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南方
有一天我跟父親坐在一起說閑話,不知怎么說到蕎麥,想起老家的一個人。他出門掙了大錢回來,忽然不會說本地話了,一口普通話,喊了多年的“爹”不喊了,喊“爸爸”。他一喊“爸爸”,他爹就吐一口唾沫,“呸”一聲。有一回,他背著手和他爹下地,一地的蕎麥真好看。他問:“這個紅稈稈、綠葉葉,長黑籽籽的東西叫啥呢?”他爹一聽就來氣,舉起扁擔(dān)要打他。他突然想起來了,說:“別打,等下子把我打到蕎麥地里去啦。”
講完這段,父親笑著說:“這是別人作踐他的?!辈贿^,蕎麥稈燒成灰,能熬好堿。話題忽然就轉(zhuǎn)到了草木灰堿,很有意思。
在鄉(xiāng)下,草木灰是好東西。舊時洗衣服,要拿個棒槌捶,砰砰砰,污漬就出來了?!伴L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人們不是在洗衣裳,是在捶衣裳。那時的衣服洗了之后,得用米水漿一下,這樣挺括一些,不過收衣服時也得捶一下,好收拾。
我年少時見母親洗衣服,總要用口袋裝些草木灰,領(lǐng)口、袖口、前襟、褲面這些關(guān)鍵的地方,撒一把草木灰揉搓一陣兒,碼好,過一會兒再洗,蕩掉灰水,洗得干干凈凈。
南米北面,做面食離不開堿。蒸饅頭、烙鍋盔得發(fā)酵面,但酵面一般都有點(diǎn)兒酸味,得用堿來中和,這樣才是正味。至于面條,加點(diǎn)兒堿,吃起來筋道。南方人做米粑,有時也用堿。泡米時,弄些草木灰一起泡,等到米變黃,沖掉草木灰,磨漿上蒸籠,一個貴州朋友說:“好吃得要死!”
從前的紅白喜事,去幫忙的人都要帶些草木灰,鍋碗瓢盆、筷子調(diào)羹、桌面都得洗刷,草木灰水得準(zhǔn)備充足,洗不干凈,怎么待客?(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