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香山
“母親著人拿來一塊點心,是那種又矮又胖名叫“小瑪德琳”的點心,看來像是用扇貝殼那樣的點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陰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見得會晴朗,我的心情很壓抑,無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邊。起先我已掰了一塊“小瑪德琳”放進茶水準備泡軟后食用。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頓時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發(fā)生了非同小可的變化。一種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覺得人生一世,榮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時遭劫亦無甚大礙,所謂人生短促,不過是一時幻覺;那情形好比戀愛發(fā)生的作用,它以一種可貴的精神充實了我。也許,這感覺并非來自外界,它本來就是我自己。”
——《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第一卷,第一章
馬拉加的陽光和別處不同。只有在回憶里才有這樣的陽光。是沉甸甸的,仿佛可以用手稱量的陽光。只要被這樣的陽光照過的地方,都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觸:像是被一塊烙鐵碰過。而馬拉加的風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它往人喉嚨和骨頭里鉆,但這不惱人,也不至于讓人哆嗦,只是讓我打了個快樂的噴嚏。畢加索在馬拉加度過童年,并說:“沒有體會過馬拉加陽光的人,創(chuàng)造不出立體主義繪畫?!边@話聽起來相當自戀,畢竟諸多立體主義者中,大概只有他曾在這個安達盧西亞城市度過十年。但當我騎車穿過城市的大街小巷,當我站在海邊感到小石頭摩擦我的腳掌時,確實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所有非同尋常之處。馬拉加于我是嶄新的鄉(xiāng)愁之地。
馬拉加暮色四合的海邊和孤獨的兒童游樂器械
作為安達盧西亞第一海港,馬拉加沿海的海上工廠轟鳴聲能傳相當遠
在馬拉加的第五天我沿著海岸線騎自行車,找一家遠離鬧市的海鮮大排檔。從綠蔭滿布的市區(qū)出來,騎著自行車扎進烙鐵般的陽光和針尖似的風里,身體和精神就齊齊打了一個噴嚏。視線的左邊是低矮的建筑,安達盧西亞風格,東方和西方在此處交匯;右邊是一望無際的海面和海上的漁場,堤壩、支架、大船次第排開,偶爾發(fā)出轟鳴。而這海實在是太藍了。我蹬著自行車,往遠處的海岸燈塔騎。夜色漸漸降下來,陽光和海腥味越來越重。
這里總給我奇異的似曾相識感:這樣的陽光、海灘、狂風,天空漸漸變成粉紅色、紫色、深藍。我在大排檔里坐下,仿佛就回到了某個遙遠的地方。18歲時,我和父母一起去舟山消暑。那時的夕陽也是沉甸甸的,風也像是要撕開我的頭發(fā)和皮膚。把自行車停在海邊,在大排檔坐下,我們三人就看著老板在露天灶臺上炒一碗貝殼。這種貝殼相當奇特,舟山本地人稱之為“海瓜子”,因為它個頭嬌小,填不飽肚子,只能算消閑食品。鍋里下油和姜蔥,燒的滾熱,把剛打撈上來的海瓜子猛傾進去。鋼炒勺翻動幾秒,就可以撈出鍋來。我和爸爸媽媽圍著一盆小小的貝殼,各拈一顆放進嘴里,一股鮮味直沖腦頂。而夜色漸漸四合,18歲的我就想起第一次到海邊時的情景。
那時我12歲,第一次坐飛機到海南,遇上獅子座流星雨。一整個下午,我都和哥哥一起在海邊堆沙堡。四周的棕櫚樹因為海風的關系搖擺不定,投下形狀猙獰的陰影來。傍晚,所有人圍著篝火和簡易的鍋,把各色魚蝦貝類煮了就吃。哥哥遞給我一只蛤蜊,于是我人生中頭一次,用兩根小小的手指掰開那微閉的殼,把一串軟肉和汁水一起吸出來。那種奇異、滑膩、鮮甜的滋味就像是擠進了貧乏的想象里。我已經不記得當天晚上有沒有看到流星雨,或者海南的海水是冷的還是溫的。只有一顆小貝殼的滋味,像是幼年的一聲鐘鳴。
在馬拉加,我總想著普魯斯特和他童年的事。普魯斯特有他的貝殼形狀蛋糕,每次他將浸滿茶水的蛋糕送進口中,就能回到他長大的貢布雷。這似乎和蛋糕無關,可味覺和觸覺確實是打開回憶的鑰匙。如今我24歲了,坐在安達盧西亞地區(qū)一個昏暗簡陋、遠離人煙的海鮮大排檔里,拈起面前的一粒小貝殼。西班牙地區(qū)的烹飪方式和我國南方不同,貝類都用大量橄欖油炒制,以至于泛起幽幽的黃光。我把貝殼送進嘴里,吸進浸滿橄欖油和汁水的貝肉,而四周暮色漸合,海風更甚,一瞬間,我仿佛18歲,我仿佛12歲。
正如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qū),馬拉加的電影院中,所有非西語電影都是西語配音且沒有字幕的。所以如果不會說西班牙語,看電影這個休閑方式就基本被排除在外了。
馬拉加海岸線長達十公里,海岸邊大排檔眾多,風景相當好。然而沙灘相當野生,石頭羽毛尖利貝殼遍布沙灘。所以請務必穿好沙灘鞋。
編輯 楊靜茹? ?rwzkhouchu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