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2019 年第9 期(5 月15 日)《假貨陰影下的廣州化妝品行業(yè)》www.ceweekly.cn
@時來轉運:化妝品的制造成本是零售價的0.8到1.5折,我指的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化妝品,0.8折的質量一般般,用在皮膚上對皮膚沒好處也沒壞處,主要是做贈品的,1.2折的質量就很好了,1.5折質量基本上非常不錯了,廠家給代理商的價格是零售價的3折到3.5折,代理商批發(fā)給化妝品店的價格是5折到5.5折,消費者買到手的價格大約是化妝品零售價的9折。
@Popo:沒錯,我做化妝品20年了,正規(guī)品牌定價基本都是這樣的,并不是廠家利潤大,刨去營銷費用,也不會賺太多。
@老夫子:化妝品成本真的低,主要是銷售費用層層盤剝,到消費者手中就翻了番。
@行家:國內小廠能是自己品牌就不錯了,這種產品賣100以上不是“傻”誰會去買?就算賣100的那也是美容院推銷的,他們不用賺錢?廠家賣給他們的也不可能大規(guī)模生產,規(guī)模上不去成本就不可能很低。況且化妝品的成本不能只看物料,或者說物料成本在國產廠家來看基本可以忽略,最重的是租金和人工成本。
@董董:確實有很多水貨!前兩年在廣州白云區(qū)做過化妝品,有關部門的人來查,就我們附近的就倒閉了好幾家!我在的那個廠在有關部門準備來查的時候就把不該出現(xiàn)的東西全部從廠里面運出去,不正規(guī)的護膚品在晚上加班做或者星期天做!不過衛(wèi)生還是達標的,地板、生產線、用的東西還有穿的每天都會用酒精消毒,裝護膚品的瓶子消毒一次,再清水洗一次,再烤干!應該正規(guī)的占多數吧,料好不好我就不清楚了!
@碼農肥波:化妝品行業(yè)門檻太低,像這些廠子有幾個做了實驗的?去日本搞個配方回來,按著配方放料,發(fā)酵,攪拌,最后出來成品,化工行業(yè)本來就是一個暴利行業(yè)。還有洗發(fā)水行業(yè),都是概念炒作,什么什么功能,制造極其粗糙,毫無技術含量。
@張宸豪:為什么大家都出國買東西,最主要的不是便宜,而是不擔心花錢買了假貨,在國內只要哪個東西好賣,有名氣了,馬上假的就來了,為什么我們不能學一學國外呢,對制假販假,零容忍,重罰重判,并且很多年甚至終身無法再做任何生意呢,如果是做到無假貨了,我們也不會把錢花到國外去了,那正規(guī)企業(yè)也就好做了。
@十八公:假貨太多了,有時分辨不清真假時,干脆選擇便宜的來買,如果買到真貨就賺了,買了假貨也不算虧。總之,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打假!
@曹寧羲:這種假冒化妝品是不能用的。因為你都不知那原材料是什么。利益導致的此類市場必須打擊?。?/p>
@一尺晨光:偽劣產品的生存空間太大,因此打擊偽劣產品是勢在必行的,單靠主管機構遠遠不夠,專業(yè)的打偽劣產品隊伍存在的話是有威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