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維強
黃文中題蘭州清音閣聯(lián):
高閣橫秀氣;
飛泉掛碧峰。
黃文中(
一八九〇—— 一九四六),甘肅臨洮人。東京明治大學經濟學學士,加入同盟會,曾任甘肅省教育廳一科科長,有民主斗士之稱。一九三一年后避居杭州,為西湖景觀題寫了多副名聯(lián),至今懸掛,為一代楹聯(lián)大家。賞析:
造語輕松自然,描繪出高閣所在環(huán)境的優(yōu)美,下聯(lián)點題,道出『清音』之來歷,讀來令人神馳。左宗棠題蘭州拂云樓聯(lián):
積石導流趨大海;
崆峒倚劍上重霄。
左宗棠(
一八一二—— 一八八五),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歷任閩浙總督、陜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賞析:
雄健大氣,以兩座名山來襯托拂云樓之高,同時積石導流又點出此樓處黃河岸畔,『導流趨大海、倚劍上重霄』也能見作者之胸襟志向。譚繼洵題甘肅貢院聯(lián):
邊塞起風云,喜紫氣東來,會有輶軒隨雁度;
蒼生盼霖雨,問黃河遠上,此中多少化龍才。
譚繼洵(
一八二三—— 一九〇一),湖南瀏陽縣(今瀏陽市)人,道光二十九年舉人,咸豐十年進士。官至光祿大夫、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曾任甘肅按察使、布政使。因其子譚嗣同參與戊戌變法受株連罷官,后卒于瀏陽。賞析:
輶軒,是古代使臣乘坐的輕車。上聯(lián)寫貢院引來朝廷關注,下聯(lián)寫甘隴之才必將乘勢化龍。聯(lián)語氣脈流暢,造語生動。梁章鉅題蘭州五泉山清泉寺聯(lián):
佛地本無邊,看排闥層層,紫塞千峰平檻立;
清泉不能濁,笑出山滾滾,黃河九曲抱城來。
梁章鉅(
一七七五—— 一八四九),福建人,曾任江蘇布政使、甘肅布政使、廣西巡撫、江蘇巡撫等職。晚年從事詩文著作,一生共著詩文近七十種。其在楹聯(lián)創(chuàng)作、研究方面的貢獻頗豐,乃楹聯(lián)學開山之祖。賞析:
氣勢不凡,讀來從上到下景隨目移,一動一靜,詩意盎然。而下聯(lián)尤見其人格局氣度。許承堯題蘭州俯仰樓聯(lián):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萬象在旁,放眼雄邊成壯闊;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一杯相屬,憑欄孤喟落蒼茫。
許承堯(
一八七四—— 一九四六),徽州府歙縣人。近現(xiàn)代方志學家、詩人、書法家、文物鑒賞家。光緒甲午科舉人,光緒三十年中進士,入翰林。辛亥革命后,隨甘肅督軍張廣建入隴,任甘肅省府秘書長、甘涼道尹、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等職。賞析:
引用古詩集句而恰當貼切,緊扣住了『俯仰』二字,聯(lián)語情緒彌漫,令人唏噓,兩結壯闊、蒼茫句意蘊不盡。劉爾炘題蘭州螺亭
淘不盡滿腹憂愁,九曲安瀾,任眼底大河東去;
看得開浮云富貴,一場春夢,覺懷中爽氣西來。
劉爾炘(
一八六五—— 一九三一),近代著名學者,甘肅蘭州人。光緒乙丑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五泉書院講席,辛亥革命后任甘肅省臨時議會副議長。其楹聯(lián)著作頗豐,影響深遠,被甘肅省楹聯(lián)學會尊稱為『隴上聯(lián)圣』。賞析:
先抑后揚,轉憂為喜,手法別致動人、出人意料。蘭州西湖公園以前為明肅王花園,是以有此興亡之嘆,聯(lián)中借景抒情,實在是表明一種人生態(tài)度。謝威鳳題蘭州兩湖會館聯(lián):
玉關柳色、隴上梅花,聽憑羌笛吹來,雅調都成塞下曲;
漢口夕陽、洞庭秋水,想到漁歌隊里,鄉(xiāng)心傾盡掌中杯。
謝威鳳,
字葆靈,湖南寧鄉(xiāng)人,喜吟詠,工書法,先為左宗棠幕僚,清末曾任階州知州、秦州知州、寧夏府知府等職,善詩文書法,喜游覽名勝。賞析:
兩湖會館為清代湖南、湖北商人興建的行會,上聯(lián)扣住甘隴風光景色,頗見雄壯激越,下聯(lián)描述兩湖景象,思鄉(xiāng)之意盡在其中,結句造語、對仗很見心思。慕少堂題蘭州金山寺聯(lián):
此間稱天下上游,與佛國毗連,大規(guī)模九曲河流、五泉山色;
最好是秋涼佳節(jié),借禪房憩宿,細領略半床月色、幾杵鐘聲。
慕壽祺
(一八七四—— 一九四七),字子介,號少堂,甘肅省鎮(zhèn)原縣平泉鎮(zhèn)古城山人。曾任甘肅臨時省議會副議長、甘肅民政長署秘書長,歷任寧夏固原學政、西寧教諭、寧靈廳教授達三十年之久,熟習教育,精通經史。賞析:
上聯(lián)扣題,大筆縱橫,描摹金山寺所在之地特點,極見雄渾,而下聯(lián)筆法一變,極是幽微動人,此種變化對比,及當句自對同時形成上下工對之手段,是今之聯(lián)人值得揣摩借鑒處。悟元子題蘭州俯仰樓聯(lián):
百尺喜凌云,佳日來游,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邀客憑欄,邊塞風光折楊柳;
五泉歌得月,凝目遠眺,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舉杯在手,古今事變感滄桑。
劉一明(
一七三四—— 一八二一),清代著名道士。號悟元子,別號素樸散人。山西平陽曲沃縣(今山西臨汾市曲沃縣)人。全真道龍門派第十一代宗師,也是繼王常月后的乾隆嘉慶年間全真龍門派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于隴上名勝興隆山長期修道。賞析:
此聯(lián)亦緊扣俯仰二字生發(fā),集句自然、夾敘夾議、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下聯(lián)尤似人在景中。吳可讀題蘭州甘肅貢院聯(lián):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繼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絕域,問誰把秋色平分,看雄關四扇、雉堞千尋、燕廈兩行、龍門數(shù)仞,外勿棄九邊楨干、內勿遺八郡楩楠,畫棟與雕梁,齊焜耀于鐵馬金戈以后,撫今追昔、飲水思源,莫辜負我名相憐才,如許經營、幾番結撰;
一萬里文明培地脈,歷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聲必大,想積石南橫、崆峒東矗、流沙北走、瀚海西來,淘不盡耳畔黃河、削不成眼前蘭嶺,群山兼眾壑,都奔赴于風檐寸晷之中,疊嶂層巒、驚濤駭浪,無非為爾諸生下筆,展開氣象、推助波瀾。
吳可讀(
一八一二—— 一八七九),甘肅蘭州人。舉人官伏羌(今甘肅甘谷)訓導,主講朱圉書院近十五年。道光己酉科(一八四九)進士,授刑部主事,晉員外郎。以籌建甘肅貢院、尸諫慈禧太后名震朝野。有《攜雪堂詩文集》傳世,收聯(lián)八十七副。賞析:
引用《清聯(lián)三百副》評語與諸君共賞——『此聯(lián)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為一爐,思緒馳騁于上下,結構開合,意氣縱橫于南北。語言駢儷,長短句交錯,自對亦工巧。聯(lián)語雖長,讀來律動感卻很強,堪稱長聯(lián)佳構?!?p>篆刻□ 傅建國
歲月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