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玉溪市關工委執(zhí)行主任、市特殊學校名譽校長劉邦元在“六一”前夕到玉溪市特殊學校慰問學生
劉邦元是云南省玉溪市關工委執(zhí)行主任,2005年他從玉溪師范學院黨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休,2006年2月,經市委領導動員,他又毅然接受組織安排,走上了玉溪市關心下一代的工作崗位。
在他的帶領下,玉溪市關工委實現(xiàn)了組織建設“網絡化”、隊伍“多樣化”、工作“規(guī)范化”、管理“制度化”、活動“經?;?、成果“品牌化”、工作“保障化”、思想作風“優(yōu)良化”的“八化”目標。形成了少年軍校、“關愛”夏令營、殘疾少兒困難家庭“生產自救”、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學校等工作品牌。
2010年,劉邦元榮獲中國關工委“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表彰;2010年,被云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云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個人突出貢獻獎; 2015年,榮獲云南省關工委、云南省關工委基金會突出貢獻獎;2016年9月,被玉溪市委老干部局評選為玉溪“最美老干部”。
為了圍繞中心開展工作,服務大局,他堅持在調查研究中出思路。在他的牽頭組織下,2010年,玉溪市關工委對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進行深入調研,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引起市委領導的重視。
2012年,他深入部分縣區(qū)的山區(qū)寄宿制學校調研以“五小”(小菜園、小豬廄、小基地、小賣部、小科技)工程為載體的勤工儉學活動,呼吁在山區(qū)民族貧困學校開展學生社會實踐體驗活動,所得收入可改善貧困學生學習、生活條件,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已開展活動的學校都得到了財政資金支持。
2012年至2013年初,他牽頭組織基層調研后,思考著為青少年辦幾件實事、好事,并向主管領導匯報,于2014年爭取到了100萬元資金:投入50萬元,在9個縣區(qū)的寄宿制學校建立10所“留守兒童之家”,為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服務;投資50萬元,在9個縣區(qū)幫助81戶殘疾兒童困難家庭開展“生產自救”,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加工、運輸?shù)刃袠I(yè),增加家庭收入,支持殘疾人子女完成學業(yè)。同時,他還多方籌資10萬元,在5個“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學?!鼻嗌倌曛虚_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隨后,他又協(xié)調多部門,努力為農村留守兒童建設能夠學習文化知識、開展文體活動、進行心理疏導的溫馨家園。目前,玉溪市在7縣2區(qū)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23所,共投資102萬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3.5萬多人;幫扶87戶殘疾少兒困難家庭開展“生產自救”,共投入幫扶資金51.5萬元;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學校8所,共協(xié)調資金13.4萬元。為使農村“留守兒童之家”、殘疾少兒困難家庭開展“生產自救”、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學校工作常態(tài)化,他爭取到每年10萬元的維持費用,已列入市財政預算。
他積極主動爭取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從2007年至今,每年從市財政安排21萬元專項資金,救助家庭困難未成年人就學,11年來,共救助困難家庭未成年人4000多人,并已形成了長效救助機制。自2008年至今,他堅持開展“愛心圓夢大學”救助活動,共幫助15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他還先后向有關部門、社會愛心人士籌資32萬元,為邊遠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學校建立“愛心書庫”16個。自2012年,他堅持每年元旦、“六一”慰問貧困山區(qū)特困兒童,共走訪27所山區(qū)小學及玉溪市特殊教育學校,慰問183名特困品學兼優(yōu)的留守兒童、孤兒、殘疾學生,投入慰問金4.42萬元。
為實現(xiàn)關愛夢想,他只爭朝夕在崗位,心底無私天地廣。主持玉溪市關工委日常工作的他,和在職同志一樣上下班,很多時候,還把工作帶回家。稍有空隙,他就下基層,甚至村(居)民小組調研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雖然他的老伴近4年來身體不太好,再加上做脊柱矯正時傷了神經,造成走路不便,時有疼痛,需要有人照顧,他自己也患有兩種慢性病,但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了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他克服困難,全身心地投入到關愛事業(yè)上。
在主持市關工委工作的11年間,他走遍了全市7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農場),164個村委(社區(qū)),103所市關工委確定示范校(園)、重點聯(lián)系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校,50所家長學校,39個組織建設重點聯(lián)系點,26個農村(社區(qū))青年“講政治、育新人,學科技、奔小康”示范點,45個農村重點聯(lián)系點,25個社區(qū)重點聯(lián)系點。
在關工委工作期間,市委曾先后抽調他去參加縣區(qū)工作巡視,縣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及干部工作考察調研,縣級干部任職考察,市屬學校教育教學及干部調研等工作,他都無條件服從。身兼雙重任務的他,并沒有甩手關心下一代工作,而是既完成好市委交辦的工作,又利用其他時間研究關心下一代工作。他就是這樣一個視工作如生命的人,用他的話說:“干工作,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好、做實,不落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