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15歲考上東南大學;17歲開始研究5G技術;19歲那年,這項技術成為5G標準。今年,他21歲,他們團隊的方案被寫入了5G行業(yè)標準,他的研究應用在5G平臺。
他叫申怡飛,95后,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5G核心技術的研發(fā)者之一。
我不是天才,只是會做事
4歲學珠心算;5歲上小學,五年級時參加華羅庚金杯數學競賽獲得二等獎;從初中到高中只上了四年,15歲就成為東南大學2012級少年生——這樣的孩子容易被人認為是天才,申怡飛卻不這么認為,他只承認自己比較會做事。
申怡飛5歲開始上小學,原因只是覺得幼兒園太無聊。到小學高年級時,因為成績優(yōu)異,好幾所重點中學都給他提前發(fā)來錄取書,但是申怡飛一心想上邯鄲市第一中學的少年班。因為他聽說少年班可以直升高中。后來,經過了三輪筆試,他果然考上了。
在少年班,年級主任兼英語老師閆老師帶給申怡飛很大的影響。
那時候,邯鄲一中只有少年班的80名學生是初中生,此外都是高中生。初中生不上晚自習,高中生是要上的。有一天傍晚6點多,少年班放學后,要穿過高中級部教室的長廊走到學校大門口。少年班的同學們就都散亂著往學校大門口走,這情景恰好被辦事回來的閆老師看到。閆老師很生氣,讓同學們全部返回班級,重新排隊再往外走。
經歷這件事后,申怡飛明白了一種責任感,做事要多考慮別人。少年班的同學不用上晚自習,但高中年級的同學還要上,他們這樣亂哄哄地跑出去,是很影響別人的。
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看上去都很瑣細,但這種責任能力后來被申怡飛帶到了科研工作中,無論是寫文檔、編程序,他都嚴謹而細致。
歷經風雨,才見彩虹
2012年,讀高二的申怡飛決定參加高考,結果以高出本一線30多分的成績被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錄取為少年生。
從小,申怡飛都是班里最小的男生,成為大學生的申怡飛仍然還像個初中生,喜歡邊玩邊學。他成績中等偏上,進入大二,隨著課程增多和學習難度的加大,上學期期中考試,申怡飛竟然有兩門課不及格。
這個結果讓申怡飛也很驚訝,他認真反思,發(fā)現(xiàn)自以為掌握了的知識點,其實并沒有深度掌握。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他開始調整心態(tài),虛心學習,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實驗。東大李文正圖書館4樓中文保存本閱覽室249號成了申怡飛的“革命根據地”,他每天一大早就會出現(xiàn)在那里,一直學習到晚上10點。蟄伏后的他一飛沖天,大三學年期末考試成績一出爐,申怡飛以近乎完美的成績讓老師和同學們驚嘆不已:大三學年19門專業(yè)相關課程全在90分以上,其中8門取得滿分績點(96分以上),成為吳健雄學院多年來排名第一的唯一少年生,榮獲團中央2015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并以專業(yè)推免生綜合成績第一的身份被保送為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師從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獲得者、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被譽為“中國4G技術掌門人”的尤肖虎教授。
成為優(yōu)秀的引領者,
跟隨優(yōu)秀的引領者
從小學到大學,申怡飛參加過各種競賽,獲獎眾多,被同學們笑稱為“獲獎專業(yè)戶”。大學以后,除了競賽,他還有意識地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拓展生活的寬度。
2016年8月底,他到內蒙古準格爾旗支教了一個星期。那一個星期里,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初中生講中國通信發(fā)展,從烽火臺講到智能手機,從1G講到5G,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他問學生們:“兩個人通話,如果沒有聽清楚,該怎么辦?”學生們答:“再說一遍。”申怡飛說:“對了,你們說的這個用專業(yè)術語來說就叫‘重傳技術,你們真棒?。 睂W生們得到申怡飛的激勵,上課的興致更高了。后來,支教結束,學生們都舍不得他離開,給他寄明信片,告訴他,他們喜歡他的課,看到他上課時襯衫后背整個都濕了,感受到了他的認真。
2017年5月,申怡飛作為志愿者參加了第一屆江蘇發(fā)展大會,負責姚建銓院士的接待工作。姚建銓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激光與非線性光學專家,對中國激光事業(yè)做出了極大貢獻。
一天早上6:30,申怡飛去賓館接姚院士。他是6:20到達房間門口的,想著讓姚院士多休息一會兒,就沒有摁門鈴。到了6:30,他摁響門鈴,姚院士來開門。后來交談中,姚院士說,他4點鐘就起來了,剛剛做完了一份學術PPT。申怡飛大為震驚,姚院士年近80歲了,居然還這么勤奮地工作,這種對科研事業(yè)矢志不渝的投入精神大大地激勵了申怡飛。
姚院士還是一個很健談的人,參會那兩天,他只要有空就跟申怡飛聊天,聊自己上小學、大學的故事,聊他的科研故事。其時申怡飛正糾結于讀博方向,姚院士的精神以及對他的教導,堅定了申怡飛在電子信息領域鉆研下去的想法。
用中國心打造中國速度
申怡飛從大四時,在尤肖虎教授和張川老師的帶領下,第一次接觸前沿的科研,開始極化碼相關課題的研究。由于極化碼是近幾年才提出來的理論,所以能夠搜到的外文文獻很少,面對大量理論和數學推導,申怡飛從沒想過放棄。在初期平臺的搭建階段,由于數據量很大,運行一個程序往往需要好幾天。申怡飛就整天帶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小心翼翼地捧著它,生怕不小心碰到鍵盤或者合上電腦蓋。有一天晚上,他夢見自己不小心關掉電腦,一下子從睡夢中驚醒。醒來后,申怡飛發(fā)現(xiàn)是在做夢,趕緊跑到電腦前,確認程序仍在正常運行才放心。
大四下學期,申怡飛入駐無線谷,有了自己的辦公桌,開始泡在實驗室里全身心地投入到平臺優(yōu)化中。每天坐最早的班車來,坐22:40的末班車回學校,有時候甚至幾張椅子一拼,干脆就睡在實驗室里。努力有了回報,一開始一組數據需要2分鐘才能計算完,到最后,一秒鐘就能夠解出20萬組數據,達到了國外最快的課題組速度。
如今,申怡飛是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在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繼續(xù)從事5G關鍵技術極化碼的研究,關于極化碼編碼技術及其硬件實現(xiàn)研究已經發(fā)表了兩篇國際會議論文、一篇SCI論文,他的工作平臺已經從版本1升級到了版本16。
作為代表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申怡飛說:“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發(fā)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實現(xiàn)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就是我的歷史際遇?!彼敢庥弥袊拇蛟熘袊俣?,使中國的移動通信事業(yè)走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