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我和先生都很喜歡讀書,也希望孩子能成為愛書之人。因此,從兩個孩子1歲起,講睡前故事便成為每晚雷打不動的日常。
周一晚上,我照例摟著孩子們講繪本時,卻發(fā)現(xiàn)他們提不起興趣,一本書還沒講完,他們便開始互相嬉鬧,完全不愿意再聽下去了。我失落地合上繪本,尋找原因。
是這本書不合他們的口味嗎?似乎不是。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挑選的書。
是我講得不夠聲情并茂嗎?應(yīng)該也不是。我總是力圖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講故事,光是小動物們說話的腔調(diào),次次都不一樣。不僅如此,我還在講的時候,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和現(xiàn)實生活相關(guān)的情節(jié)。
是因為我這段時間太忙沒給他們講故事,他們已經(jīng)不習(xí)慣了嗎?好像也不是。因為在講之前,我分明看見了他們眼睛里的雀躍和期待,他們幾乎是蹦上床的呢!
周二晚上,睡前故事時間到了。我悄悄站在臥室外,聽孩子們的爸爸給孩子們講繪本,還是前一天晚上我講的那本。
爸爸平靜地講著,沒有像我一樣賦予書里小動物以不同的聲音,也沒有像我一樣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只是按照書上的字“機械地”讀著??珊⒆觽兊纳袂閰s那么認真,就像從來沒有聽過這個故事一樣。
周三晚上我又請孩子們的姥姥去講,發(fā)現(xiàn)姥姥跟爸爸一樣,也只是照本宣科,孩子們卻依舊聽得入神。
我更加困惑了。到了周四晚上,我決定親自試一試。待孩子們挑好書后,我按著爸爸和姥姥的做法,不加講解,也不用夸張的聲調(diào),老老實實對著書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邊讀邊偷偷觀察孩子們的神情,孩子們聽得格外認真,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里了。
怎么會這樣?合上書后,我被一股巨大的挫敗感所籠罩。
為了讓他們愛讀書、讀好書,每一本繪本我都精心挑選,務(wù)必保證故事有寓意、能達到教育目的。每一次親子閱讀時,我都鄭重其事地做足功課,力求將故事講得活潑生動,可收效甚微。相比之下,孩子們的爸爸和姥姥講得那么“漫不經(jīng)心”,孩子們卻聽得津津有味。給孩子讀繪本只是按照書去念就好了嗎?我不明白。
陷入迷茫時,我想起一位作家說的話:不要把太多時間花在沮喪和問“為什么”上面,當(dāng)你情緒低落或者找不到答案時,動手去做。落實到勞動里,會漸漸發(fā)現(xiàn)你的擔(dān)憂和疑惑迎刃而解。
既然問題跟繪本有關(guān),就先按照孩子的喜好,對繪本進行一次徹底的分類整理。
我邊整理邊翻閱著這些繪本。有的畫風(fēng)夸張,有的畫風(fēng)簡潔;有的濃墨重彩,有的就是幾根線條;有的文字多,有的就是寥寥數(shù)語,甚至一個字都沒有。最受孩子們喜歡的,是那些能逗得他們哈哈大笑或者描述日常生活的。比如《云朵面包》這本繪本,一個簡單的親情故事,沒有大壞蛋,不用小計謀,更沒有說教,孩子們卻請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我想,就因為這故事里有爸爸,有媽媽,有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家吧!反觀我特意挑選的繪本,大多不受孩子們歡迎。這些書無一不是試圖通過故事說道理。
所以,答案很明了,我的目的性太強,急切地想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忽視了他們的年齡。在他們這個年齡,繪本就是用來看圖的,他們會跟著圖展開想象,過多的文字只會打斷和束縛他們。繪本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是屬于孩子的私密空間,我卻偏偏要將現(xiàn)實生活引入其中,而且這現(xiàn)實生活還是成人眼中的世界,難怪他們覺得索然無味。
我以為每天花心思給孩子讀書便是親子共處了,我以為苦口婆心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樣做就是教子有方了,殊不知親子關(guān)系的根本在于尊重和接納。親子共處最美妙之處,從來不是父母特地挪出時間、精心策劃一場活動,而是盡心地在每日生活中表達關(guān)懷與照顧,是蹲下來順著孩子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而教養(yǎng)孩子的唯一法則只有言傳身教。
所以,想要讓孩子們成長為愛讀書的人并不需大費周章。爸爸媽媽愛讀書,也允許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