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英
北京東城區(qū)史家胡同博物館里,一間四五平方米的小屋藏身其中,小屋正中央擺放著一臺觸摸屏電腦,四周懸掛著5臺音箱,此外別無他物。
點擊屏幕上的選擇鍵,音箱中會傳來別具韻味的老北京叫賣聲:“冰——糖葫蘆,喲呵!冰糖的,剛蘸的”“哎——沒有蟲的海棠哎,多給嘞”……跟隨著這些聲音,老北京胡同里小商販們走街串巷、吆喝買賣的場景,仿佛在人們眼前浮現(xiàn)。
小屋是癡迷于聲音藝術(shù)的秦思源打造的聲音博物館,收錄了上百種與老北京相關(guān)的聲音,按年代和季節(jié)分類呈現(xiàn),它以史家胡同博物館的“館中館”方式向公眾開放已有6年。
中英混血的秦思源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在聲音的維度中更好地感知自己所處的城市。
“在我們的城市空間里,聲音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它的存在。”秦思源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秦思源和北京城淵源頗深,情感也頗深。他的姥姥是民國女作家,史家胡同博物館所在院落曾是她的家宅舊居;他本人少時曾在北京什剎海武校學過武術(shù),參演過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功夫小子》,當過搖滾樂隊主唱,也當過藝術(shù)策展人,后來輾轉(zhuǎn)于中國和英國之間,從事和音樂及藝術(shù)相關(guān)的事業(yè),2002年回到北京定居。
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秦思源剛剛結(jié)束了一場在今日美術(shù)館進行的演講。他和眾多年輕人分享了多年來做城市聲音項目的心路歷程,還為現(xiàn)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聲音表演:將老北京的聲音采樣和城市噪音、電子鼓點等素材結(jié)合,編織出充滿力量的節(jié)奏,形成一曲時間的混響。
“全世界都玩鴿子,可是只有北京人會在鴿子的尾巴上綁一個哨,聽鴿哨聲?!?/blockquote>
“老北京民間文化和聲音之間的關(guān)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密切?!鼻厮荚从X得老北京的聲音極其豐富,一方面由于明清時期規(guī)定老百姓的建筑高度不能超過紫禁城,民居大都是平層和院子,因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特殊聲場,此外老北京物產(chǎn)豐富、生活講究,走街串巷的游販多,每一種叫賣聲都有自己特定的旋律,由此形成了豐富、有趣的聲音文化。
2005年,秦思源和幾位國外的實驗音樂家在前門大柵欄喝茶,一群鴿子在天空飛過,友人聽到空中傳來的鴿哨聲,驚訝異?!獮槭裁带澴影l(fā)出的是嗚嗚嗚的聲音?“全世界都玩鴿子,可是只有北京人會在鴿子的尾巴上綁一個哨,聽鴿哨聲。”秦思源說。
“凡放鴿之時,必以竹哨綴之于尾上……盤旋之際,響徹云霄,五音皆備,真可謂悅性陶情?!标P(guān)于老北京的鴿哨,光緒年間文人富察敦崇撰寫的《燕京歲時記》有如此生動的記載。
那次茶會觸動了秦思源的神經(jīng):為什么不去打撈、復原已經(jīng)式微或遺失的老北京聲音,重塑出更立體的北京城風貌呢?他覺得當今社會視覺媒體日益發(fā)達的同時,聲音的文化和作為文化的聲音卻在日漸式微,而實際上,聲音可以被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城市空間包含多元豐富的內(nèi)容,聲音就是其中之一,用聲音來記錄時間,在時間里流淌的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鼻厮荚磳Υ擞羞^切身體會:當他聽到北京的鴿哨聲,就會想起年輕時北京冬天的早晨自己躲在某個小平房里捂著被子窩在床上的場景?!跋褚粋€時間隧道,帶我回到過去的某個場景里,這是屬于每個人的特殊的感受?!?h3>必須有足夠的內(nèi)容
2013年,聲音博物館隨史家胡同博物館一起正式對外開放,這間小小的、獨特的“館中館”吸引了不少參觀的游客,但影響力并不大,它安居一隅,靜靜地存在著。秦思源本來還有更多的規(guī)劃,但此后4年,由于各種原因,聲音項目一度陷入停滯,直到2017年才又重新滾動起來。
當年,自媒體“收了”(Sola)播放了一段題為《秦思源:老北京胡同里的聲音收集者》的視頻,僅4分鐘,但網(wǎng)絡播放量達到4000萬。
2018年,秦思源出現(xiàn)在了白巖松主持的央視《新聞周刊》、湖南衛(wèi)視《快樂大本營》等電視節(jié)目中,聲音博物館和他本人一起,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媒體的曝光和公眾的關(guān)注,推動了聲音項目的進展。2018年底,秦思源的“聲坊”項目落地于前門大柵欄北京坊:公共區(qū)域的座椅中嵌入了他創(chuàng)作的聲音的播放裝置,游人坐在座椅上,可以感受到叫賣聲從身邊擦過,駝隊慢慢地由遠及近地走來,以及鴿子哨在天空的環(huán)繞聲,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時空深處。
秦思源對聲坊項目能落地于此感到欣慰,因為前門大柵欄是老北京百業(yè)興始處,游商聲音文化活躍,北京坊則既有老北京的歷史,又與新的當代建筑融合,是一處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與商業(yè)、藝術(shù)與生活相互交融的空間,和他的聲音項目頗為契合。
在和外界互動的過程中,秦思源收到了很多贊美聲和鼓勵聲,不過他一直覺得自己做得還太少、還不夠好。目前,他正在籌備個人聲音工作室,成立專門的團隊,也在積極尋找贊助,“必須有足夠的內(nèi)容和更新的速度和頻率,才能把量放大、鋪開,獲得更好的社會反響?!?h3>“希望大家都豎起耳朵”
事實上,收錄聲音、復原聲音是一件花錢又費力的事。秦思源以藝術(shù)家的標準要求自己,力求錄制每一個聲音都原汁原味,他說只有最真實的聲音,才能感動記憶也感動他的內(nèi)心。
錄制那個讓外國友人印象深刻的鴿子哨聲,便花了他三個月時間。因為錄的時候不能有車聲、人聲、裝修聲等雜音,市區(qū)里的養(yǎng)鴿人家就被排除了,幾經(jīng)周折,他最終在郊區(qū)找了一戶世代玩鴿子的人家完成了錄制,選用的麥克風專業(yè)范兒十足,“僅有耳朵眼大小”。
錄制駝鈴聲時,一開始他借來一個駝鈴,在錄音棚里模仿駱駝行走的節(jié)奏,晃動駝鈴錄了一版,但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接受這種敷衍的做法。他覺得,當年的駝鈴聲應伴隨著駝隊的腳步聲和駱駝的呼吸聲,于是跑到某攝影基地的小型“沙漠”里,以每頭駱駝每天1000元的價格,租了4頭駱駝組成駝隊現(xiàn)場錄制,才算作罷。
秦思源在北京大望路收錄聲音
2019年5月,秦思源會將近兩年新收錄的和老北京有關(guān)的聲音更新到聲音博物館中,一個和聲音相關(guān)的網(wǎng)站也將于近期上線。目前還有一家影視機構(gòu)在和他洽談一個電視系列片——在不同的城市里,通過他的視角去尋找當?shù)鬲毺氐穆曇簦故境鞘械奈幕?/p>
但秦思源最希望看到的是公眾的參與——從聲音的維度觀察、探索自己所處的城市,并通過他的網(wǎng)站與他人分享、討論,從而形成全球范圍的體驗。比如地鐵里刷卡機的滴滴聲,雨水流經(jīng)下水道的聲音,每個人都可以錄制,不需要任何藝術(shù)知識和背景。
他反復強調(diào),他收集聲音但并不癡迷于聲音本身,他喜歡的是聲音對記憶與情感的喚醒,從而引發(fā)更多人的共情互動。他說:“希望大家都豎起耳朵,更加敏銳地、敏感地、好奇地面對我們的都市生活。”
猜你喜歡My Dreams 閱讀(快樂英語高年級)(2019年8期)2019-09-10鴿哨 循聲一瞥 原來是它 北廣人物(2019年7期)2019-03-21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東方少年·布老虎畫刊(2019年12期)2019-01-14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CHINA TODAY(2018年3期)2018-04-08胡同兇案 小獼猴智力畫刊(2018年1期)2018-02-26鴿哨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2017年10期)2017-12-04鴿哨 中華手工(2017年11期)2017-11-23神奇的鴿哨 小獼猴學習畫刊(2017年10期)2017-10-31Hippie 校園英語·中旬(2016年8期)2016-07-09東明胡同 西湖(2016年9期)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