作,像爺爺,像爸爸媽媽那樣成為一代名角。”
演技【幾乎融化了生活中每一種滋味】
靠在舞臺上摸爬滾打,他在藝術(shù)上迅速成熟起來
“我人生第一個崇拜的偶像(人物)是孫悟空,看的第一個戲是楊少春爺爺演的《鬧天宮》,武藝高強的‘美猴王讓我崇拜不已,從此稱楊少春為‘猴子爺爺,稱楊先生的老伴兒為‘猴子奶奶,至今如此?!?/p>
“我扮演的第一個角也是猴。那時,學勾悟空臉譜,在眼瞼上畫一道道的‘金光,一睜就是‘火眼金睛,特別激動。下了臺也不愿意洗臉,姥姥怎么哄都沒用?!彼f。
當年,北京戲校遵循的大多是科班的傳統(tǒng)教學法則,多學,多看,多演,自由發(fā)展,而啟蒙階段特別強調(diào)“文武兼學”。在譚正巖的記憶里,在北京戲校,給他開蒙的茹派武生錢榮順先生首教他的戲是《林沖夜奔》。怎么把一個“逼上梁山”的英雄演得真實而生動,他很用心。演出很成功,他得到了老師和爺爺父親他們的鼓勵和好評,信心大增。
第二出戲是《文昭關(guān)》,譚正巖飾演伍子胥。該劇為喁工的重頭戲,劇中有大段二黃慢板、原板、快原板的成套唱腔,也有西皮的原板、二六和快板唱腔,使他在唱工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第三出戲《黃金臺》,譚正巖飾演田單。他說,“當年,我的曾祖譚富英入連成科時,學演的就是這出《黃金臺》。該戲也是我的老師張慶良教授教我的第一出須生戲,有唱有念有身段,也是一出打基礎(chǔ)的好戲。”
“我練的文武并重的全本大戲是《八大錘》,飾演陸文龍,其一招一式必須有一種剛陽之美。該戲之所以在藝術(shù)價值上彌足珍貴,是由于自打京劇這門藝術(shù)成形之后,就有了這出戲,傳唱至今,少說也有150年了。該戲是武生中最講究工架和造型藝術(shù)的典型劇目,也是茹派武生最講究的一出戲。舞臺上展示尤為重要,身段要漂亮,動作要美。
據(jù)悉,《八大錘》在近年來的京劇舞臺上出現(xiàn)頻率略低一些,故此人們愈發(fā)重視這出戲的挖掘復排,這一點確實讓戲迷看到了京劇的薪火相傳大有希望。
“在戲校,我唯一一次掉眼淚是學《白水灘》。教戲的老師對我的要求格外的嚴,這個戲需要有甩發(fā)。為了保證在甩發(fā)的過程中不把辮子甩掉,需要把頭緊緊勒住,一場戲拉下來那個疼痛感真的很難忍受……”
剛上大學,譚正巖就演出了京劇武生中最為繁雜之劇《挑滑車》。從起霸的工架、鬧帳的唱念、邊卦子的載歌載舞、大戰(zhàn)的勇猛、挑車的摔叉等技藝,他一一完美地表現(xiàn)了出來,贏得了一致的好評。后來,他義演了京劇《碰碑》中的楊繼業(yè),以及一臺高難度的喁功戲《洪洋洞》,飾演楊延昭,都非常完美。
“大二時,我觀看了周信芳大師的《烏龍院》后,就感覺自己身上長‘戲癌細胞了。怎么說呢?就是我深深地愛上了戲劇。讀戲校的時候,還不懂得藝術(shù)上的崇拜,上了大學之后簡直就有點對它‘著魔了。大師們的一步一姿,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余叔巖,譚富英等老一代藝術(shù)家都是那個時候我最崇拜的偶像。我在感受他們藝術(shù)魅力的時候,也用心觸摸到了舞臺上角色心底的脈搏?!?/p>
生活打磨了譚正巖,且不說他熱愛京劇的心,生活給予了他每一種滋味,都被他融化在演技里了。譚正巖正是靠在舞臺上的勤奮苦練,摸爬滾打,使他在藝術(shù)上迅速成熟起來。他一再表示,只有把戲刻在心里,在舞臺上才能游刃有余。
傳承【六代薪傳《定軍山》】
現(xiàn)在許多老生不大唱《定軍山》這個戲了,只有譚家六代堅持演出這個戲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天助黃忠成功勞。站立在營門三軍叫,大小兒郎聽根苗;頭通鼓,戰(zhàn)飯造;二通鼓,緊戰(zhàn)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向前個個俱有賞……”譚正巖唱著這熟悉的唱詞走上舞臺,一登場就贏得了現(xiàn)場諸多嘉賓的如潮掌聲。這是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式上的一幕。
臺下的觀眾看得十分認真,譚正巖飾演的黃忠裝扮,很具現(xiàn)代特色,戰(zhàn)袍、戰(zhàn)靴、護背旗一應(yīng)俱全,頭上卻沒有盔頭和髯口,漂亮,帥氣。他的演唱,字正腔圓、韻味醇厚,透著現(xiàn)代氣息的戲曲扮相,令人耳目一新。
談起譚家的杰作《定軍山》,譚正巖說,那是譚派的經(jīng)典之作。由任慶泰執(zhí)導、譚鑫培主演的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于1905年12月28日在前門大觀樓放映,片長30分鐘,結(jié)束了中國沒有國產(chǎn)電影的歷史。雖然這部電影既沒有聲音,義不連續(xù)(幾個片段),但在當時仍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然而,時光飛逝,幾經(jīng)流轉(zhuǎn),電影膠片早已遺失。2015年,中宣部領(lǐng)導主動提出,補拍《定軍山》電影。110年之后,依然由譚家后人譚孝曾、譚正巖完成,頗具歷史意味。此次拍攝沒有絲毫改動,唱腔、念白、動作都沒有改動過,卻依然不落伍,或許這就是譚派藝術(shù)的魅力吧!
如今,《定軍山》《打漁殺家》《失·空·斬》《戰(zhàn)太平》《陽平關(guān)》《將相和》《四郎探母》《桑園寄子》等譚派劇目仍是各大劇團的老生重頭劇目,常演常新??梢娮T派的魅力在新時代里光芒不減。
訪談中,我們翻開《譚門七代畫傳》一書,欣賞譚派六代分別扮演的《定軍山》中的“黃忠組圖”,似乎義回到遙遠的歲月。
“每一代演繹這個角色都有創(chuàng)新。比如,先祖譚鑫培先生,把帥盔改成了扎巾,扮相就顯得比較豐滿。以后,許多有黃忠的戲也開始戴扎巾了。爺爺譚元壽,80歲高齡還在演出《定軍山》,這是一般老生演員很難做到的。觀眾不會知道,黃忠身上那一套盔甲,也就是演員說的大靠,儀四根靠旗加上下面的皮托就有15斤重?,F(xiàn)在許多老生不大唱這個戲了,只有譚家六代堅持演出這個戲?!彼f。
“這出戲之所以流傳百年,真正的原因就是這出戲的每一個細小的情節(jié)都設(shè)計得非常仔細而精巧,而且每一代人都在細節(jié)上苦下功夫……”
問到譚正巖自己是什么時候開始演這部“傳家戲”的,他說,“大學畢業(yè)后,爺爺終于開始給我說戲了,劇目就是譚派代表作《定軍山》,也是從那天起,我真正擔負起了譚派傳承人的重任?!?/p>
在《定軍山·陽平關(guān)》中,譚正巖有了新的突破。他先演黃忠,后演趙云,“種演法是前無古人的”。譚正巖后來義通過研究生班的學習,在戲劇專業(yè)和理論上,取得了更多更新的認識,演技爐火純青。
作為譚派直系傳人,譚正巖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傳承,無數(shù)人的期待與目光都落在了譚正巖身上。幸運的是,譚正巖既有努力和天賦,也有智慧和謙遜。觀看他出演的時尚京劇—一《亮相·定軍山》,便是他將傳承“工匠精神”和“致敬世界品位”相結(jié)合的一次偉大嘗試。
“京劇藝術(shù)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彼f,“記得我第一次去美國巡演,令我吃驚的是,那些根本聽不懂京劇的外國人,在演出結(jié)束后,居然全體起立為我們鼓掌,掌聲是那么熱烈。是的,他們的掌聲不是給我個人的,也不儀儀是給我們這一出戲的,而是給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是給人類大同的藝術(shù)的?!?/p>
如數(shù)家珍【譚家與余家、梅家的百年世交】
爺爺為孫取名“正巖”,演繹了譚、余兩家的藝術(shù)交往史
在京劇界,譚家與“余家”、“梅家”是百年世交。據(jù)史料記載,道光年間,余三勝是最早進京的前輩,且在天津、北京均享有盛名,有“戲狀元”之稱。余三勝與譚家的譚氏父子同為湖北漢調(diào)演員,譚余兩家過從甚密。譚鑫培到余府學藝,余要譚鑫培遞上門生帖子,正式收譚為徒,傾心傳藝。譚鑫培則終生遵循余三勝的藝術(shù)法則,以演出余三勝的劇目為主。后余三勝之孫余叔巖拜師譚鑫培,譚鑫培之孫譚富英拜師余叔巖,譚富英之子譚元壽為世代遵循余派藝術(shù)法則,推宗余派藝術(shù),為孫取名“譚正巖”,演繹了譚、余兩家150多年的藝術(shù)交往史。
梅蘭芳的梅家和譚家也是百年世交。梅家先祖梅巧齡曾掌四喜徽班,為人厚道,周濟過許多貧苦同業(yè)。早年,譚派第一代譚志道、譚鑫培父子到京東籌辦科班,苦無資金,梅巧齡竟然變賣自己的房產(chǎn)資助了譚氏父子,使譚氏后代沒齒難忘。
“先祖譚鑫培先生在世時,每年大年初一的一大早,總要第一個到梅家拜年。后來譚鑫培先生請其子梅雨田操琴,這是有1905年灌制的《賣馬當鍘》和《洪洋洞》唱片可查的。譚鑫培同時義與梅巧齡之次子梅竹芬同臺演出,極力提攜、關(guān)照孫輩的梅蘭芳,多次演出《四郎探母》和《汾河灣》等戲,以報答梅巧齡大恩。爺爺也不止一次跟我說起,當年他和葆玖爺爺在梅家老宅,即護國寺1號院里,兩人一起在那棵海棠樹下排練《打漁殺家》的情景,每每念及,總是激動不已。如果從1949年算起,爺爺和葆玖爺爺?shù)木\合作(演出)也足有60年之久。譚氏歷代與梅家默契合作至今,情感如一?!彼f。
“我從小就和葆玖爺爺親密無間。從小葆玖爺爺就特喜歡我,過年過節(jié)都給我買花炮、花鼓等,出國給我?guī)∑囃婢?。小時候,葆玖爺爺跟我爺爺說,‘我特喜歡正巖這孩子,我收了他學男旦吧。但爺爺說輩分不對,不能拜師的,也許可能是一個玩笑話吧?!畟鲙蛶?、老帶青,是梨同界的傳統(tǒng)。當年,我第一次舉辦個人演唱會時,我主動請葆玖爺爺來給我捧場,葆玖爺爺一口就答應(yīng)了。葆玖爺爺和我清唱《四郎探母·坐宮》。他一再鼓勵我,我沒有壓力了?!?/p>
“沒想到的是,2015年那次是葆玖爺爺最后一次亮相舞臺的演出,記憶深刻。謝幕時,年逾八甸的葆玖爺爺攜手弟子胡文閣和學生白金再三向觀眾鞠躬致謝,大為感動。我在臺下看到臺上的葆玖爺爺和出演《西施》的演員們,把觀眾獻上的鮮花義送還給了臺下久久不肯離去的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京劇藝術(shù)的魅力。葆玖爺爺?shù)娜ナ?,讓我很傷心。在追悼會上,我哭得很傷心。靈堂里沒有放哀樂,循環(huán)播放的是葆玖爺爺生前演唱的《梨花頌》,感人肺腑?!婊ㄩ_,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聽得我整個心都碎了?!贝髱熾m都遠去,可喜梅韻有傳薪。
責任扛起【譚派大旗】
“我就是為京劇而生的,我必須要干這行”
譚正巖的人生底色是溫暖的、善意的,這是他有擔當、注重弘揚傳統(tǒng)美德、無私奉獻、助力公益事業(yè)的鑰匙。
“一直以來,經(jīng)常會有人問我:正巖,譚老師,譚少,你是從小就喜歡京劇嗎,還是家里逼你學的?我說:‘我小時候并不喜歡,不過家里沒有逼過我,是我自愿的?!鞍??不喜歡還要學?“嗯,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的責任,我的歷史使命。那么問題義來了,‘你為什么那么小就有這種責任感?我也說不好,也許是年幼時被冼腦了吧,因為我小時候不論周圍鄰居,還是幼兒同阿姨,或是小學老師,他們大部分都是戲迷,經(jīng)??次壹仪拜厒兊难莩?,所以總給我灌輸‘哎呀你是京劇的未來啊,你要接譚家的班啊,你要扛起大旗阿等等。所以我從小就知道,我就是為京劇而生的,我必須要千這行?!彼f。
“記得當年在北京戲校,放假回家,我好想和爺爺好好匯報匯報,給他展示展示,可爺爺并沒給我說戲,卻和我講:‘正巖,咱們老說技藝技藝,其實技和藝是分開的。技在外,藝在心。咱們譚家祖祖輩輩都是先做人,后作藝,舞臺上認認真真演戲,生活中老老實實做人。學,不儀要學前輩的藝術(shù),更要學他們的藝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漸漸明白了爺爺話中的道理?!?/p>
除了譚派絕學,譚正巖深知譚門京劇能傳七代之久,是依靠道德、精神、藝術(shù)的一脈相承。談起家風,譚正巖說,“先祖譚小培先生就反復強調(diào)過,‘千萬不要忘記我們只是梨同中人;先祖譚富英先生也教誨:‘譚門家訓是江河不擇溪流,泰山不棄土壤。爺爺為譚派的傳承傾注了一生心血,他的教誨是,永遠不稱‘藝術(shù)家,‘咱們譚家祖祖輩輩都是先做人,后作藝。父親給我的教誨是‘忠厚傳家久,百善孝為先?!薄白T”字重干鈞!
“慈善和公益是梨同界的傳統(tǒng)。我的太祖譚鑫培先生當年是把自己收入的七成做公益,三成做家用。曾祖父譚富英先生,參加了抗美援朝演義務(wù)戲,還捐獻飛機大炮。祖父譚元壽和父親譚孝曾先生就多次帶著我參加了‘萬眾一心,共抗非典演出、汶川地震慰問義演等公益活動。其實,我參加工作之前也熱衷于公益。去長安大戲院,主動幫助老人領(lǐng)位、推輪椅、過馬路……參加工作后,我先后組織同事和朋友去太陽村慰問演出與捐贈,去啟智智障學校搞互動,重陽節(jié)送戲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等等。記得五年前,我正在美國演出,無意間看到我微博私信的求助,原來,有一位年輕的戲迷患了骨癌。她家在東北農(nóng)村,條件很艱苦,無法支付高達近八十萬的醫(yī)藥費,正在北京某醫(yī)院治療。我覺得戲迷朋友們花錢看戲養(yǎng)育了我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現(xiàn)在該我們?yōu)樗麄冏鲂┦裁吹臅r候了??吹酱讼?,我馬上聯(lián)系我的助理去醫(yī)院核實,確認屬實后,我號召愛心人士籌款,通過大家的幫助,籌來了善款,小姑娘得救了,成功地完成了手術(shù)及后期治療。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向我回報:正巖哥哥,我已經(jīng)回老家了。正巖哥哥,我已經(jīng)回學校了。正巖哥哥,我回北京復查,痊愈了,謝謝您。我說:你不要只感謝我,要感謝你的父母,你的二次生命是大家給你的,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有用之材,回報大家,回報社會,你要相信,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p>
譚正巖也講述了當年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祖孫三代,在國難當頭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忠孝兩難全”的故事?!盃敔斪T元壽先生當年在朝鮮前線慰問演出,當時的口號是‘把自己最好的藝術(shù)奉獻給最可愛的人。沒想到的是,在爺爺赴朝期間,非常疼愛他的祖父譚小陪先生走了。但他一直到返回祖國后才知道,一時都驚呆了,很長時間沉默不語。一到北京,都沒有來得及回部隊更換衣服,就急忙回家,來到供奉祖父遺容的靈堂,大喊一聲‘爺爺,我回來了,淚水直流。他要下跪磕頭,發(fā)現(xiàn)自己還穿著軍服,立正致以軍禮。曾祖父譚富英先生那時也奔赴朝鮮前線了,剛剛到達丹東,就傳來了譚小培先生逝世的噩耗,慰問團領(lǐng)導特批他老人家回家奔喪。為了不耽誤慰問演出,就以最陜的速度料理了后事,以熱孝之身與裘盛戎、言慧珠、新鳳霞等藝術(shù)家一起赴朝,登臺演出……”說起這些,譚正巖的眼睛幾乎濕潤了。
“爺爺在劇團演出了江華、少劍波、巴圖、徐錫麟等眾多藝術(shù)形象,至今仍被老觀眾津津樂道,每次演出都是一絲不茍。演《沙家浜》里的郭建光,爺爺為了使自己脫離老戲的框框,與趙燕俠等前輩—起去部隊體驗生活。郭建光同樣是京劇歷史上的經(jīng)典,當時無人能替。后來我演這個角色時,爺爺親自執(zhí)教,告訴我,塑造現(xiàn)代戲的人物離不開傳統(tǒng)戲的基礎(chǔ)。唱,基本上以譚余派為主,高亢激昂,體現(xiàn)英雄形象;打,一招一式都是傳統(tǒng)戲的身段,拉山膀,起云手、踢腿……都是從傳統(tǒng)戲‘化過來的。若無傳統(tǒng)戲的基礎(chǔ),其表演就是話劇加唱;沒有京劇程式化的動作,塑造出來的人物是硬邦邦的。我希望以后有機會再演《沙家浜》郭建光?!?/p>
執(zhí)著【煥京劇光彩】
年輕的頭腦和眼光,讓他更多地思考未來京劇該何去何從
多年前的一次國安足球比賽場上,看臺上人頭攢動。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間或夾雜著幾位頭發(fā)泛白的老人。比賽第一場結(jié)束的空當,女孩們手舉字牌,情緒激動——“我們的角兒來了?!贝藭r,譚正巖信心百倍地站上了球場,演唱起來了京劇《沙家浜》“困難嚇不倒英雄漢”,幾乎每一句唱詞都被臺下的喝彩聲淹沒。
“京劇能有多少機會變得這么年輕?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拼命做一些事情跟住這個時代,把京劇推到年輕人面前。京劇是劇場藝術(shù),需要形式感,足球與京劇的融合,正是把人們碎片化的時間整合起來,打破和糾正一些娛樂的習慣,讓足球看者用戶變成京劇用戶。感謝觀眾對我的‘魚水之情。因為,我記得自己的京劇夢,記得自己肩上的責任—一嚴謹?shù)貍鞒芯﹦∷囆g(shù),一絲一毫都不能,也不敢怠慢。”
譚正巖其實也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無奈、壓抑和束縛,也曾想放棄京劇舞臺。他說,“在我最沮喪時,有個機會擺在我眼前,就是全國CCTV青京賽,是我展示自己的時候了。我報了名,并且拿了兩折難度很大的戲參賽,是生是死也要博這一把了,我想。一個沒有什么舞臺經(jīng)驗的我就這樣沖了上去,結(jié)果眾望所歸,艱難地拿到了這塊金牌。當時真是激動不已,可就在我激動得睡不著覺時,鋪天蓋地的罵聲迎面撲來。在網(wǎng)上,一群其他選手的支持者窮兇極惡地大罵:‘大賽黑幕,譚家一代不如一代,評委打感情分等等,把我祖宗幾代都罵了。這就像一盆冷水,澆了我一個透心涼。這是真的嗎?我真的這么差勁嗎?我這次給老祖宗丟人了……內(nèi)心矛盾的我徹夜難眠。第二天我做出決定,想退回這個獎勵,并立志四年后以真實水平再拿回這個金獎。父母得知后,立刻阻止了我。于是,我慢慢地平靜了下來。當晚,我在衛(wèi)生間,抽了自己四個嘴巴,對著鏡子里的自己:‘譚正巖,我就不信你練不出來,你要讓那些人閉嘴。再次立下志愿,規(guī)劃目標,在兩周后的獲獎演員匯演中,出色發(fā)揮,征服了現(xiàn)場觀眾。我人生的另一場風波是來北京京劇院時,不到兩年,我就想放棄舞臺,還寫了辭職信。好在父母的鼓勵和開導,讓我的斗志再:F呼次被點燃……”真正的從容,不是躲避紛爭與喧囂,而是要平靜地面對困惑與煩惱。這場風波過后,譚正巖變得沉穩(wěn)了。
這些年來,譚正巖努力地在走一條嘗試傳承京劇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之路—一“曲線振興京劇”,就像當年的譚鑫培一樣,用電影的方式傳達中國的京劇,講述中國的故事。年輕的頭腦和眼光,讓譚正巖更多地思考未來京劇應(yīng)該何去何從。他說,“我嘗試參加綜藝節(jié)目,與何云偉、李菁說相聲,與音樂人創(chuàng)作新作品,還有影視劇的拍攝??珊髞戆l(fā)現(xiàn)這個曲線繞得太遠了,這得繞到何年何月去啊。近年來,我和朋友又開發(fā)了‘時尚京劇,因為京劇是很包容的藝術(shù)。去年,我錄制了北京衛(wèi)視的真人秀節(jié)目《傳承中國》,讓演藝明星拜師學藝唱大戲,很多大膽的嘗試,賦予了京劇這古老的藝術(shù)以新的生命力?!笨缃?,意味著突破邊界并且自我拓展——他極力跨過京劇的高門檻和堅硬外殼,觸碰更廣闊的人群。這是譚正巖心心念念的事情。看來,譚正巖從來不是一個漠視商業(yè)的人。在他認為,京劇就是商業(yè)的產(chǎn)物。明清時期,微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yè)的成功引發(fā)了文化消費欲望的高漲,京劇得以興起。當初,京居i幘員是最具商業(yè)價值的演員,何必談商色變?
“京劇的內(nèi)容太豐富了,它的服飾、色彩、圖騰、唱腔……每一樣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的藝術(shù)就是世界上最棒的?!彼f,自己始終對老戲保持敬畏,仍然兢兢業(yè)業(yè)地練功,練戲?!拔枧_演出,我還是一二百年前該有的樣子,規(guī)規(guī)矩矩,這是我的初衷,不會變。”
就在幾個月前,譚正巖在“北京青年榜樣·時代楷?!被顒又蝎@得了“文化之星”的稱號。譚正巖表示,“譚派傳人”這個身份對自己來說,不儀儀是要承襲老一輩的衣缽,將京戲的香火不斷沿傳下去這一層含義,更重要的是如何將京劇這門國粹發(fā)揚光大。
“所以,對我來說,這不光是我的命運,更加是我的使命!哪怕有一天會遍體鱗傷,支離破碎,也愿意為傳統(tǒng)藝術(shù)沖鋒陷陣,打下江山,擴大市場,讓更多的人走進劇場,看原汁原味的京劇,那就值了。這就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