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科學報告對吃魚給出很多建議。
每周吃2次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比如沙丁魚、三文魚、鳳尾魚、鯡魚、罐裝低汞金槍魚等),只要每周食用1~2份(一份的量約成人整個手掌心,4~7歲兒童約減半)或總量達到8盎司(8盎司=227克),就能降低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心源性猝死的風險。
其實,AHA從2002年開始,就提出了膳食攝入Ω-3脂肪酸對某些心臟疾病的保護作用。而這次的更新,較2002版相比,提供了更多近年來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得出的可靠數(shù)據(jù),比如每周吃1~2次深海魚的患者,心源性猝死風險比不吃魚的低50%;用深海魚來替代日常飲食中來自其他肉類(尤其是紅肉)的蛋白質(zhì),在熱量都為3%的情況下,可以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1%;相比于烤魚等烹調(diào)方法,“炸魚”最不健康,每周吃一次炸魚會將心意風險升高48%。這些魚對心力衰竭和降血壓有效嗎?不好說,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缺乏足夠的數(shù)據(jù)支持。而且,如果攝入量超出每周推薦量(也就是8盎司),并不會給我們的心臟帶來更多獲益。
此外,還有一部分肉食性大體型深海魚體內(nèi)蓄積的汞比較多,因此不建議孕婦食用,以免對胎兒的神經(jīng)發(fā)育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比如產(chǎn)于墨西哥灣的方頭魚、藍鰭金槍魚等。根據(jù)FDA提供的數(shù)據(jù),同時結(jié)合AHA推薦,海魚中的鳳尾魚(鳀魚)、鯡魚、鯖魚、沙丁魚、三文魚、白金槍魚(罐頭)等;淡水魚中的鱒魚,都是汞含量相對較低且Ω-3脂肪酸相對較高的選擇。此外,牡蠣、藍貽貝、魷魚也都含有比較高的Ω-3脂肪酸。
(劉遂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