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奕
清明前后的鄉(xiāng)間地頭,到處可見艾草搖曳的身姿。每當這時,我們這兒每家每戶都會采摘鮮嫩的艾草,制作清香可口的艾米果。艾米果,是贛南最美味的特色小吃。
艾米果是怎么做成的呢?呵,這說來可話長了!簡單地說,艾米果是用艾草和著糯米粉做成皮,像包餃子一樣包上餡就成了。可真正要動手制作,過程可比包餃子復雜多啦!首先要把采摘好的艾草放入一個干凈的盆子里,剔掉雜草,摘去老梗。在洗凈艾草之后,再把青嫩的艾草放入鍋中,加一小勺堿,加水后煮開。為什么要放堿呢?因為堿不但可以去除艾草的苦味,而且還可以使煮過的艾草保持原色。
大約煮半小時,等艾草完全煮爛之后,要將瀝凈水的艾草放入糯米粉中充分地和勻。這個步驟最費力氣了,要使勁地揉搓,將糯米粉和艾草均勻地混合在一起。之后,就要將這個大面團搓成一個個長條形的米果,再分成一個個小面團,碾壓成一塊塊薄圓餅,接著包上餡料就大功告成啦!說到餡料,客家人喜歡用冬筍、腌菜或蘿卜干,加上臘肉炒熟,可香啦!因為制作艾米果的面團很有韌性,除了可以把艾米果做成常規(guī)的像餃子一樣的形狀,還可以把它做成各種好看又有創(chuàng)意的造型。
最后,把做好的艾米果放在鍋里蒸熟后,一股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咬一口,口感滑嫩而不膩,軟中兼韌,直叫人吃了還想吃!
總評
本文短小精悍,卻將制作艾米果的過程有條不紊地敘述了出來。文章簡單描述了艾米果的文化背景,重點刻畫了制作艾米果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清晰分明,讓人讀后印象深刻。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