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聲敏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位傳奇皇帝。他出身卑賤,幫地主放過牛,在寺廟當過和尚,還曾經(jīng)四方奔波到處乞討。相傳有一天,朱元璋在鳳陽城里一家飯店討到了一塊“釀豆腐”。據(jù)現(xiàn)在流行的“釀豆腐”看來,這道菜其實很簡單,也就是豆腐夾菜餡,先炸后火烤,使得豆腐和菜軟嫩可口。然而,餓得眼睛發(fā)綠的朱元璋卻覺得無比鮮美,時常去這家飯店討食。十幾年后,朱元璋飛上枝頭變鳳凰,還惦記上了這道菜,好不容易找到該飯店的廚師,將他請進宮里當御廚,量身訂做這道菜。真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搬劧垢币灿纱笋Y名天下,搖身一變?yōu)椤昂槲涠垢?,至今仍興盛于安徽一帶。
除了出身卑賤,朱元璋還有一點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他非常富有天才的創(chuàng)造性。這不,這道原本非常粗陋的“釀豆腐”,到他手里,就不僅僅是一道簡單的菜了,它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朱元璋將這道菜納入了防腐教育工程,規(guī)定宮中大小宴席都必須有這個菜,而且還規(guī)定后世子孫每頓飯也必須吃這個菜,并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湯”。據(jù)記載,與青菜豆腐湯一齊擺上朱明皇室家宴的,還有隨著四季更替不斷變換的蒲公英、苦菜葉、蘆根、蒲苗、苜蓿、苦瓜等尋常百姓家常用的粗菜、賤菜。很明顯,朱元璋的初衷是讓自己、讓子孫后代每天都憶苦思甜,牢記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勵精圖治,不要驕奢淫逸,不要過度勞民傷財,以確保朱家江山延續(xù)千秋萬代。
據(jù)記載,朱元璋身體力行,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對這道菜的興趣。然而,其養(yǎng)于深宮、育于紅墻之內(nèi)的龍子龍孫卻絕對沒有這樣的興趣,與他們的治國能力日漸退化一樣,他們對這道菜的熱情一代不如一代。不知從何時起,“珍珠翡翠白玉湯”的“白玉”原料由豆子變成了鳥兒的腦髓。
窺一斑而見全豹。豆腐變成了鳥腦,其他諸如蒲公英、苦瓜之類的粗菜,估計早也在斗轉星移中不知不覺就換成什么山珍海味了吧。一盤尋常家常菜,演變成了無與倫比的珍饈,本想讓錦衣玉食的皇族在安享榮華之余能憶苦思甜,卻不料反而讓他們?yōu)榇死速M了更多的民脂民膏。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其實,與菜肴的演變一樣,朱元璋的制度盡管其在世時聲稱不許后代變更,其龍子龍孫還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作了很多更改,有的甚至面目全非。這種更改從朱元璋的繼承人——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就已經(jīng)開始了。如朱元璋封建諸侯,幻想效仿西周利用皇室宗親來拱衛(wèi)中央,建文帝上臺后卻立即著手“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奪取皇位后,盡管屢屢攻擊不肖侄兒“信任奸人,悉更舊制”,然而他更改起祖制來比建文帝更加肆無忌憚。進一步完成“削藩”的是他,將首都從朱元璋選定的南京遷到北京的是他,一改朱元璋時代保守內(nèi)斂方針轉而派遣鄭和多次下西洋的還是他……
在更改祖制方面,朱棣走得遠,其子孫后代就敢于走得更遠。比如,朱元璋明確規(guī)定廢除宰相,詔令后代敢有恢復宰相者“斬殺之”,朱棣正式設立了內(nèi)閣,承擔了前朝宰相的部分功能。其子仁宗、其孫宣宗逐漸讓內(nèi)閣躍出五品衙門的框架,成為新的行政中樞。到了世宗、神宗時代,在皇帝的支持下,更是出現(xiàn)了張璁、嚴嵩、高拱、張居正等位極人臣的“權相”。又比如,朱元璋不許太監(jiān)識字,規(guī)定“宦官干政者斬”,還廢除錦衣衛(wèi)刑具,終結特務政治。而朱棣開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各個方面重用宦官,并專設東廠,重新開啟特務統(tǒng)治。在其曾孫英宗的卵翼下,明代第一個權勢煊赫、囂張跋扈的大宦官王振橫空出世,以至于釀成“土木堡之變”,使明朝由盛而衰。其后,憲宗、武宗、熹宗相繼寵信汪直、劉瑾、魏忠賢等大太監(jiān),任由這些身體殘缺、心理變態(tài)的閹人一個個粉墨登場、招權納賄,流毒天下,不斷折騰著大明王朝的百病之軀,以至于“無可奈何花落去”。
我們知道,古代中國社會講究“敬天法祖”,要求孝子賢孫遵從祖訓、恪守祖制。在政治領域,“祖制”向來是約束皇帝權力的重要戒條,明代的“祖制”就是前代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詔令。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以一介草民之身,在十四年內(nèi)驟登大寶,學界論曰“古來得國之正,莫如明祖”,因為這種特殊性,朱元璋具有較一般開國皇帝崇高得多的合法性、權威性,“太祖高皇帝遺詔”“高皇帝訓曰”也經(jīng)常成為明代臣子經(jīng)常掛在嘴邊用以規(guī)勸帝王的法寶。因此,在朱元璋之后的二百余年,沒有任何皇帝敢于公開提出更改“祖制”的主張,相反,哪怕是最為叛逆的子孫也是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忠于“祖制”。比如,英宗公然扶植太監(jiān)王振,遭到官員的勸誡,他也煞有介事地警告諸太監(jiān)說:“你們內(nèi)官只管理宮內(nèi)事務,供皇家驅(qū)使,灑水掃地,穿衣戴帽而已,這是高皇帝定下的舊制,任何人不得違反。如果你們不遵法度,透漏朝廷事情,或者結交官員,營私舞弊,必定治罪?!比欢?,歷史證明,英宗的這番訓斥,除了表白自己是忠實于“祖訓”的圣君明主之外,毫無實際意義。
總之,“祖制”是不能公然廢棄或更改的,然而這些東西又確實礙手礙腳,皇帝們只好陽奉陰違,用舊瓶裝新酒。朱元璋很天才,他要龍子龍孫吃豆腐,其龍子龍孫更為天才,他們雖不能違背祖制,卻可以用鳥腦來做“豆腐”。作為皇帝,他們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口含天憲,生殺予奪,如果他們愿意,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將任何約束力量棄之不理。這就是為什么在專制社會中,國家的治亂興衰往往系于皇帝一身的緣故。皇帝是集權的,朱元璋是皇帝,他千方百計要集權,當然看不到集權的弊端。正如蘇軾說得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老天就是這樣不遂人愿,哪怕對九五之尊也是如此。朱元璋為了江山萬世一系,努力得一塌糊涂,其龍子龍孫為了享盡富貴、極盡奢華,也努力得糊涂一塌。祖制讓他們吃豆腐,可是他們卻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祖制像豆腐一樣捏得粉碎。用心良苦的朱元璋,再怎么絞盡腦汁也無法預料到這“憶苦飯”會變成為徒有其表的擺設。如果要怪,就怪自己沒有建立一套約束皇帝權力的體制吧。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