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癡女王
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審美眼光變了,現(xiàn)在能夠吸引我的女明星,基本都在30歲以上。
日本的石原里美算一個。
她以前20+時拍的偶像劇,我不怎么愛看。
那部被視為撩漢經(jīng)典的《失戀巧克力職人》,我只覺妒火中燒,心想這個女生怎么這么婊。
倒是她30+以后接的戲,顯得順眼多了。
《校對女孩》里那個對工作永遠充滿熱情的河野悅子,曾被我當作職場典范,寫在各種勵志文里。
《非自然死亡》更進了一步,演法醫(yī)的石原里美頂著一個黑眼圈,為各種尸體解剖忙得焦頭爛額。主角雖不是一個時尚女性的設(shè)定,但在我心中,那個說出“法醫(yī)也是代表未來的工作”時的石原里美,反而更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后來看了一些采訪才知道,石原里美也是在30+才找到自己的路,以前她是經(jīng)紀公司的傀儡,演什么戲穿什么衣服都是公司說了算。
直到她的少女時代結(jié)束,少女雜志再也看不上她,石原里美才等到改變自己的機會。
她停工去紐約游學、去戲劇工作坊學習、挑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都是她一點點的自我覺醒。
她多次強調(diào),現(xiàn)在她在網(wǎng)上走紅的妝容、打扮,其實都是她自己發(fā)明的。每天晚上,她都會擼妝擼到次日凌晨一兩點,就為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唇色、眼影、腮紅……“現(xiàn)在變好看,是因為有自我意識在里面啦?!?/p>
因為找到自我而變漂亮,日本有石原里美。
中國這邊,我年紀越大越欣賞的女演員,則是佘詩曼。
小時候看TVB,對阿佘真的談不上是多有感情。第一部《雪山飛狐》,苗若蘭,雞仔聲,說話有氣無力的,讓我對她花瓶的形象根深蒂固。
有將近五年時間,我都覺得阿佘是沒演技的。直到2004年的《金枝欲孽》,她用爾淳這個表面小白兔內(nèi)心復(fù)仇女王的雙面角色,打破了我的成見。
爾淳是我最愛的TVB女性角色之一,也就是這個角色,讓我驚覺,咦,原來佘詩曼演技進步了那么多。
再后來,我注意到她,是《延禧攻略》。大家都夸黑化的嫻妃完爆女主魏瓔珞。
我更喜歡的,倒是她戲外的采訪,淡定自若、神采飛揚。記者問她,你覺得《延禧攻略》里最漂亮的是誰?阿佘答,當然是我啦。(完全沒有客氣的意思)
記者又問,那你覺得你在宮斗里可以活幾集?佘詩曼哈哈大笑,對鏡頭拋了個媚眼說:我肯定可以活到最后啦。
這一份自信,沒有一定的底氣,還真是說不出來。
在我看來,石原里美的自我、佘詩曼的自信,都是30+女演員最吸引人的地方。
畢竟人生是活出來的。20+的漂亮,是膠原蛋白,是青春活力,是陽光燦爛。但30+以后的臉,則完完全全是過去幾十年的經(jīng)歷。
就像石原里美和佘詩曼,她們?yōu)槭裁丛?0歲、甚至40歲以后反而可以走上事業(yè)新高峰?不就是過去幾十年,都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從未對那些攻擊、質(zhì)疑的輿論退縮過半步。
“不是男人靠不住,而是無??坎蛔??!蔽蚁矚g佘詩曼這一句。
活到30+了,我們總該明白,人生只有自己靠得住。
少女期的美貌無法持久,接下來想活得精彩,記得給自己多添加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