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杲
繁華的大廈與馬
已經(jīng)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騾馬市大街
人上了年紀就愛懷舊,感興趣的往往不再是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繁華熱鬧的商業(yè)大街,反而是那有過悠久歷史的文化街區(qū),曲折幽深的小胡同,甚至是古雅溫馨的四合院——為的是懷念老北京的民俗風情,追憶老北京人的鉤沉往事。
我從小在北京南城長大,今年快80歲了。最近,和孩子聊起南城的“騾馬市大街”,他們竟然一無所知,也難怪,如今城里連騾馬都見不到了,誰還關注什么騾馬市大街。我小時候曾在這條街上住過好幾年,門牌號碼好像是135號,旁邊挨著個小澡堂子——我那時才八九歲。
為什么叫“騾馬市大街”,我還真查閱過資料。在咱北京的胡同、街巷名稱中,有不少是含“市”字的,蒜市口、菜市口、吉市口、小市口、羊市口、珠市口、燈市口、鬧市口、欖桿市、米市胡同……這是因為在老北京四面有城墻,農(nóng)畜產(chǎn)品只有通過各個城門才能進到城里,所以離城門比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便逐漸形成了貨物交易的“市”。如德勝門內(nèi)有果子市大街,阜成門內(nèi)有羊市大街,廣渠門內(nèi)有花市大街,東單有米市大街,西四有缸瓦市大街,前門附近有煤市街、肉市、珠寶市、糧食(市)店、鋪陳市,等等。據(jù)記載,明清時期廣安門內(nèi)曾經(jīng)是騾馬牲口的大交易市場,于是便有了后來的騾馬市大街。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當年那個騾馬集散市場早就難覓蹤跡了,那它是哪年消失的呢?老父親在世時我曾問過他,老爺子回憶說,在他30多歲時,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前的1940年前后,當時的地方當局下令把騾馬交易市場給遷走了。
不過“騾馬市”不見了,大街可一直還在。我有一本2007年6月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生活地圖冊》,在城區(qū)分幅檢索圖中,第70頁“廣內(nèi)、牛街”地區(qū),騾馬市大街仍赫然在目,地圖標示從東邊的虎坊橋到西邊的菜市口,全長約870米,均寬30多米,大街兩邊有京廣五金交電、愛德康時裝等十多家商鋪,可見“騾馬市大街”一直還比較繁華。
我家在這條街上居住期間,有一段時間這兒的縫紉機曾聞名京城,記得當時大街兩邊有很多家縫紉機的銷售部和修理部,因此一度被稱為“縫紉機一條街”。我家就曾在家門口的華昌五金交電行買過一臺“燕牌”的,至今還湊合著能用。到了20世紀80年代,家用縫紉機逐漸冷落,又趕上兩廣大街拓寬改造,縫紉機的門臉兒就一無所存了。后來大街西頭路北,又逐漸聚集起一批自行車商店,有的還賣起了“電驢子”,雖然這“驢”是電的,但和騾馬也算沾上點邊——我這是侃山。
改革開放以后,這條街變化很大。首先是大街北側最西邊有個菜市口百貨商場——當年那可是南城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商場——被遷到了白廣路北口,成為現(xiàn)在京城著名的黃金第一家——菜百。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巍峨的國家版權局大樓,緊跟著旁邊又建起中國聯(lián)通北京市分公司大廈。附近有名的梁家園、椿樹地區(qū)更是蓋起大片的居民樓,一棟比一棟漂亮。大街南側,最西邊原有菜市口文化用品商店、 菜市口電影院、人民照相館、南來順飯莊等,后來拆的拆、搬的搬,這些老商鋪全都不見蹤影,陸續(xù)建起了北京移動樞紐大廈、楓樺豪景公寓、星海鋼琴城等氣勢恢宏的大樓,但大都在騾馬市大街的西段。
近日,為了追尋70年前的故里,我不顧年邁體衰,特意坐48路公交車在果子巷站下車,想再看看騾馬市大街東段有啥新變化。沒想到,路南那幾條有名的果子巷、潘家胡同、粉坊琉璃街等,連同臨街的商鋪和住戶,竟然全都不在了,兩座時尚漂亮的大廈,一座叫太平金融中心,一座叫中國再保險,挺立在路邊交相呼應。他們的后面是西城區(qū)大吉片公建,老舊平房幾乎全被拆除,變成一個住宅小區(qū)大工地。我這個老北京人站在這兒,禁不住驚呼,騾馬市大街已然認不得了!我和工地保安打了招呼,沿著工地一個極窄的人行小道兒往里走,路邊指示牌告訴我這就是當年的果子巷。幾間待拆的老平房孤零零的,門楣上中國郵政幾個綠色大字提醒我這是當年的騾馬市郵電局,沒有顧客,兩三個工作人員仍在柜臺旁堅守著……這大概是整條騾馬市大街中,最后一個名字上還冠有“騾馬市”的單位了。我驚嘆,不久的將來,這塊史上有名的寶地一旦完成開發(fā),怕是 “騾馬市大街”的名字也就消失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 這些縱橫交錯、歷盡滄桑的街巷、胡同,記錄了時代的變
遷,記載了古城的歷史,給我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如今,面對城市飛速的現(xiàn)代化進程,這些生養(yǎng)我們的街巷胡同將徹底退出歷史。為了不讓它淹沒在我們的記憶深處,老地名的去留和保護問題,恐已擺在我們的面前。
騾馬市大街——不僅是地名,也是歷史,更是感情!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