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勇
最近,筆者現(xiàn)場觀摩了特級教師朱國榮的《抽屜原理》一課。朱老師教學設計精巧,貼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領他們一步步走向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片斷一:
師:今天我們學習《抽屜原理》。學過的同學請舉手。(大部分學生都舉手了)
師:請說說什么叫“抽屜原理”?
(無人舉手。教師問了幾位學生,大家都說不清)
【賞析:在幾乎全班都學過的情況下,朱老師直面現(xiàn)實,請了幾位學生讓他們說說對“抽屜原理”的理解。實際情況如朱老師所設想的那樣,學生難以用語言準確地敘述什么是“抽屜原理”。此時,本節(jié)課的價值就開始顯現(xiàn)了。】
片斷二:
師:今天我們的學習從一個三年級同學的問題開始。
師:“抽屜是敞開的”是什么意思?
生:小明能看見抽屜里鉛筆的情況。
師:小明的數(shù)學知識還不夠,面對這兩種選擇,他有點犯迷糊了:該選A 還是該選B 呢?
生:我選B。第一種最多能拿2 支,第二種是最少2 支。
生:選B。如果是從最少的情況來看,第二種每個抽屜放1 支筆,還剩1 支筆,老師不管放哪個抽屜,都有2 支筆,他是不虧的;如果老師在一個抽屜里放3 支筆,那他就賺了。
師:我們可以簡單地跟小明說:“如果選A,鉛筆數(shù)就不會變;如果選B,至少可以得2 支筆?!?/p>
師:誰來解釋一下?還有可能幾支筆?什么情況下有4 支筆?
出示:
師:我有個疑問,你們說至少2 支筆,這里(指上面第一種情況)不是有“0,0”嗎,為什么說至少2 支筆?
生:至少2 支的意思是小明得到的筆最少有2 支。
生:因為抽屜是敞開的,所以小明可以自己選,他完全可以選那個4 支的。
師:至少2 支筆,是不是要求每個抽屜里都是2 支筆?
生:不是。只要有1 個抽屜就可以了。
【賞析: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朱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感知規(guī)律的過程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材處理方式——先直接告知學生結論,再讓學生說理相比,朱老師這個情境的設置不可謂不巧妙——讓學生替小明做出選擇,他們必然要對兩種情況(尤其是第二種)進行深入的分析,展開積極的思考。在對關鍵的“至少”“總有一個抽屜”的理解上,朱老師的每一個追問都引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他們的思維不斷走向條理、深刻。教材上那個艱澀難懂的結論——“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 支鉛筆”被學生自然地習得;變與不變思想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了數(shù)學思想的魅力?!?/p>
片斷三:
師:小玲的作業(yè)正確率高,老師也要獎勵她,獎品是5 支鉛筆。
師:四人小組討論:1.老師一共有幾種放法?2.根據(jù)這些放法,你們建議小玲選A 還是選B?
這次選A 的占大部分。
師:為什么這次選A?
生:如果老師用(2,2,1)的方法,小玲只能拿2 支,而第一種方法她能拿3 支。
生:我選B。最不利的情況,選中的幾率只有20%,不虧不賺的幾率有40%,有利的幾率有40%,有利的比不利的多,所以我選方式B。
生:最不利的只有一種,其他四種都不會虧,所以我選B。
師:其他同學現(xiàn)在的想法呢?
生:我會選A。做最壞的打算,如果老師選2,2,1,那就對小玲很不利。
師:老師還沒放之前,你能確定老師一定是按2,2,1 放的嗎?
生:萬一老師真的放2,2,1,那還不如拿3 支走。
師:選B 有風險,但也可能賺。這下小玲犯糊涂了。選A 給自己留了保險,選B 就有得更多筆的希望。
出示:
【賞析:情境沒變,但是在經(jīng)歷前面的學習后,大部分學生第一次都選了B,這是學生思維的特點。部分學生意識到了數(shù)據(jù)變換帶來的選擇可能也會不同,紛紛拿起筆進行記錄。經(jīng)過討論、交流后,學生展開了精彩的理由論述。正如朱老師總結的那樣:選擇A 的給自己留了保險,選B的就有得到更多筆的希望。這樣的思考方式與實際生活中的很多情形(比如購股票)是極其相似的,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課的人文價值。】
片斷四:
師:至少放了幾個蘋果?
師:明明最少放1 個,你怎么說2 個?
師:至少放2 個的這個“2”是和“1”比出來的嗎?
生:不是。
師:觀察最多的那個抽屜,還可以是幾個?
生:3,4…10。
師:看來,這個2 是和3,4,5……10 比出來的,要看最多的那個抽屜。
【賞析:在這里,朱老師通過追問“明明最少放1 個,你怎么說2 個?”觸發(fā)了學生思維的誤區(qū),給他們造成強烈的認知沖突,引發(fā)其深刻思考,使他們對“抽屜原理”的理解走向清晰。例子雖簡單,但背后承載的數(shù)學思維卻很厚重?!?/p>
片斷五:
師:生活中有抽屜原理嗎?
生:13 個人,有12 個生肖,至少有幾個人在同一生肖。
(出示撲克牌。去掉大小王,還剩52 張,請5 位學生抽牌)
師:有抽屜原理嗎?誰解釋一下什么是抽屜?
生:至少有2 個人抽了一樣花色的牌。4 種花色是抽屜。
師:有沒有可能3 張重復?4張呢?5 張呢?
師:(呈現(xiàn)手機號碼)有抽屜原理嗎?有什么結論?(至少有2個數(shù)字相同)你能解釋嗎?
師:再接近生活一點,我看同學們就是一個個抽屜。任選3 位,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任選3 位同學,至少有2位同學的性別是相同的。
師:任選13 位同學,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至少有2 位同學的生肖是相同的。
生:我不同意,我們同班同學怎么可能有12 個生肖?。?/p>
師:對于你們班來說,至少有幾個同學生肖相同?對你們班來說有幾個抽屜?
……
【賞析:“抽屜原理”作為一種模型,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朱老師安排了“撲克牌游戲”“手機號碼問題”“生肖問題”三個內容。這三個素材的安排是極具深意的:一般情況下,它們都屬于物體個數(shù)比抽屜數(shù)多1 的情況,學生都能比較容易得出正確結論。但是朱老師偏偏在最后一個“生肖問題”上設置了一個學生容易忽略的前提條件:同班同學。很多學生掉進了“陷阱”,給認知造成了強烈的沖突。通過全班交流,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道理。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充滿張力,是一次驚險的追尋真理的“旅途”,也是從“學過”到“學會”的跨越?!?/p>
總之,朱老師直面學情,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思考、探究、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使他們對“抽屜原理”有了深刻的認識,真正從“學過”走向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