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影視業(yè)當下的重要技術話題是:5G、4K和AI(人工智能)。那么AI都會在哪些方面體現出來,行業(yè)中人又該如何利用好AI技術的最新成果呢?說到AI,當下最主要的成就是語音識別和面部識別。
有個機器能聽懂你的語言自然是很神奇的事情,當然當下的語音識別也只是能聽懂字面的意思,不能理解說話人的真正含義,而且也聽不懂方言及俚語。既然能聽,自然也能說,現在讓機器說話不是特別難的事情。電視臺最早引入的人工智能技術就是語音方面的,利用這一技術,可以讓語音機器人代替主持人工作。語音播報變得稀松平常,再不會發(fā)生公交公司為了報站名跑到電視臺、電臺找播音員專門錄制的情況了?,F在大概人工還能占據方言播報的優(yōu)勢,但這一領域很快也會被語音AI技術占領。許多電視臺、電臺的門面就是靠聲音好聽的主播立起來的,未來會有更多機器聲音變成臺音、臺聲,因為機器的聲音更加統(tǒng)一、固化,這種聲音更容易成為品牌化的logo印記。電視臺、電臺更樂意于用機器聲音來形成自己的品牌,因為根本不用擔心這個機器音跳槽。不過,聲音的產權保護恐怕很快會成為現實急切的需求。
面部識別技術在電視臺目前更多被利用在媒資管理上。通過面部識別能夠將臺里庫存的大量資料片中的人物一個個提出來,這個技術至少已經在我們的手機上實現了。各種品牌的手機都在搶著幫你處理手機照片中的人物,并把他們歸納總結出來,比如要找和媽媽的合影,就會方便很多。這個技術應用在電視臺媒資庫,比身份證比對要簡單太多了,我自己都很想從電視臺的庫房里把我曾經露過臉的節(jié)目都找出來,利用人工智能,相信這個需求很容易實現。我在給某臺做新技術顧問的時候,曾經想把面部識別技術帶到電視臺——臉部打卡。該臺的口號是:笑對人生,所以我建議采用笑臉識別,即來臺里上班,沒有笑臉是不允許進門和實現考勤打卡的。當然面部識別技術在影視行業(yè)中有大量的應用可能,特別是對明星的價值判斷,對劇情的表演評價等都有顯著影響。這一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者蠻多的,相信我們很快會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到其成果。
至于其他更深入的AI技術,不得不說有些是腦洞大開的。最近就有國際團隊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影視化重現人類夢境。我們常說影視行業(yè)是造夢的行業(yè),甚至美國一家知名影視公司的名字就叫作夢工廠,不過它只是一家傳統(tǒng)的影視制作公司,編劇寫劇本,導演指導拍攝表演……
來自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夢分析專家們則想用核磁共振和各種肌體反應記錄下人類的夢境,再通過設備記錄下人做夢時的肌體反應形成畫面。在1991年的世界末日科幻電影《直到世界末日》中,一種虛擬現實(VR)頭戴式設備被開發(fā)出來,讓盲人有了視覺途徑。夢境影視化技術若得以實現,拍電影就不用真的去拍了,只要做夢就能做出部影片來,這真的是人工智能在影視行業(yè)的終極表現。
我在英國讀書時,和面部識別心理學博士后的英國室友閑聊,他的課題竟然是通過大量研究——包括面部識別來探究上帝長什么樣子。我真的大吃一驚,居然有機構愿意花錢去支持這樣的項目。有一次他興沖沖地告訴我,他被“Discovery頻道”請去做訪談,談的就是“上帝的面目”話題。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判別出上帝長什么樣子,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人工智能可以拍出電影來呢?
影視業(yè)在這個世界上不過存在了一百多年,百年前的我們是不會相信影像能夠被記錄下來,讓后世人看到的。十多年前,我們甚至不會相信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的影像記錄者,早期的網絡視頻創(chuàng)業(yè)者也只敢喊出“人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的口號而已。如今人工智能技術正處于爆發(fā)期,它在改變行業(yè)的生態(tài),也在改變行業(yè)的游戲規(guī)則。如果說我們今天還只是停留在大數據收集整理上的話,那么下一步自然是人工智能對大數據的快速理解、認知、整合和再創(chuàng)造。
我們的夢會被制作出來,我們的理想也應該會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