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
年輕時不怕走些彎路,想清楚后還有時間改正。
初三畢業(yè)時,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里最好的縣一中,立馬覺得初中三年的艱辛總算沒白費——這下子可以稍微喘口氣了。結(jié)果就是氣兒還沒喘勻,高中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班級30多名的糟糕成績就劈頭蓋臉地打了過來,如果以這樣的成績進入高考,必定名落孫山。對于從小生長在偏遠地區(qū)的我來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如果不通過考學走出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將會像父母一輩那樣,在那個工廠工作生活一輩子。爸媽不允許,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在西安工作的哥哥更不允許。
大我好幾歲的哥哥義正詞嚴:你要想好了,這樣下去,你沒有未來。
于是我似乎被從夢中驚醒,記得從小到大我一直非常崇拜哥哥,他在上高一的某一天突然想明白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當孩子頭整天瞎玩了,他要考大學。媽媽找朋友把他送到了地級市里最好的中學,他以無比刻苦的精神,努力拼搏了一年半,考上了西安市的一所二本院校,那是1980年,應該是高考恢復后的第四屆大學生。
哥哥是我的榜樣,他當然也希望弟弟比他學得更好,能考上更好的大學。聽從了哥哥與父母的教導,我從那時起發(fā)奮起來,最終如愿考上了北京一所更好的大學。
如今,我生活工作在這個曾經(jīng)上過大學的城市,盡管并沒有飛黃騰達,但還會想起哥哥給我的提醒:你要想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心中有時自問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哥哥是什么呢?也許是過去遠航水手在茫茫大海中迷航時猛然看到的閃亮的燈塔,他讓我在迷茫中重新找到方向,信心滿滿地再次出發(fā)。
大學畢業(yè)時我再次徘徊在人生第一次擇業(yè)的十字路口,由于客明原因,我被分配回了老家的一個小城,可這不是我為之奮斗的目標。哥哥又一次鼓勵我,要到更大的天地去闖蕩。于是我打拼在曾經(jīng)上大學的這座大城市——北京,并留在了這里。還記得27年前的那個畢業(yè)季,我的首選是在這座城市打工,如果解決不了問題,就去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然而快30年了,我至今還一次都沒去過深圳,是哥哥的那句“想清楚了就去做”讓我走到了今天。
有人說,別人嘴里的“想清楚了”是在告訴你,他曾經(jīng)勸過你,如果將來你后悔,跟他沒關系,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說法。但在哥哥這里,從來不是。當你還不清楚東南西北的時候,需要有人告訴你。當你還目光短淺得過且過的時候,你需要一個有經(jīng)驗的人敲打和引領一下。因為有些路明擺著是死胡同,咱非要不撞南墻不回頭,那樣實在是得不償失,一味地唱反調(diào)就更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