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
在外面奔波一天,臨睡前拿起手機(jī),才想起該給父親打個電話了。不過一看時間,都11點(diǎn)了,在老家的父親早就休息了,只好作罷。
父親一輩子以體力勞動養(yǎng)家糊口,比不得那些坐辦公室拿退休工資的同齡人,現(xiàn)在的他儼然一個小老頭兒了。老頭兒就有老頭兒的毛病,聽力不好,打電話我必須大聲。而且,不管什么時候給父親打電話,我都得說方言。父親就是故鄉(xiāng),給父親打電話卻滿口外鄉(xiāng)話我做不到。村里人會問,在外面晃蕩幾年,連方言都不會說了嗎?忘記方言,在我們那里被視為忘本。
諸多因素,我給父親打電話都會選擇安靜的地方。公交車上不能打,在單位不能打,與朋友聚會不能打。就這樣,本來心里想著要打電話的,結(jié)果總是被搞忘。這樣一來,能打電話的時候就不多了。一般是清閑的周末,在家里,我才能給父親打個電話。
不過父子之間,倒不像母女那般天天煲電話粥,有事說事,沒事不磨嘰。大老爺們的,總覺得噓寒問暖的話顯得很肉麻。一周一個電話,嗯,這樣的頻率比較適合我們。我和父親,每次通話都不超過1分鐘,電話內(nèi)容每次也基本固定,“爸,你吃飯沒?”“你在哪里?”“你還有錢用沒?”父親的話也很少,“吃了?!薄霸诟苫??!薄斑€有錢。”數(shù)秒的沉默以后,“個人來去注意安全?!薄坝猩妒?,給我和哥哥說?!备赣H又連續(xù)用兩個“嗯”來回復(fù)我。對話加上沉默的時間,每次大約45秒,沒超過1分鐘。
偶爾,遇到天氣不好,老家的手機(jī)信號就很差。有時候我就要把同樣的話重復(fù)好幾次,我才聽得清父親的回答。這樣的時候,通話時間一般才會超過1分鐘。以前打電話,父親老是覺得長途電話費(fèi)貴?,F(xiàn)在打電話很便宜了,卻又忽然和父親沒什么話說了。
每次,都是父親等我掛了電話以后他才掛。有一次,和父親說完話,我立刻放下手機(jī)離開,待我回來發(fā)現(xiàn)手機(jī)通話還在繼續(xù)。我說你咋不掛呀,父親說,我看你那邊還沒掛呀。父親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給我打電話,都是我打給他。偶爾有一次,我接到父親的電話。那個時候剛好開會,父親打了一個我掛掉了,沒一會父親又打來了。會議結(jié)束,我一共掛掉父親5個電話。我立刻打過去,問父親,啥事?父親說,也沒啥事,就是在電視上看到重慶下大暴雨了,你那沒事吧。我瞬間僵在那,幾秒后才說,沒事兒。從那以后,不管什么場合,哪怕再重要的會議,只要是父親打來的電話,我都以最快的速度接聽。在城市,看著身邊那些父親的同齡人,大都精神矍鑠,拿著退休工資頤養(yǎng)天年或者游山玩水,我就在心底開始可憐我那皮膚黝黑、身體彎曲的老父親。
除了愧疚,我能做的也就是多給他打打電話。話少?那就沒話找話說唄,先說說東家長,再說說西家短。父親不說我就故意問,問問今年的3畝田里種的什么,問問王家的兒子娶的是哪里的媳婦。我也給父親說我在這邊的生活,我告訴父親我寫的文章又發(fā)表了,我的房子已經(jīng)裝修好了。
給父親打個電話吧,讓一顆一生操勞的心能得到片刻的安慰。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