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犖
《地久天長》導演王小帥和主演王景春、詠梅在柏林電影節(jié)頒獎現(xiàn)場
我從《闖入者》之后就開始籌備《地久天長》了。2015年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開放二胎了,這和我一直構(gòu)思的劇情很貼切,所以我就開始創(chuàng)作《地久天長》。2015年要找到廢磚房不容易,要把它先恢復出來再說,這是一個慢慢建立信心的過程。
做這樣一個有很大時間跨度的影片,我希望引起中國老百姓的共鳴。我對電影節(jié)和市場都沒有過多考慮,因為還不知道能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品質(zhì)。但我們努力要做好。搭建場景和細節(jié)花了很多精力,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電影,這就是生活,我們帶過來的是撲面而來的生活。這個生活是我們中國觀眾第一時間都能接受的,比如場景的轉(zhuǎn)變并沒有提示,觀眾就能感受到這個氣息。
《地久天長》從時間上跨度三十年的體量,從一個人的二十幾歲到將近六十歲,空間跨度從中國的北方到南方,上千公里的跨度,用線性來講的話,可能三五個小時也講不完。相反,我想一個人的一生可能在時間線上都已經(jīng)寫好了,我們只需要從更高的角度把它在這個時間線上發(fā)生的一切,拿過來呈現(xiàn)出來就行了。所以我打破時間線,把他們幾十年的遭遇當成他們一生的一個縮影來寫,時間的跳躍,或者非線性的講述是有利于這個敘述的。一切都是為了電影和所敘述的事情、情感去考慮。
《地久天長》側(cè)重于展現(xiàn)三十年中國社會變更中家庭以及情感關(guān)系的變遷。時間洪流下,一切都在改變,但善良和希望一直都在。我希望本片故事中的家庭成為中國社會在過去三十年中的一個縮影。
視角的變化實際上也是對這個題材審視的變化,我之前的三個電影是我的個人經(jīng)驗,所以有更多的個人視角,而《地久天長》是更廣闊的視角,而非我自己的經(jīng)驗。這樣一種命運的、家庭的轉(zhuǎn)變和社會的起伏,是千千萬萬家庭中都存在的,有更廣闊的共性和共情。
這其中的主人公,耀軍、麗云夫婦就經(jīng)歷了個人的打擊,孩子的失去、下崗,而后慢慢遠離主流,變成了一個邊緣化的群體,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工人群體。另外一對到南方去再回來的夫婦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當時一部分國企工人下崗或者丟了鐵飯碗后,早早下海主動投身到社會的變遷和浪潮里面,離開體制。而像英明和海燕,他們就是純體制里的人,隨著體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三對夫婦代表的是不一樣的人群。
耀軍和麗云因為失去了自己的親生孩子,生活產(chǎn)生了巨變。他們離開了家鄉(xiāng),但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和觀念,他們非??释彝サ耐暾?,所以很自然地希望收養(yǎng)一個孩子,雖然不是血親關(guān)系,但是希望組成一個他們認為的完整的家庭,努力跟命運抗爭,希望好好生活下去,這都是中國人頑強和善良一面的體現(xiàn)。
我常常想,面對湍急的社會變革大潮,當悲劇降臨到像本片主人公麗云和耀軍這樣善良的普通人身上時,他們該如何應(yīng)對自己的生活呢?人只有一生,你只能活一次,而一次傷痛可能就會影響你一生。對于我們這部電影中的人物來說,他們幾乎用掉了一生的時間去告別早逝的兒子,告別他們逝去的青春,而對于將來,我相信希望還在。
片中人物面對命運是一種隱忍寬容的態(tài)度,這種善良的美德從何而來?
可能跟自身成長的環(huán)境是息息相關(guān)的,我碰到的長輩們,那些叔叔阿姨,他們都是很慈悲的,都對你很好,所以你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受到熏陶。甚至你看到他們遭遇了很多不幸,但依然還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這些東西都是我能感受到的一種寬容和善良慈悲。
我常常想,面對湍急的社會變革大潮,當悲劇降臨到像本片主人公麗云和耀軍這樣善良的普通人身上時,他們該如何應(yīng)對自己的生活呢?人只有一生,你只能活一次,而一次傷痛可能就會影響你一生。對于我們這部電影中的人物來說,他們幾乎用掉了一生的時間去告別早逝的兒子,告別他們逝去的青春,而對于將來,我相信希望還在。
一個人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他們還能夠活下來,還能夠堅忍,還得寬容對方,這是很了不起的,這是我的理想。所以我想把這樣的福報放在電影里,讓這樣的福報擴散出去——要寬容善良,不要勾心斗角的詆毀。當然,如果你不幸地接觸到一個都是壞人的環(huán)境,會有不—樣的人生軌跡。我覺得我很幸運。
對于影片的結(jié)尾或者說停止,是人們把它當成一個有結(jié)構(gòu)性的電影來看待,但我覺得,這其實不是一部電影,這是生活。
看的時候其實是在體會生活撲面而來的細節(jié)和味道,成為生活里流淌的東西,而生活在里面的人還活著。像電影里的劉耀軍和麗云他們還活著,他們還得繼續(xù)尋找他們活下去的動機和快樂——等到孩子再回來的時候,隨著孩子長大,從十幾歲長到二十幾歲,重新回看自己的人生,重新想自己的養(yǎng)父養(yǎng)母,想法會跟叛逆期不一樣,人會改變,到那時他們就變成一個非血緣關(guān)系組成的、大家認為的、完美的家庭,但這個完美的家庭其實是令人心酸的,這其實是一個帶有心酸的大團圓,不是真正的好萊塢式的大團圓,是對生活發(fā)出探究和疑問,是微笑著流淚的大團圓。
在中國電影的環(huán)境里,去制作這樣的電影需要耗費的財力要大于國外。因為城市變化太快了,什么都被摧毀了,要恢復過去的場景是很困難的。能夠把這部《地久天長》做完,其實已經(jīng)很精疲力盡。這樣的大格局、這樣的跨度、這樣的構(gòu)想再做三部,真的要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或者投資環(huán)境,大家樂意去支持和做這樣的事情,做一些扎扎實實的東西,才有可能。我不能夠說我會不會食言做完“家園三部曲”。
中國現(xiàn)在的發(fā)展很快,像猛獸一樣往前沖。需要停下來,把過去梳理好。我覺得要把這些記錄下來,所以得做這樣的電影?;钸^了不能像囫圇吞棗一樣就過去了,多可借。
我每次做的其實都是當下性的,但是因為你們年輕,會覺得王小帥的電影好像拍的是過去。當然除了像《青紅》《我11》這樣,是帶有一定的小小的歷史的距離,但實際上對我來說那根本不是距離,只不過因為你們年輕就覺得是距離。你比如說真的是找到一個老者去說民國的時候,對他來說是前半生,我們老覺得好久,所以說我們要用更寬的歷史眼光來看待這些。
《冬春的日子》你們覺得是不是很老,但是并沒有回到過去,這個片子有時間的連續(xù)性,它最后的結(jié)束是在當下。我是覺得過去的這番東西越來越重要,中國現(xiàn)在的發(fā)展真的太“可怕”了,有的時候通過電影也好,哪怕通過一些人呼吁也好,真的多停下來,把過去先梳理好,別忙著往前跑。
《地久天長》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