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1906年,菲利普·哈爾斯曼出生在拉脫維亞,他很小就接觸到了照相機,從此便愛上了這個魔幻的東西。盡管當時膠卷還沒有問世,要拍一張照片需要玻璃干板底片,然后再進行底板顯影,整個操作相當復雜,但哈爾斯曼還是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拍照。15歲那年,他第一次為妹妹拍完照片后,就成了家人和朋友的“御用”攝影師。在拍攝中,哈爾斯曼發(fā)現(xiàn)每張面孔上都似乎隱藏著另一個人,倏忽即逝,難以捕捉,可一旦固定住,則更能體現(xiàn)被拍攝者的內(nèi)心世界。于是,這種感覺成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1930年,妹妹遠嫁巴黎,前去參加婚禮的哈爾斯曼迷上了這個藝術氣息濃郁的城市,于是留在巴黎做了一名專門拍攝人物肖像的攝影師。
在巴黎期間,哈爾斯曼發(fā)現(xiàn)那些最時髦的攝影作品矯揉造作,華而不實,與他發(fā)掘人物內(nèi)心的追求格格不入,他便開始摸索創(chuàng)新,試著用鏡頭去捕捉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哈爾斯曼巧妙地利用光線和道具營造氛圍,使得模特在舉手投足間都帶著若隱若現(xiàn)的趣味,拍攝出來的作品讓人有一種心靈的悸動。
漸漸地,哈爾斯曼在巴黎攝影界小有名氣,許多名流和時尚雜志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一時間,他成了巴黎最優(yōu)秀的肖像攝影師??删驮谒笳股硎值臅r候,二戰(zhàn)爆發(fā)了。1940年,哈爾斯曼歷盡千辛萬苦逃離巴黎來到紐約,這時,他的手邊只有一個箱子和一架照相機,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在紐約,沒人知道哈爾斯曼曾經(jīng)的名氣,他只是一個為了生存求取一份工作的難民。但哈爾斯曼對于攝影的追求始終不敢忘卻,他用微薄的收入添置了超壓強烈溢光燈、放大機等設備,學會了多次曝光技術。他默默積蓄力量,等待崛起的機會。
1942年的一天,哈爾斯曼在街頭邂逅了極具時尚潛質(zhì)的女孩康妮·福特,他按照自己的構(gòu)想,為她拍攝了許多照片?;瘖y品女巨頭愛麗絲帕斯·安頓看到這些照片后拍案叫絕,并將其作為“紅維克多麗”唇膏的廣告照片,廣告投放后轟動了美國,并榮膺“藝術大師俱樂部金獎”。
成名之后的哈爾斯曼開始完全按照自己的追求拍攝作品,手中的照相機變成了“顯微鏡”,探究著各色人物的靈魂。
愛因斯坦是哈爾斯曼最尊敬的科學家,他用鏡頭捕捉到了愛因斯坦清澈而又略帶憂郁的眼神,將神話之巔的大師的內(nèi)心暴露無遺。哈爾斯曼與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達利心靈相通,拍攝了“原子的達利”“達利的胡子”等一系列照片,將達利狂放不羈的本性表達得淋漓盡致。
而最有趣,又最能彰顯人物性情的作品,是哈爾斯曼拍攝的“跳躍”系列。他通過拍攝名流們跳躍起來的瞬間,顛覆了名流以往的形象,改變了人們對名流固有的認知。在這個系列中,跳起的赫本調(diào)皮中帶著純真,格蕾絲王妃優(yōu)雅完美,溫莎公爵夫婦則全然沒有了紳士與貴婦的矜持,而夢露跳了兩百多次,才被哈爾斯曼抓拍到了抵達靈魂的一瞬……
哈爾斯曼用相機捕捉靈魂,留下了無數(shù)經(jīng)典作品,他的黑白肖像攝影,達到了攝影藝術的高峰。哈爾斯曼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45年當選美國雜志攝影家協(xié)會首任主席,1958年被美國《大眾攝影》雜志評選為世界十大攝影名家之一,1975年美國雜志攝影家協(xié)會授予哈爾斯曼“終身成就獎”。
菲利普·哈爾斯曼用心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去捕捉最能抵達心靈的瞬間,成了偉大的“靈魂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