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義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李時珍出生在明代一個醫(yī)學世家,祖父、父親都是醫(yī)生。他自幼也喜歡醫(yī)學,長大后當上醫(yī)生,并鉆研醫(yī)學,成為我國著名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
李時珍走出家門,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對照、辨認藥物。除湖廣外,他先后到過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程達兩萬余里。他閱讀了大量的古代醫(yī)學書籍,一邊讀,一邊認真做筆記,并且到處訪問醫(yī)生、老農(nóng)、漁民和獵人,收集民間治病的驗方、土方,還親自去荒僻的深山里采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chǎn)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干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嘗,判斷藥性和藥效。就這樣,他歷盡千辛萬苦,積累了大量的醫(yī)藥資料。
李時珍從30多歲動筆,到54歲才把《本草綱目》初稿寫出來。以后又連續(xù)修改了三次,到了61歲,這部190多萬字的大書才全部寫完。
李時珍把自己嘔心瀝血之作分享給后世,福澤后人,直到現(xiàn)在,《本草綱目》仍是世界醫(yī)學的一部重要文獻,也是我國對世界醫(yī)學發(fā)展做出的偉大貢獻。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quán)貴交往,喜歡到處欣賞山水。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激發(fā)了他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情感,于是,他從小便立志要游遍名山大川。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自己的游歷、考察生涯,前后經(jīng)過32年,足跡北至燕晉,南達云貴和兩廣,名山大川幾乎沒有不到過的。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無論多么疲勞,無論在什么地方住宿,都堅持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記錄下來,以便分享給后人。他寫下的游記有240多萬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來的經(jīng)過后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記》。這部書40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融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素材解讀
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我們?nèi)匀皇歉饔幸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崩顣r珍、徐霞客不計個人艱辛,將畢生所作分享給世人,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