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要“美圖”過才能發(fā),似乎已成為不少現(xiàn)代人的社交原則。誠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運用科技手段適當美化自己本無可厚非,但越來越多的人對此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甚至形成依賴,將其作為自信的來源,其實折射出了扭曲的社會心態(tài)。此類行為的背后,是“看臉”價值觀在作祟。演技平平的“小鮮肉”票房畸高、應聘工作時因相貌平平被淘汰……諸多新聞見諸報端,足見“看臉”之流行。
“看臉”風暴肆虐,原因何在?
首先,大眾傳媒的發(fā)展使可視化表達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甚至頗具壟斷意味的傳播方式,外在“形象”變得空前重要。再者,追求多元開放的現(xiàn)代文化,對儒學等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讓“秀外慧中”的誨語箴言被遺忘,智性才學的光華也隨之黯淡許多。此等心態(tài)映射在生活領(lǐng)域,就是過于在乎外表,甚至“不美圖,不成活”。
雖然有的人從別人對自己“美圖”形象的肯定中獲得了自信,找到了努力的動力,但這種建立在虛假形象、虛假夸贊基礎(chǔ)上的自信,依賴于他人評價,極不穩(wěn)定——因自知是假,便易生疑;因系于虛無,遂易破裂。自信不穩(wěn)定,“變得更好”的動力便也不穩(wěn)定。只有真正源于內(nèi)心,源于對自己的努力與品格的肯定,從心底對未來抱有夢想與期許,才會有真正的自信。
而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每個人“美圖”式的行為,就如細流匯成江海,裹挾著“形象至上”的價值觀,也裹挾著社會中的每個人,在虛無中漂泊翻覆。當我們失去了對真實的熱愛,我們還能在真實的世界里,獲得什么呢?近些年,各類網(wǎng)紅惡性事件已經(jīng)對“看臉”的價值觀敲響警鐘,我們應該認識到,真正的美是由心發(fā)出的。
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眱?nèi)在的美,會自然地流露于外,又何須“美圖”的涂抹粉飾呢?《國語》有云:“夫貌,情之華也?!敝挥幸再t賢之心,不斷修煉自身的才能與品德,方能不被“美圖”式價值觀所綁架,在真實而又平凡的人生中,活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