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爾·勒費布爾
每天晚上都會爆發(fā)同樣的“戰(zhàn)爭”:9歲的烏戈和6歲的奧古斯丹不想上床睡覺?!八麄兯⒀赖臅r候就開始拖拖拉拉,一個故事聽完了還要聽下一個,一會兒又要起來喝水,要不就是說睡衣扎得疼,或是害怕房間里有東西……他們被自己可怕的想象折磨著,而我被他們折磨著。一般來說最后都是以一頓爆哭或大喊大叫,以及讓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失落感收場?!闭f這話的是一位39歲的企業(yè)高管,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說自己什么都嘗試過了:從一開始的溫和方式,慢慢發(fā)展成強硬的要求、要挾或者討價還價。心理學家貝艾特里斯·薩巴特在他開展的父母訓練營中接觸到的類似問題數(shù)不勝數(shù)?!俺鲩T、度假、晚飯吃什么、車上聽什么、考試分數(shù)、懲罰方式……一切都能成為爭吵的源頭?!?/p>
如今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太難了。根據(jù)2011年10月發(fā)布的一份統(tǒng)計,有67%的家長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缺乏權威?,F(xiàn)在時代變了,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于這一代的孩子?!瓣P于權威的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這一點在公司里新一代人的工作方式上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學校里也是一樣的情況,老師的權威一直被挑戰(zhàn),學生和家長總是會因為考試分數(shù)或者懲罰方式等問題和老師起沖突。”教育研究員朱莉·潘索勒說。
尤其是如今孩子們的地位也提升了不少。他們不再只是單純喂飽就行的“消化機器”,而是成為了權利的主體。2002年5月4日出臺的法案更是要求家長“需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讓其參與各種與其本人相關的決定”。兒童教育學家佛朗索瓦·多爾托也持相同的意見,他認為過于嚴厲和專斷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可能會造成皮膚病或缺乏自信等問題。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F(xiàn)在沒有父母還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施行自己小時候曾經接受過的權威教育了。但是問題在于,這樣一來他們也沒什么可以參考的教育方法了。
在絕對權威和寬容教育之間,仁慈父母的擁護者們開辟了第三條道路。“讓孩子們參與決定,并且讓他們對一些事情負起責任,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合作意愿。”簡單地說,就是進入他們的游戲世界,用選擇的方式增加他們的主動權?!皩τ谀切┠挲g比較小的孩子,可以這樣說:‘我希望你好好吃早飯,今天你可以選吃沙丁魚還是吃谷物麥片,你更喜歡哪個呢?而對于年紀大些的,則可以是:‘我希望你參加派對在晚上11點前回來。如果需要我去接你,可以跟我說,想和朋友一起走也行,不過要記得搭伴行動,準時回家?!币话阃ㄟ^這種方式可以得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但如果說定的事情孩子不遵守呢?先平息一下怒氣,等冷靜下來了,再和孩子一起看看問題出在哪里?!昂⒆硬蛔袷丶s定,恰恰給了我們一個教育的機會。而如果孩子很好地遵守了約定,也別忘了稱贊和鼓勵他,這樣會給他繼續(xù)聽話的動力??傊@一切的目的都是讓孩子明白,自己是生活在父母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里,而父母有時會有一些和他不一樣的想法,他不能全憑自己的意愿行動?!?/p>
這種方式能夠巧妙地化解沖突和控制孩子的情緒,讓他們在無形中聽取父母的意見,并且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選擇的權利。但要使用這個方法,必須先保證規(guī)則的清晰明了。在最開始時就立好規(guī)矩,然后嚴格地執(zhí)行。
還有一點需要記住的是,家庭不應該是一個絕對民主的地方,父母還是應該處于引導地位,因為對于一些事情,孩子并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他們的行為往往是被簡單的“快樂原則”支配,如果有什么事情和這個原則沖突了,他們就會不高興,還會試圖讓你知道。一味地仁慈放縱并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適當?shù)刈屗麄兙趩室幌乱膊⒉皇鞘裁磯氖?。沮喪其實是一種利于身心發(fā)展的情緒。如果一個孩子學不會管理自己的不滿情緒,那么他最終會成為一個專橫偏執(zhí)的人。
幾百年前的教育崇尚“聽話”,孩子們就應該好好上學,乖乖閉嘴不吵鬧。但現(xiàn)在的人們更喜歡充滿快樂和活力的小孩。新一代的父母也逐漸明白,讓孩子參與一些與自己有關的決定并不會影響他們作為父母的權威,反而可能是一種對雙方都有益的溝通方式。
如何才能在不喪失家長權威的前提下和自己不到4歲的孩子有效溝通?以下是一些值得遵守的黃金法則:
區(qū)分“可以商量的”和“有時候可以商量的”(只有在一定情況下才能商量的),以及那些“沒有商量余地的”(那些我們可以解釋,但絕不能讓步的)。
積極傾聽。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等的位置上,鼓勵他們表達自己,期間可以不斷地糾正他,讓他最終能夠用正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需求。這樣做的目的是確認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并且正確地指導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會變得更有自信。
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溝通中因為害怕被拒絕,大人和小孩都會時不時地拐彎抹角起來,這會令對方陷入崩潰。所以家長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學會清晰地表達。
巧妙的表達技巧有助于達成真正的目的:“你是想先聽故事再刷牙還是先刷牙再聽故事呢?“
堅定不移。一旦某個協(xié)定已經達成了,除非情況徹底改變,否則不要輕易地修改。
注意時間。如果孩子在上學臨出發(fā)前開始對你選的鞋不滿意,當務之急是先趕緊解決。你可以告訴他晚上回來再繼續(xù)討論,當然一旦說了晚上就得信守諾言。
學會叫停。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在和孩子的對話中語調漸漸升高,情緒變得激動,趕緊先叫停,等平靜下來之后再繼續(xù)。
父母要協(xié)同一致。父母之間最小的分歧都會被孩子利用而鉆空子。所以在任何形式的討論開始之前,父母要先確定雙方已經統(tǒng)一戰(zhàn)線。
保證公平。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沒有商量余地的那些事情,對于其他孩子也應該一視同仁。如果出現(xiàn)了區(qū)別對待,請向他解釋清楚原因:“你哥哥晚上可以出門是因為他比你大兩歲。他在你這個年紀,晚上也是禁止出門的?!?/p>
懲罰機制。在孩子不遵守約定的情況下給予適當?shù)膽土P,是游戲規(guī)則生效的前提。不過懲罰最好是能順便讓孩子接受教育或糾正錯誤的那種,而不是粗暴地禁止他玩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