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權(quán)”一詞,古今詞義不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古代君王“交出政權(quán)”一般指的是江山易主。而唐代李隆基不理朝政,只是把處理政務的權(quán)力交給了李林甫,而不是現(xiàn)代漢語理解的“把一切政權(quán)都交付給中書令李林甫”。
關(guān)鍵詞:政權(quán);政事;朝政;詞義演變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一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外傳記作品選讀》的第1課,該文節(jié)選自現(xiàn)代作家馮至的《杜甫傳》。筆者以為該文對“政權(quán)”一詞的使用值得商榷,下面是《“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一文第2自然段中的文字:
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著海內(nèi)升平……把自己關(guān)閉在宮禁中,尋求感官的享樂,終日沉溺聲色,過著驕奢無度的生活。他把一切政權(quán)都交付給中書令李林甫。李林甫是……
筆者以為,該文中“把一切政權(quán)都交付給中書令李林甫”的說法欠妥。
首先,“政權(quán)”指的是“政治上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是階級專政的工具?!卑凑宅F(xiàn)代人的理解,統(tǒng)治者把政權(quán)“交付給”別人一般指的是“江山易主”。如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對隋文帝建立隋朝的過程,有如下的表述:
周武帝滅北齊后,漢族勢力更有極大的增加,宇文氏政權(quán)像一葉扁舟漂浮在大海上,一遇風浪就會覆沒,隋文帝楊堅在風浪中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宇文氏的政權(quán)。
歷史上發(fā)生過不少“交出政權(quán)”的事件,指的是政權(quán)更迭。如大家熟悉的“黃袍加身”,也是后周皇帝被迫“交出政權(quán)”。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一個“黃袍加身”的詞條,釋義如下:
五代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部下給他披上黃袍,推擁為皇帝。后來用“黃袍加身”指政變成功,奪取政權(quán)。
歷史上記載的漢獻帝把皇位“禪讓”給曹丕、曹奐禪讓給司馬炎,名義上是自愿 “交出政權(quán)”,實際上卻是被迫的。
當前,人們常用“交出政權(quán)”指退出政治舞臺交出最高權(quán)力。下面是2013年12月3日新華社的報道中的標題:
泰國動亂持續(xù):反對派要求英拉今天午夜前交出政權(quán)
觀察者網(wǎng)2015年11月15日在對敘利亞形勢的報道中寫到:
法國對待敘利亞內(nèi)戰(zhàn)的態(tài)度是歐洲最激進的,一直要求阿薩德交出政權(quán)。
其次,在史學著述中唐玄宗“交付給李林甫”的是“政事”而不是“政權(quán)”。下面是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的文字:
744年,唐玄宗得楊太真為貴妃,寵愛無比,從此昏迷在聲色中,政事上更依靠李林甫。唐玄宗曾對高力士說,當今天下太平,我要安居無為,政事全委李林甫去辦,你看如何?高力士說,權(quán)柄不可以借給別人,如果他造成威脅,誰還敢說他個不是。
歷史上有不少能左右皇權(quán)的將相,現(xiàn)在我們一般都稱其為“把持朝政”,盡管存在對皇權(quán)的威脅,但是,只要沒有取而代之,我們都不會把這類現(xiàn)象稱之為“交出政權(quán)”或“交付政權(quán)”。
再次,古代漢語中的“政權(quán)”與今天我們使用的“政權(quán)”也不是一個概念。如《新唐書·王鐸傳》:“雖竊政權(quán),將大斥不附者,病鐸持其事,不得肆,搢紳賴焉?!边@段文字中的“竊政權(quán)”指的只是用卑鄙手段得到皇帝的寵幸得以輔佐皇帝,這與我們所說的“袁世凱竊取政權(quán)”明顯不是一個意思。再如《漢書·杜周傳》:“《春秋》日蝕三十六,地震五,或夷狄侵中國,或政權(quán)在臣下,或婦乘夫,或臣子背君父,事雖不同,其類一也?!?這里的“政權(quán)在臣下”指的是帝王的權(quán)力被大臣把持,也是指的把持朝政,并不存在江山易主的問題。
總之,筆者認為,《“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中“把一切政權(quán)都交付給中書令李林甫”的表述欠妥,建議將其修改為“把一切朝廷政務都交付給中書令李林甫”,或者采用歷史學家范文瀾的說法,改為“把一切政事都交付給中書令李林甫”。
個人淺見,請大家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孫恒振(1966—),男,河北省邢臺市清河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