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
記得小時候,聽到最多的三個字就是“聽話啊”。在家里要聽家長的話,出門要聽大人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闖了禍,頂了嘴之后,大人最愛說的一句就是“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似乎人在童年最大的美德就是聽話。凡是大人所說的一切“語重心長”的話,你都一定要聽,聽了才能是家長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否則你便是“淘氣包”“差生”,長大后不會有出息?,F(xiàn)在我們長大了,這樣的話雖然不時常聽到,但總有不少這樣那樣無形的條條框框在約束我們,其作用也不亞于“聽話啊”三個字了。
然而我不禁要問,我們?yōu)槭裁匆犜?,不聽又會怎么樣?難道就真的一事無成嗎?固然,家長、老師都是比我們年長的人,他們的生活閱歷自然是比我們豐富的,他們對事情的看法雖然是比我們成熟的,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永遠是對的。我們年幼時,很多事都不懂,確實需要大人的指點,但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再以聽話與不聽話作為衡量好壞的標準,就未免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了,因為“聽話”意味著無條件地恭順服從,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想法意見。試想一個從小到大,從來都只聽大人的話而不自己動腦思考的“乖孩子”,他的思維方式是別人的,他的腦子里全是別人的思想,這樣的一個人,能指望他在學術(shù)上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嗎?若是世界上都是這樣的人,我們的世界又如何發(fā)展?
所以我們既要聽話,但更要有自己的辨別和理解。我們應(yīng)該沖破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不受約束,獨立思考,充分發(fā)展自己的思維和個性。大人說的話有對的,也有不對的。即便是對的,也只是從他們所處的角度來看,換到我們的角度,也許就變成不對或不全對,我們應(yīng)該用自己的知識去辨別,去理解。對知識也是一樣,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果這世界上人人都盲從長輩,又哪里來的“胡服騎射”?如果每個人都對別人的知識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發(fā)現(xiàn)“日心說”?如果一個人不聽話便一事無成,那么輟學的比爾·蓋茨又怎么會創(chuàng)建微軟帝國?古人說過,“學貴質(zhì)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不聽話不代表不尊重長輩,相反,正因為尊重長輩,我們才應(yīng)該對他們的話認真思考。正因為尊重知識,我們才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只有自己辨別,自己理解,才能有真正的收獲,才能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才是對長輩、老師最好的尊重。
點評
這篇作文論點鮮明,層次清晰,語言明快,論點歸結(jié)為兩點:一是不能以聽話與否判定是非曲直;二是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研究精神。文章分兩個層次,第一層談“不盲從”,第二層說“有質(zhì)疑”。中間過渡自然。古人說:“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因為真理是不斷發(fā)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的認識也不能抱殘守缺,所以敢于質(zhì)疑,是一個人才智的體現(xiàn)。文章循著這一思路,娓娓道來,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