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原精粹 元代遺韻

2019-04-20 09:31鹿繼敏
人民周刊 2019年5期
關鍵詞:短裙彩帶磚雕

鹿繼敏

河南博物院1974年收藏了一批元俑雕磚,這批雕磚出土于焦作西馮封村元代墓葬,雕磚俑共26件,除了個別仆侍俑外,絕大部分是雜劇俑,主要有說唱俑、吹口哨俑、吹笛俑、打節(jié)板俑和擊鼓俑等,這批磚俑形象生動活潑,造型百態(tài),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具有代表性的樂舞俑,舞姿優(yōu)美,栩栩如生,神態(tài)活靈活現。這批雕磚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再現了元代雜劇表演的具體情景,為研究宋元雜劇及中國戲曲發(fā)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元代樂舞俑雕磚

扛旗舞俑

此俑高33厘米,圓胖的臉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肩上斜背一旗形物,戴雙總髻假大頭,上身穿窄袖齊腰短衫,有墊肩,腹裹繡花兜,腰系布帶,下著短裙,足穿布襪,圓口鞋,右肩扛旗,左手撫旗穗,扭動身軀,奔跑起舞。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負瓜舞俑

此俑高31厘米,橢圓形的臉龐,濃眉大眼,鼻梁高挺,眼睛向右后斜視,肩負長瓜,戴雙總髻假大頭,上身赤露,以彩帶纏繞,打結于胸前。下著短裙,腰系布帶,足穿布襪,軟靴,揮臂奔跑起舞。

擊鼓舞俑

此俑高35.5厘米,圓圓的臉龐,濃眉大眼,鼻梁高挺,嘴微張,頭上扎雙總髻,赤露上身,左肩斜披長彩巾,打結于腰間右側,腰系蝴蝶結長帶,下著花邊短裙,足穿圓口鞋,左臂挾鼓于腰間,右手擊鼓,雙腳一前一后,表情專注,伴隨鼓點,翩翩起舞,其造型優(yōu)美,童趣盎然。

吹笛舞俑

此俑高35厘米,戴雙總髻假大頭,上身穿齊胸短袖上衣,挽袖。身披十字彩帶,胸前打結,腰系長帶,下著短裙,足蹬軟靴,雙手持橫笛,做吹奏狀,仿佛在隨著音樂跳躍起舞,人物形態(tài)自然生動,栩栩如生。其人物的服飾和樂器帶有明顯北方民族的特色,此為民間游行舞隊表演中的山神童子的形象。

打節(jié)板舞俑

此俑高39厘米,橢圓形的臉龐,豐潤飽滿,高鼻梁,兩眼大而突,嘴微抿,后腦兩側分綰雙髻,頸戴項圈,身穿窄袖長袍,袍服底邊有漂亮的花邊紋飾,腰系彩帶隨風飄動,膝下露足,腳穿軟靴,左手托節(jié)板于胸前,右手打板,兩腳似乎邊行走,作演奏狀。其造型優(yōu)美,童趣十足。

扛牌舞俑

此俑高37厘米,橢圓形的臉龐,豐潤飽滿,鼻梁高挺,濃眉大眼,面帶笑容。頭梳雙髻,頸戴項圈,上穿裹肚狀繡花短袍,外罩窄袖齊胸開襟小褂,袍下緣至膝,腰系彩帶,足著布襪,圓口鞋,左肩扛牌,雙手戴鐲,作揮臂奔跑起舞狀。其造型生動優(yōu)美,栩栩如生,童趣奕奕。

扛傘舞俑

此俑高31厘米,頭扎雙總髻,上身穿短袖開襟小褂,胸前打蝴蝶結,腹部露臍,下圍繡花短裙,腰系布帶,左肩扛荷葉長柄傘,左手握傘柄,右手扯彩帶,左腿翹起,右腿后蹬,全身做跳躍姿勢,形象極為生動。

舞蹈僧俑

此俑高36厘米,國字臉,鼻梁高挺,大耳朵,兩眼炯炯有神,光頭,頸戴一串佛珠,身著僧服,腰系布帶,下穿百褶短裙,膝下露足,右手握拳向前勾,左手向后甩,兩腿呈馬步,足蹬軟靴,咧嘴瞪眼,手舞足蹈。此為元代民間舞隊表演中的“大頭和尚”形象。

這8件樂舞俑雕磚均鑲嵌在墓室壁間拱眼內,表現出極其生動的藝術形象,大大的腦袋與不諧調的身軀,活潑優(yōu)美的舞姿與呆板木訥的面部表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有趣。這些樂舞俑大都前額頂和頭頂剃光,腦后梳發(fā)辮,盤成或單或雙的發(fā)髻。他們有的身穿短衫短裙、開襟小褂及繡花肚兜;有的則穿窄袖右衽袍服,或長或短,領口或圓或方;還有的衣袍下擺塞于腰間,短裙軟靴,腰系彩帶。他們的發(fā)型與服飾具有鮮明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風格,融合了元代蒙漢文化。從雕塑水平上來看,并不算十分精致,但描繪人物特征和神氣十分逼真,刻畫出元代樂舞俑的動態(tài)美。這組樂舞俑表現的是元代民間流行的街頭流行舞隊,進行文藝表演的情景。據文獻記載,早在宋代就世代相傳的民間業(yè)余舞隊,每逢節(jié)日,便在街頭邊游行邊表演,這8件大頭舞俑,可能就是當時民間舞隊表演中的“大頭和尚”和戴彩繪假大頭的“山神童子”的形象。這批樂舞雜劇雕磚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元代雜劇的表演情況。

元代雜劇的興盛

雜劇,就是百戲雜陳,從內容到形式都五花八門,紛繁雜沓。元代雜劇是在前代戲曲藝術宋雜劇和金院本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汲取了唱賺、諸宮調、鼓子詞等民間音樂,融合曲詞、音樂、說唱、歌舞、雜戲表演等為一體的新型藝術形式。蒙古王朝稱元以后,雜劇體制逐步完備、成熟并開始興盛起來。到了成宗元貞、大德年間,雜劇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進入鼎盛時期。元代雜劇出現并風靡城鄉(xiāng)之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奇特現象,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元代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有資料可考的雜劇名目約有六七百種,有名可考的劇作家將近二百人,如劇作名家關漢卿、王實甫等,關漢卿一生寫了六十六個劇本。演藝人才輩出,《青橋集》記載元代大都的著名女演員就有四十多人,如:天然秀、燕山秀、珠簾秀等都是著名雜劇演員。據史料記載,在當時的晉南一帶,幾乎村村都有戲臺。由此可見雜劇在這一時期的繁盛程度。元代是雜劇發(fā)展最盛的時期,是天子、百官、商人、學者,乃至普通百姓都喜愛的戲曲,在文學史上,元代雜劇獲得了和唐詩、宋詞并稱的地位。

元代雜劇俑雕磚的隨葬

元代雜劇俑是鑲嵌于仿木結構磚室墓壁的雜劇、散樂以及民間社火節(jié)目的雕磚(有的是模印)人物。此種雜劇、散樂雕磚,在中原一帶,始于北宋,盛行于金,元代仍頗流行,并逐漸成為時尚。雜劇磚雕就是依照當時戲曲表演的圖像來雕塑創(chuàng)作的,它真實反映了元代雜劇普遍流行和空前繁榮的社會景象。雜劇磚雕俑具有陪葬和裝飾墓室的雙重意義,這也是元代時期葬俗的一個新特點。在中原出土的眾多散樂雜劇磚雕中,均留下了這一時期活躍在各社會層面中戲曲潮流的印記。如河南禹縣白沙宋墓雜劇磚雕、河南溫縣宋墓雜劇磚雕浮磚雕刻、河南偃師酒流溝北宋墓雜劇磚雕以及河南焦作西馮封村元墓所出土的雜劇磚雕俑等,這些墓的墓室壁間都嵌有雜劇磚雕刻和淺浮磚雕,這些雕塑尤其注重人物的細部刻畫和神態(tài)表現,其刻畫精細、動態(tài)優(yōu)美、立體感強,線條流暢,堪稱宋元時期磚雕藝術的代表作品。

元代雜劇的興盛與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在民間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上,在市民階層日益壯大的情況下得以發(fā)展,這是中國古代戲劇藝術發(fā)展的社會基礎。這些有戲劇雕刻的墓葬所在地,都是當時工商業(yè)繁盛的地區(qū),這些地方不但手工業(yè)日益發(fā)達,而且商業(yè)也很繁榮,平陽還是當時的文化中心,焦作市西郊瀕臨晉東南,與平陽地區(qū)接壤,那里的經濟、文化當時都較其他地區(qū)發(fā)達,也是雜劇藝術較為繁榮的地方。元墓中陪葬以雜劇為內容的雕磚,無疑表明雜劇藝術在元代已深入人心和廣泛流傳。這批雕磚為研究我國古代戲曲和雕塑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猜你喜歡
短裙彩帶磚雕
山東出土元代磚雕壁畫墓群
泰興磚雕:方寸之間見大美
眼花繚亂彩帶舞
需要多長的彩帶
木星地
讓句子變成彩帶
短裙抗議
晉南金墓中的獅子磚雕
蘇格蘭短裙話說
名人:如何看待女孩穿短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