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集團總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600)
腎病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糖尿病并發(fā)癥之一,高血糖損害靶器官即為腎臟,如在此期間患者病情沒能得到有效治療,極易造成患者發(fā)生腎衰竭,臨床死亡率較高[1]。本研究針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加味四二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腎臟功能及免疫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糖尿病腎病癥狀。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永煤集團總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84例,隨機分為試驗組(n=42)與對照組(n=42)。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齡48~86歲,平均(64.82±10.74)歲。病程2~19年,平均(9.16±5.81)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時間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生化檢驗確診為糖尿病腎病;患者給予了解本研究內容后簽訂相關協(xié)議;通過《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型診斷為氣陰兩虛型,主癥:倦怠乏力、口干舌燥;次證:少氣懶言、面色無華、食少納呆、五心煩熱、肢體麻木、肢體水腫;舌脈:舌質淡、舌質暗紅、有瘀斑、瘀點、少苔、脈細或細澀。排除標準:其他原因腎損傷;治療依從性不足。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方式,給予患者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等藥物控制血糖,并控制患者飲食,給予患者低蛋白食物,控制患者血壓與血脂[2]。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實施加味四二湯與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模式,給予患者北京亞東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六味地黃丸(國藥準字Z20055055),口服3次/d,8粒/次,給予患者加味四二湯,方劑:黃芪、生地黃各30 g;川芎、當歸、女貞子、旱蓮草、柴胡、枳殼、香附、茯苓各10 g;赤芍6 g;甘草3 g[3]。上述藥物煎湯取汁,分為2份于早晚飯后15 min口服。上述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個月。
2個月治療后根據患者肢體麻木、腹脘滿脹、水腫、腰膝酸軟、消瘦、口渴等癥狀予以評分,0~5分,分數(shù)與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檢測患者治療后免疫功能相關指標,包括CD4+、CD8+、CD4+/CD8+水平。治療效果:患者糖尿病腎病癥狀完全消失,腎功能及免疫功能完全恢復為顯著;患者治療后蛋白尿癥狀基本改善,腎功能及免疫功能有所緩解為一般;上述效果未達到為無效;顯著率與一般率之和為總有效率[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糖尿病腎病是患者因血糖水平較高,導致患者腎臟血流動力學指標發(fā)生異常表現(xiàn),腎小球濾過及灌注水平升高,久而久之患者腎臟發(fā)生糖代謝紊亂,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細胞外部基質出現(xiàn)堆積現(xiàn)象[5]。糖尿病患者腎臟受到損傷后,其機體呈現(xiàn)出慢性炎性癥狀,在該種環(huán)境下,其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得以激活,各項炎性因子及免疫細胞活性增加,與健康人群相比,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存在異常波動,尤其是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等細胞,是患者腎臟功能的重要體現(xiàn),CD4+/CD8+與蛋白尿癥狀呈負相關。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主要癥狀包括肢體麻木、腹脘滿脹、水腫、腰膝酸軟等等,中醫(yī)在治療上述癥狀方面效果令人滿意。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腎病的根本原因為患者氣陰兩虛所致,極易導致患者腎精受損,從而疾病纏綿不愈,中醫(yī)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通過益氣養(yǎng)陰、利水補腎等方式[6]。本研究中給予患者加味四二湯與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其中加味四二湯通過中醫(yī)經典方劑四逆散、二至丸化裁而成,并在其中選用了四物湯相關藥物,結合六味地黃丸予以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其中,四逆散是臨床中疏肝健脾之良藥,能夠改善患者肝腎脾虛的癥狀,因糖尿病腎病源于腎臟功能,其根本治療之所卻在脾臟,通過平肝健脾可有效緩解患者腎精損傷之癥。二至丸是補肝益腎之良藥,該藥物具有滋陰、活血、補氣、溫陽等重要功效,能夠改善患者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癥狀。四物湯在臨床中應用十分廣泛,也是祛瘀理氣的常見方劑,尤其使用陰虛體弱的患者,做到在補血不滯血、行血不傷血的目標[7]。六味地黃丸是補腎圣方,能夠改善患者水腫、口渴、消瘦等癥狀,是消渴良方之一。同時,上述諸藥在緩解患者糖尿病腎病癥狀的基礎之上,能夠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并提高機體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水平,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加味四二湯與六味地黃丸加減模式在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方面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