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文學家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堪稱千古名篇。相傳當年王勃寫此文時,最后一句為“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中間空了一個字。這引發(fā)人們諸多猜測,很多人試著填這個字,卻始終不夠恰當。
都督閻伯輿急忙下令:“快馬追上王郎,千金求其一字?!笔绦l(wèi)追上王勃說明來意,王勃一笑,說:“我將這一字寫在你手心,你定要握緊拳頭,見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則此字會不翼而飛?!笔绦l(wèi)得字返回后,立即找到閻伯輿在他面前伸開手掌。閻都督一看,掌心竟空無一字。
閻伯輿自語:“怎么會空空如也呢?”之后猛然醒悟:原來是“空”字。
這個“空”字漏得堪稱藝術,補得更為絕妙,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
清代有位書法家給慈禧太后題扇面時,寫的是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可由于緊張,竟漏寫了一個“間”字。慈禧太后以為書法家欺她沒有學識,便將這位書法家問罪,喝令推出去將其斬首。
書法家急中生智解釋道:“太后息怒!我這是用王之渙詩意填寫的詞?!闭f完當場斷句,念道:“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p>
慈禧太后聽了轉(zhuǎn)怒為喜,連連夸獎書法家的詞填得好,免其死罪,并賜酒給他壓驚。
民國初年,畫家郭禎給朋友繪桃花和黃鶴圖各一幅,并請書法家趙平題詩配畫。在桃花畫幅上,趙平誤將“人面桃花相映紅”中的“桃”字寫成“梅”字;在黃鶴畫幅上,又誤將“黃鶴樓中吹玉笛”中的“黃”字寫為“白”字。觀者無不為之惋惜。但趙老靈機一動,在“人面梅花相映紅”后補上一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在“白鶴樓中吹玉笛”后補上一句“黃鶴一去不復返”。觀者見了都為趙老的妙補拍手叫好。
20世紀末,河南郟縣三蘇園請國內(nèi)上百位著名書法家寫了一百八十余篇蘇軾的詩、詞、文,并刻碑成林。書法大師啟功先生也參加了這項活動,他揮筆而就的是蘇東坡的名句:“堆幾盡埃簡,攻之如蠹蟲,誰知圣人意,不在古書中?!辈恢喂剩K園最初收到的啟功手筆,“誰知圣人意”中的“知”字居然空缺!后來,啟功先生補上“知”字,并對身旁的人說:“在東坡面前,我確實是少‘知呀!”此語既坦陳題詞漏掉了“知”,更表明要像蘇東坡那樣求“知”的心跡,發(fā)人深思,意味深長,堪稱高妙。
費新先生一次酒后對客揮毫,寫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當寫到“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時,不留神漏掉了“話”字,旁觀者皆面露惋惜之色。費老拍拍腦袋連聲說:“酒后失話(言)!酒后失話(言)!”并在詩尾用小字補寫了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