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奕秋
進入6月,特朗普外交頻頻發(fā)力,既以威脅“逐月增加關稅稅率”迫使最大貿易伙伴墨西哥同意“扎緊”邊界“籬笆”,又終止對印度的發(fā)展中國家普惠制待遇;同時,推遲對伊朗石化產業(yè)新的嚴厲制裁,延長對已出港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寬免期,顯得有張有弛。
早前,特朗普取消針對加拿大、墨西哥鋼鋁產品加征的關稅,推遲就加征進口自歐盟和日本的汽車之關稅作決定,派國務卿蓬佩奧去俄羅斯聯(lián)絡感情,似乎都有“沖著中國來”的架勢。現(xiàn)在,其外交攻勢又有局部微調,甚至左右開弓,如在訪英時“狠懟”哈里王子之妻梅根王妃,還公開干涉保守黨黨首選舉,給外人以“方寸已亂”的感覺。
其實,特朗普固然會有左支右絀的時候,但目前看似毫無章法的外交出擊,卻并非無跡可循。早在4月上旬北約慶?!?0大壽”之際,作為“盟主”的美國一邊喊話盟友“應對中國挑戰(zhàn)”,一邊宣布將向歐盟11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就是這種“怪異組合拳”。其效果是,對象國要么直接承受美國的壓力,要么巴望著將壓力轉給別國。
特朗普5月31日稱,由于印度堅持設置貿易壁壘,他已簽署行政命令,將印度從普惠制待遇國名單中移除。該行政命令于6月5日生效。此前,印度每年都有價值約56億美元的商品,在美國市場享受“免稅”待遇。
近來印度股市創(chuàng)新高,海外資金源源不斷涌入印度。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從印度進口額上升15.2%。而在中美關稅戰(zhàn)背景下,為了防止中國商品“繞道印度”對美出口,美國也需要抬高輸入印度商品的門檻。結果,周末傳出美國結束對印貿易優(yōu)惠的消息,周一(6月3日)中國小米集團“躺槍”,股價跌6%。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還以維系對俄經濟制裁、遏制俄武器出口收益為由,要求印度“取消”去年10月與俄達成的S-400防空導彈采購協(xié)議,并建議用美制“薩德”“愛國者-3”等防空裝備替代。
美方此前擔心,如土耳其等北約盟友一旦購買S-400導彈,將會影響美制戰(zhàn)斗機等武器的信息安全,俄羅斯可能因此獲得美制戰(zhàn)機雷達反射面積和電子輻射信號等敏感信息。但印度大量裝備俄制武器,談不上是美國的軍事盟友,裝備S-400不存在“難以兼容”“可能被竊密”的問題。
可是,美方沒有停止在中俄印三角之間插上一腳。鑒于中國是俄制S-400防空導彈的第一個出口用戶,美國為了讓印度看到“改換陣營”的好處,表示“有可能”向印度出口號稱“唯一能擊敗S-400”的空中平臺—F-35戰(zhàn)機。鑒于日本已率先引入一批F-35A戰(zhàn)機部署在陸上基地,還計劃購買能“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裝備到幾艘出云級驅逐艦上,有評論猜測,美國試圖在中國周邊構建“F-35島鏈”,圍堵中國。
印度將如何選擇?其商工部表示,對普惠國待遇被取消“不妥協(xié)”。有印度官員表示,作為反制,印度可能會對20多種美國商品加征關稅。但對于F-35這個意料之外的“誘餌”,強勢連任的莫迪總理也還要更多時間考慮。
倘若美國真對墨西哥砸下關稅大棒,必然會沖擊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導致底特律所在的“搖擺州”密歇根的選情生變。
印度經濟對美國依賴小,雙邊貿易額也不大(每年約1250億美元),特朗普拿印度“祭旗”也只是小試牛刀。墨西哥則不然,其經濟總量雖不到印度一半,卻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超過6000億美元。然而,墨西哥在攔截和安置中美洲非法移民上卻“很不給力”。
今年5月,擁向美國的中美洲非法移民數(shù)量激增。據美方統(tǒng)計,在美墨邊境被捕或被攔下的非法移民超過14.4萬人,創(chuàng)下13年來最高記錄。所以在5月30日晚上,特朗普不顧財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反對,公開威脅對墨西哥加征關稅—從6月10日起加征5%,逐月遞增到加征25%為止。
但美墨經過3天談判后,于6月7日宣布達成協(xié)議,無限期暫停加征關稅。批評人士稱,該“臨時性框架協(xié)定”未包含阻止中美洲非法移民的重大新承諾(如由墨西哥充當?shù)谌踩珖?,只是把去?2月雙方達成的“移民保護議定書”加速實施。民主黨在參議院的領袖舒默譏刺道,這是特朗普為其輕率的關稅威脅“收場”的拙劣方案。
次日,特朗普關于墨西哥同意“立即開始大量采購”美國農產品的說法,由于無法得到墨方證實,也引起部分共和黨選民埋怨。以總量計算,墨西哥已是美國玉米、小麥、豬肉和奶制品的最大進口國。墨西哥GDP只有美國的1/17,政府沒有足夠財力去引導企業(yè)開展大規(guī)模對美采購。墨外長只是稱,“該協(xié)議將會促進經濟增長,對美國農產品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長”。
特朗普還稱,墨方有一些并未呈現(xiàn)在聯(lián)合公報中的承諾,“將在適當時候宣布”。但在外界看來,即便這些承諾是事實,墨方如何解釋、能否獲得墨國會批準,都存在變數(shù),可能需要美墨在后續(xù)90天里繼續(xù)磋商。墨外長也稱:“45天之后,美國將評估協(xié)定的情勢,并據此決定是否重新加征關稅。”所以,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才總結說:“美墨仍然沒能達成協(xié)議,特朗普將持強硬立場,直至墨西哥采取行動?!?/p>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對墨加稅威脅,就像他關于封鎖美墨邊境的威脅一樣,也難以當真。以美國通用汽車為例,該公司需要從墨西哥進口接近三成的零部件。倘若美國真對墨西哥砸下關稅大棒,必然會沖擊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導致底特律所在的“搖擺州”密歇根的選情生變。
美墨不到10天就“?;稹?,還有一大背景就是,特朗普需要集中精力,對付中俄這兩個“競爭對手”。
6月7日在菲律賓海,美國一艘正在回收直升機的巡洋艦,差點被俄羅斯一艘突然從后方切入的驅逐艦撞上,美艦所有發(fā)動機當場“死火”。而此事發(fā)生3天之前,在地中海國際空域飛行的美軍P-8A偵察機,遭到俄羅斯的蘇-35戰(zhàn)機3次攔截,其中第二次攔截“很不安全”。
這兩起事件,顯然并非純屬意外,而是美俄間的相互試探行為。其軍事背景是,美偵查機在“窺探”俄駐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俄艦隊則在“近距離監(jiān)視”游弋于西太平洋的美航母編隊。
更引人聯(lián)想的是,就在普京于為期3天的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批評“美國擴大對全世界的管轄權”之后,美國湊了18個北約國家,在波羅的?!岸砹_斯家門口”舉行持續(xù)13天的大規(guī)模軍演。
有感于俄羅斯的不利處境,葡萄牙前歐洲部長、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的客座高級研究員布魯諾·馬歇斯,今年2月發(fā)表《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一文,表示俄羅斯愈發(fā)期望“說服中國一同結盟抵制西方”。他認為,俄羅斯早已放棄向中國經濟體系學習的想法,而在想方設法利用中國來促進其地緣政治目標。
近日,在中國以“縱向壟斷”為由重罰中美合資的長安福特汽車公司的同時,俄羅斯卻應美國要求,將大部分俄軍人撤出委內瑞拉。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莫斯科急欲把北京推向抵擋華盛頓壓力的“前臺”。
最近,普京在一次公開答問中,針對中美貿易戰(zhàn)“俄方如何選邊站”的問題,做出了類似“坐山觀虎斗”的回答。不久前,俄方還開辟了莫斯科到臺北的定期直飛航線。盡管如此,兩國元首6年來會晤約30次,親密程度可見一斑。
習近平主席最新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行,適逢中俄建交70周年;兩國簽署了價值200多億美元的項目,發(fā)表了兩份聯(lián)合聲明,甚至宣示“共同維護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過去,由于中國不愿損害與美國的關系,中俄兩國結盟不在議事日程中?,F(xiàn)在,美國的極限施壓政策,并沒有嚴格區(qū)分中俄,使得中國有動力向俄羅斯靠近。
例如,美國國防部6月6日呈交國會的最新版《北極戰(zhàn)略報告》,稱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圈擴大行動,可能威脅到美國國土安全。
過去,由于中國不愿損害與美國的關系,中俄兩國結盟不在議事日程中。現(xiàn)在,美國的極限施壓政策,并沒有嚴格區(qū)分中俄,使得中國有動力向俄羅斯靠近。
報告認為,俄羅斯對北極水域的控制力度,超過國際法賦予的權利范疇。比如,要求進入北海航線的外國船只辦理許可、接受俄方的引航和護航,并聲稱對不遵守“俄規(guī)定”的船只動用武力。而在軍事層面,自2014年建立北方艦隊聯(lián)合戰(zhàn)略司令部以來,俄羅斯仍在不斷創(chuàng)建新的北極軍事編制和基地,軍事活動與日俱增。
報告還宣稱,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將廣泛的經濟活動一直聯(lián)動到環(huán)北極國家,以實現(xiàn)“更寬泛的戰(zhàn)略目的”;雖然中國目前在北極地區(qū)不具備永久性的軍事部署,但卻一直在尋求投資建設“兩用設施”;中國目前所進行的科考活動、所掌握的性能強勁的破冰船,均有可能為未來的北極軍事部署打下基礎。
美國國防部的這份報告,與5月國務卿蓬佩奧在芬蘭出席“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時的發(fā)言一脈相承。當時中國外交部曾表示,北極問題不僅涉及北極國家,而且具有全球意義和國際影響;中國不會越位介入完全屬于北極國家之間的事務,但在北極跨區(qū)域和全球性問題上,中國也不會缺位。
冰上絲路項目,是中國將自身與俄羅斯深度連接的一種嘗試。換句話說,俄羅斯需要為中國替它分擔美國壓力的行動,在經濟地理上向中國更為開放。不能因為中國接過了扛住美國壓力的重擔,俄羅斯就瞅機會去與美國玩“反向尼克松策略”。
莫斯科方面的機會主義傾向,在試圖干涉美國2016年大選一事上已有體現(xiàn)。這種干涉不是因為對于美國新總統(tǒng)的對俄政策抱有幻想,而是建立在對于特朗普上臺將分裂美國政壇、導致外交失能的冷酷判斷之上的。只是,美國對俄外交在國會主導下,最終繞開了這個戰(zhàn)略陷阱。
對中國來說,與俄羅斯加強合作有一定好處,起碼在大豆、航空技術等領域,俄羅斯可以部分填補美國的角色缺位,而其在5G領域擁抱華為,也是對中國的一大慰藉。但是,中方長期奉行“不結盟”政策,俄羅斯也清楚知道這一點,所以更加渲染世界正處于新冷戰(zhàn)時期的氣氛。
近來,隨著“伊斯蘭國”等外患解除,特朗普政府對古巴、委內瑞拉和伊朗三國,不斷發(fā)出戰(zhàn)爭威脅。
對敵國和“競爭對手”強硬可以理解,但特朗普也對重要友國“斤斤計較”,究竟是否“不智”?
在美國輿論看來,說服巴西放棄WTO的發(fā)展中國家待遇,是“巴西版特朗普”博索納羅送上門的成果,而取消印度的普惠國待遇,涉及金額又太小,都顯不出特朗普的功勞。那么,在正式宣布競選連任前夕,為了向選民展示自己的執(zhí)政魄力和外交魅力,特朗普只好繼續(xù)“敲打”依賴美國軍事支持的西方盟友。
從經濟實力對比來看,特朗普也有“敲打”盟國的底氣。2017年,大國里美國人均GDP世界第一(5.99萬美元),超過第二名加拿大1.5萬美元,是第六名日本的1.56倍。另外,單單美國加州的GDP,就超過印度、英國、法國、巴西、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當中任一國,足有澳大利亞兩倍。而美國出口額僅相當于經濟總量的12%,也有很大提升空間。
日本作為美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不幸”成為美國貿易逆差的第三大來源國(僅次于中國和墨西哥)。特朗普為壓迫墨西哥在其國境南北全線阻截非法移民,對墨打出關稅牌,但外界卻讀出了“弦外之音”:由于墨西哥是日本汽車產業(yè)的海外集聚區(qū),特朗普5月下旬訪日,未能就8月與日本談妥貿易協(xié)議達成一致,索性“打臉”日本在墨西哥的汽車業(yè),來“敲山震虎”。
德國作為美國第四大貿易逆差來源國,也受到特朗普持續(xù)“關照”。默克爾總理前不久在哈佛畢業(yè)典禮上,不點名地批評孤立主義與保護主義,呼吁“推倒無知與狹隘之墻”。結果,特朗普和默克爾時隔半年,在6月5日英國紀念諾曼底登陸75周年的活動上相見,卻“沒有握手”,晤談也僅持續(xù)十多分鐘。
特朗普希望英國早點無協(xié)議脫歐,好與美國商談單一貿易協(xié)議,但即便是約翰遜,也不同意特朗普為締結英美貿易協(xié)定開出的條件。
英國對美貿易“入超”,按理說不該受到美國壓力,但特朗普卻要求英國禁止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結果被特雷莎·梅回絕。而隨著梅6月7日正式辭去保守黨黨首職務,在表露參選黨首意向的保守黨11人里,得到特朗普公開支持的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優(yōu)勢明顯。
約翰遜承諾引領英國今年10月31日如期“脫歐”,即便以無協(xié)議方式—那樣可以省下近500億美元“分手費”,但可能需要在北愛與愛爾蘭之間重設實體海關和邊檢設施。特朗普希望英國早點無協(xié)議脫歐,好與美國商談單一貿易協(xié)議,但即便是約翰遜,也不同意特朗普為締結英美貿易協(xié)定開出的條件(敞開英國國家醫(yī)療保健服務,讓更多美國醫(yī)藥公司涉入)。所以,英美關系在可預見的未來,也還會糾結下去。
作為對美貿易有逆差的英聯(lián)邦成員,澳大利亞一直得到特朗普政府的鋼鋁關稅豁免,因此輸美鋁產品在過去一年多來激增。特朗普身邊的萊特希澤和納瓦羅都支持對澳加稅,不過終因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堅決反對而罷手。究其原因,澳大利亞仍是美國相對較小的鋁供應國,且非常配合美國的國際軍事行動,還是“五眼”情報聯(lián)盟的關鍵成員。
但澳大利亞也只是“暫時”安全而已。特朗普期望調查澳大利亞等重要情報伙伴在推動“通俄門”調查中所扮演的角色。剛剛連任的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及其前任特恩布爾,得小心了。
日德英澳四國,都是G20成員。6月末的G20大阪峰會,將是評估世貿組織規(guī)則改革的重要場合。此前,美日歐已發(fā)表6份聯(lián)合聲明,嚴厲譴責“第三國”非市場的政策和做法。特朗普勢必會抓住機會展示西方社會團結,把他飽受爭議的關稅攻勢“合理化”。
而對反貿易霸凌主義國家來說,特朗普可以對“競爭對手”和重要友國普遍施壓,卻不可能在同一時刻四面出擊,因此要拆解其外交攻勢,關鍵在于把握“合縱的時機”。從峰會主場的角度,崇美畏美的日本可能不是一個合適的反擊場所,11月承辦APEC峰會的智利,似乎是個不錯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