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今年1月1日,《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明確垃圾分類做得好有獎勵、違者將被罰款。
我市垃圾分類實施情況怎么樣?實施起來有什么難度?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走訪調(diào)查。
垃圾分類“分”不動
在江北區(qū)北濱路金砂水岸小區(qū)里,每層樓都擺放著三個顏色不一的垃圾桶:綠桶放廚余垃圾,藍桶裝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統(tǒng)一放進灰桶。小區(qū)的告示欄上,張貼著垃圾分類的辦法、垃圾隨地傾倒的危害、垃圾收集運輸?shù)囊蟮葍?nèi)容,方便業(yè)主了解學習。
2018年初,重慶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同時,以“干濕分類”為突破口,推進以餐廚垃圾、園林垃圾、果蔬垃圾等易腐垃圾為重點的資源化利用工作,全面開展餐廚垃圾治理,并將易腐垃圾收運范圍擴大到農(nóng)貿(mào)市場、大型超市及垃圾分類試點小區(qū),全面提高易腐垃圾收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作為垃圾分類的試點小區(qū),金砂水岸與廊橋水岸兩個小區(qū)一年收集可回收垃圾約76噸,廚余垃圾則達到350余噸。
廚余垃圾,也被稱為“濕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chǎn)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
為了鼓勵更多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這兩個試點小區(qū)實施了“分類換積分”的辦法:每一個垃圾袋都有一個二維碼,對應一戶住戶;保潔人員取走分類垃圾,掃描袋子的二維碼后,住戶就能獲得一定積分,例如1公斤報紙可獲14分、1公斤塑料瓶可獲16分等;住戶可用這些積分兌換香皂、牙膏、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
“簡單分一下垃圾的種類,就能換得獎品?!痹诨顒拥拇碳は?,市民王瑾對垃圾分類有著很高的積極性。
但讓王瑾深有感觸的是一次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在活動中,江北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作了科普知識講解:“一噸廢紙可以生產(chǎn)品質良好的再生紙800千克,也就是說,經(jīng)過對廢紙的回收利用,我們能少砍17棵大樹?!?/p>
“所有垃圾全裝在一個垃圾袋里,那它們只能是垃圾。但進行分類后,回收利用其中一部分,就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價值?!蓖蹊f。
市城管局數(shù)據(jù)顯示,主城區(qū)產(chǎn)生城市生活垃圾約10300噸/日,易腐垃圾單日收運和資源化處理量已達2000噸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20%。目前,全市建成運行城鎮(zhèn)生活垃圾處理場60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然而,從擺放了分類垃圾桶的區(qū)域來看,真正實現(xiàn)垃圾分類的只是少部分。絕大多數(shù)的分類垃圾桶里,依然是各種垃圾混裝。
在分類垃圾桶剛擺上街面時,家住南岸的李詩韻還覺得很新鮮,每次丟垃圾前,都會仔細看看垃圾桶上的標注,再分門別類將垃圾投入對應的桶里。但時間長了,看到好多人都是隨手將垃圾丟進桶里,從不分類,她也就覺得沒必要了。
“垃圾分類確實是好事??赡壳扒闆r是,即使我們分類投放,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收集垃圾時也是‘一鍋端?!痹诶钤婍嵖磥恚诸惒还馐且谕斗怒h(huán)節(jié)進行分類,還要保證在運輸和處理環(huán)節(jié)的分類,“即便建立和完善了垃圾分類設施,并讓住戶們養(yǎng)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但運輸時混裝在一起,處理時又一同處理,垃圾分類也是形同虛設。”
垃圾分類有了“辦法”
設置了垃圾分類設施,也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機制,可為什么垃圾分類實現(xiàn)起來依然難?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垃圾分類在不少城市已推行多年,但在實際操作中都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垃圾回收利用率偏低、有害垃圾處理設施不完善、垃圾分類收運處置標準體系不健全、市民垃圾分類意識和習慣還需進一步養(yǎng)成等。其中,對于收運處置問題來說,通常是“末端決定前端、習慣決定效果”。在進行垃圾處理時,從末端推至前端實行垃圾分類,居民形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就能減少二次機械分揀的工作量,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末端處理設施不完善,居民一旦發(fā)現(xiàn)分類后的垃圾最終還是混裝收集、處理,就會對垃圾分類失去熱情。
市人大代表熊敏一直對垃圾分類問題十分關注。
“隨著城市體量擴大,生活垃圾產(chǎn)生量也迅速增長,改變垃圾處理方式,實現(xiàn)垃圾無害化和最大限度的減量化、資源化,已成為趨勢?!痹谑形鍖萌舜笠淮螘h上,熊敏曾建議,主城區(qū)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步伐應該加快。
熊敏說,目前,重慶對垃圾處理和分類方面的宣傳較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處理方式,對于垃圾分類的好處與意義也缺乏一定了解。
“分類投放垃圾是居民責任,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均是政府責任?!毙苊粽J為,要規(guī)范和完善法律保障體系,在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通過制定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形成一套關于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處理的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
早在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江北區(qū)代表團曾提交了關于在全市推廣垃圾分類的建議,對如何推廣垃圾分類提出了具體思路,呼吁出臺專門的垃圾分類考核辦法,明確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責,細化考核評分標準,正式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各區(qū)縣、部門的績效考核中。
2018年11月,大家“千呼萬喚”的《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發(fā)布,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該辦法提出,生活垃圾按類別分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與以往的垃圾混合相比,垃圾分類對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要求都更標準化和精細化,對設施設備的要求也更高。
而在法律責任方面,辦法對不同情形下的懲罰標準作了細化。
單位和個人未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對單位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200元以下罰款。
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運輸單位未在車身顯著位置標明所運輸生活垃圾類別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
目前,《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相關的宣傳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不少人期待,該辦法能逐步解決目前垃圾分類存在的投放、收集、運輸?shù)葐栴}。
市城管局表示,為了確保生活垃圾分類規(guī)范實施,還需要結合實際,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和相關技術標準。
該辦法的施行,也加速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進程。
比如,目前市級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已基本實現(xiàn)全覆蓋,相關區(qū)級黨政機關強制分類工作正有序推進;主城區(qū)23個鎮(zhèn)街正開展試點示范片區(qū)建設。
計劃到2020年,我市主城區(qū)實施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的鎮(zhèn)街比例將達到50%,主城區(q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達到35%。
然而,要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必須要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及收運處置體系,特別是生活垃圾分類的設施設備建設,這些都離不開財政的支持。
《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提出,市、區(qū)(縣)政府是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領導機關,負責統(tǒng)一領導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明確規(guī)定,市、區(qū)(縣)政府應當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納入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所需經(jīng)費納入本級預算。
也就是說,生活垃圾分類所需經(jīng)費由政府買單,老百姓不會因此多花一分錢。
“垃圾分類,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笔谐枪芫窒嚓P負責人稱,垃圾分類的目標是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路徑是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置。
如何讓垃圾分類真正分得開?
市城管局表示,這也是辦法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將細化措施,加強考核督辦;同時突出重點,完善分類體系,按照分類要求,健全完善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收運體系,確保生活垃圾做到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特別是廣泛組織鎮(zhèn)街、醫(yī)院、學校開展垃圾分類試點。
據(jù)介紹,我市將加強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建設,比如: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配備滿足垃圾分類作業(yè)和清運需要的專用收運車輛,鼓勵采用“車載桶裝”等收運方式,建立符合環(huán)保要求與分類需求的垃圾分類貯存和收運系統(tǒng),避免垃圾分類投放后重新混裝收運。
同時,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xié)調(diào)的回收體系,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yè)和大型環(huán)衛(wèi)企業(yè)聯(lián)合,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鼓勵在公共機構、社區(qū)、企業(yè)等場所設置專門的分類回收設施。
要讓垃圾分類成為日常生活習慣,下一步,我市也將以學校教育為重點,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社會參與和支持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引導市民自覺、科學地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我們要堅持長期的、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工作?!毙苊粽f,一方面要把環(huán)境意識滲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為中;另一方面,要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指導,通俗地向居民講解各種生活垃圾的處置方式及原則,使垃圾分類深入每個居民的生活,使垃圾分類成為習慣。
此外,垃圾分類看似簡單,卻是一項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置等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只要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掉鏈子”,就可能“全盤皆輸”。對此,熊敏建議,推廣各種垃圾回收利用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如新型可降解的垃圾分類回收袋、適合家庭和辦公室進行垃圾分類的廢物箱等,垃圾車輛、箱桶、垃圾處理設備等也應該多投入一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垃圾分類投放和收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