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永鳳
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說:“秦世不文?!币驗榍爻瘔勖蹋质┬形幕瘜V?,所以留下來的文字少得可憐。到了漢代,雖然奉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其作為我國第一個統(tǒng)一強盛的帝國,特別是在西漢統(tǒng)治的近四百年間,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從創(chuàng)始到鼎盛,再到中興,十分繁榮。
呂不韋(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
衛(wèi)國濮陽人,戰(zhàn)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呂氏春秋》的宣傳妙招
《呂氏春秋》成書于秦統(tǒng)一六國前夕。呂不韋當秦國丞相時,為了與“春秋四君子”爭個高下,廣招門客,但求著書立說,永垂青史。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令三千門客集體開寫,所得文章五花八門,古往今來、天地萬物、士農(nóng)工商等無所不包。他又請專人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綜合成書,取名《呂氏春秋》。為了擴大影響,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策略:把書掛在咸陽城門之上,聲稱誰能改動一字,即賞千金。消息傳開后,各國人士蜂擁而至,卻無一人改動一字,大約是敬畏呂丞相權勢的緣故。不過此舉確實讓呂不韋和《呂氏春秋》聲名遠播。
當然,呂不韋超越時代的經(jīng)商頭腦遠不止于此,他“奇貨可居”的觀點背后又是另一個更精彩、更傳奇的故事了。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
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焚書坑儒”者最終坑了自己
嚴格說來,李斯是大一統(tǒng)的秦朝唯一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文人。他的《諫逐客書》鋪陳排比,縱橫議論,邏輯性強又富有文采。記載始皇帝巡游封禪的刻石銘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渾樸莊嚴,氣魄雄偉??删褪沁@樣一位飽讀詩書的“秦代第一大筆桿子”,向皇帝提議“焚書坑儒”,給中國文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后來,秦始皇在巡游時暴卒于沙丘,宦官趙高脅迫李斯發(fā)動“沙丘之變”,二人合謀篡改了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新帝。第二年,李斯就為趙高所忌,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夷三族。論其生平,有才能卻重私欲,權詐機變,悲慘收場。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年-約公元前90年)
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巨人”著就“史家絕唱”
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這位偉大的史學家在精神上、性格上、思想上都是一個傲岸不屈、不可摧毀的巨人。但歷史上意志堅定的人有很多,為什么只有司馬遷成為“太史公”?
據(jù)說司馬遷祖上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其父司馬談也是漢武帝的太史令。少時的司馬遷既有家學淵源志在記史,又師從博士大儒刻苦讀書;既“耕牧河山之陽”體會民間生活,又逢盛世繁榮,見聞豐富。約20歲起,司馬遷在讀萬卷書的基礎上行萬里路,開始了為期兩年多的全國漫游。這是一次為寫史做準備的實地考察,為他帶來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在汨羅江邊高歌《離騷》,痛哭流涕;他在韓信故鄉(xiāng)探問“胯下之辱”;他在曲阜與儒生一起攬衣挽袖,學行古禮;他在孟嘗君的故鄉(xiāng)薛城,走街串巷,考察民風……不放過任何一個了解歷史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存留于人們口碑上的故事。
如果沒有司馬遷,就沒有《史記》的問世;如果不是為了寫《史記》,司馬遷在受刑后就可能不堪屈辱而死了。司馬遷與《史記》,相依為命。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約公元前118年)
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的杰出代表,后人稱之為“賦圣”和“辭宗”。
“犬子”乃人生贏家
賦,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是漢代最重要的文學樣式。司馬相如則是公認的賦論大師。在整個《史記》中,專為文學家立的傳只有兩篇:一篇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并且在《司馬相如列傳》中,司馬遷全文收錄了他的四篇賦、四篇散文,以致《司馬相如列傳》的篇幅大約相當于《屈原賈生列傳》的六倍,可見司馬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地位。
而與司馬相如的才情一樣流傳千古的,還有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他們不拘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的果敢行為,遠在公元前就演繹了自由戀愛的愛情經(jīng)典,被譽為“世界十大經(jīng)典愛情之首”。
司馬相如小時候的乳名叫“犬子”,難登大雅之堂,他長大后,因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當司馬相如因賦成名,愛情事業(yè)雙豐收,“犬子”一名也不斷為人所知,人們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郎為“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