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畢竟是儒生:讀《夢醒子》

2019-06-25 19:27王建軍
中國圖書評論 2019年6期
關鍵詞:儒生大鵬讀書人

王建軍

沈艾娣(HenriettaHarrison)所著《夢醒子:一位華北鄉(xiāng)居者的人生(1857—1942)》,英文版TheManAwakenedfromDreams:OneMansLifein aNorthChinaVillage,1857—1942[1],斯坦福大學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該書后由趙妍杰女士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北京大學陸揚教授曾評論說:“最近但凡讀過的朋友無不稱贊這部著作的價值和閱讀的樂趣,寫得好,譯得也好,這部書應該是今年暢銷的學術著作之一?!盵2]陸揚先生所言不差,他說這番話時還是2013年的9月,彼時,《夢醒子》一書的中譯本剛剛出版(為行文方便,以下一律簡稱《夢醒子》,并只標注頁碼),但他已預見到《夢醒子》一書將成為暢銷的學術著作。學術著作難得暢銷,高明的學術著作往往意味著高深,其不易為專業(yè)外的人士所接受。王國維曾有言:“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盵3]王氏此語主要是針對哲學而言,然而僅就字面含義而言,這句話對于學術著作也很適用,學術著作真是可信可愛難以兼得。沈艾娣的《夢醒子》兼具歷史性、文學性,可謂“可信又可愛”,實在是難得。對專業(yè)學人而言,本書有助于了解近代中國“多歧互滲”的特性;對專業(yè)以外的讀者而言,本書并沒有給人佶屈聱牙之感,反而有助于他們了解近代中國一個名為劉大鵬的倔老頭的生動故事。所以,當沈艾娣所著《夢醒子》的中譯本出版后,立即吸引了學界內(nèi)外的目光。全書以傳主劉大鵬的生平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要言不煩,視角新穎,不作高頭講章,既有學術著作的嚴謹性,又有很強的可讀性,語言平實、雋永,文字運用能力強,讀之親切有味。

一、引言:進步之苦與主動落伍

沈艾娣通過史料描繪出劉大鵬作為撰述者[4]、儒生、孝子、議士、商人、老農(nóng)六種不同身份狀態(tài)下的各個方面的生活,表明不是所有人都能從現(xiàn)代化進程中受益,表達了對道德高尚的劉大鵬卻遭受進步之苦的一種“了解之同情”。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不斷追求進步與變革的歷史,新舊和進步與保守漸成價值判斷的依據(jù),新即是善,舊即是惡;思想界和整個社會逐漸形成一股尊西崇新的大潮,可以稱作“新的崇拜”[5]。這股尊西崇新的大潮在某種意義上與孫中山所謂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的世界大潮流在表達上有著某種共同的指向。在這股日趨激進化的“崇新尊西”大浪潮中,但凡不能跟上歷史腳步的人都被認為是不值得憐憫的。曾開一代風氣的“新黨”代表梁啟超,就是在很短時期內(nèi)被其追隨者視為保守而摒棄,不得不反過來“跟著少年跑”;胡適得名后不及十年,亦旋即被一些也想西化但更年輕的知識精英視為“新文化運動的老少年”[6]。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思想頑固、不主動追求所謂進步的人,其思想、言說常被連帶地掃到歷史的邊緣,被壓抑成一種被否定、被遮蔽的“低音”(不論其思想是否有其合理性),“落后”“封建”“守舊”“愚昧”“頑固”“反動”等貶義詞成為他們的標簽,并較少引起學人的注意[7],劉大鵬正是其中一員。然而,劉大鵬又有其特殊性,他與那些主動追求“進步”但未能跟上潮流,最終不得不落伍的人不同,他缺少主動進步的意識,在進步和改革的大潮中沒有率先覺醒。

但沈艾娣并沒有因劉大鵬的“落后”而忽略他。正如沈艾娣所說:“我也希望能夠讓這些西方學生反思現(xiàn)代性所帶來的悲劇。中國和西方的高中教科書都傾向于將現(xiàn)代化描述成美好生活持續(xù)邁進的過程。我希望在大學里學習中國歷史的學生能想到這些遭受進步之苦的人———個人、家庭、地方,甚至或許是整個中國鄉(xiāng)村人口。我希望他們了解,像劉大鵬這么一個正直的好人會將所發(fā)生的變化視作有悖于道德。我希望他們通過閱讀劉大鵬的故事,能夠對他的態(tài)度有同情之理解,這將讓他們對現(xiàn)代化過程有一個更廣闊的認識。”[8]

劉大鵬的生活是貧苦的,一門三舉人的劉大鵬,家中的石板是他親自所鋪,其房間之小令沈艾娣都驚訝,他并沒有如張仲禮《中國紳士》《中國紳士的收入》等著作中所謂的上層紳士那樣,過著比較富裕悠閑的生活。與一般被描述的精英的生活(寫詩,作畫,收藏典籍,生活富裕,有寬敞的房間)不同[8]1-2,劉大鵬到八十余歲時還在田間耕作,生活過得很拮據(jù),并沒有享受到多少現(xiàn)代化帶來的好處。作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孝敬父母,尊師敬友,待人誠信,接濟親友,辦事公正,關愛子女,正直溫良,博施濟貧等),劉大鵬反而成了那個時代不合時宜的人,并被貼上“落后”“封建”“守舊”“愚昧”“頑固”“反動”的標簽。何以道德如此高尚之人要遭受這樣的苦難?而對劉大鵬的同情與理解也成了沈艾娣寫作此書的初衷與動力。

二、儒生的悲哀:棄儒就商與四民失業(yè)

在《夢醒子》一書中,劉大鵬有六個身份:撰述者、儒生、孝子、議士、商人、老農(nóng)。事實上,除商人這個身份外,在傳統(tǒng)中國,其他五個身份本可以是一體的,孝本就是儒家的基本追求之一,作為受到儒家經(jīng)典熏陶的讀書人,至少在理論上他會是一個孝子;作為一個取得舉人功名的儒生,本身也有議政乃至參政的權力;同時,中國古代本就有“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劉大鵬有著老農(nóng)的身份再正常不過了;最后,作為一個讀書人,成為一名撰述者,寫日記自省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就劉大鵬的生活經(jīng)歷、個人履跡與日記記載來看,他始終以儒者(讀書人、士)自居。身處那個混亂的時代,儒生劉大鵬生平的志氣與理想沒有實現(xiàn)的機會,面對現(xiàn)實與儒家理想的巨大差距,劉大鵬只能在日記中寄托自己的悲哀。

劉大鵬目睹世人輕視讀書人,看重商人,優(yōu)秀人才盡皆從商,讀書人日漸減少的世風,在日記里焦慮地記載道:

近來吾鄉(xiāng)風氣大壞,是讀書甚輕、視為商甚重,才華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門為商,而讀書者寥寥無幾,甚且有既游庠序,競棄儒而就商者。當此之時,為商者十八九,讀書者十一二。[9]

當此之時,四民失業(yè)者多,士為四民之首,現(xiàn)在窮困十之七、八,故凡聰慧子弟悉為商賈,不令讀書。[9]131-132

劉大鵬還在日記中記下了當時時局日壞,四民失其業(yè)的情況。由于新式學堂的大肆推行使得舊式私塾日減、塾師失業(yè),甚至劉大鵬本人也不得不另謀生路:

農(nóng)曰歲欠饑餒,將如之何;士曰學尚新學,遺棄孔孟,士皆坐困,將如之何;工曰今有機器,廢置手工,無所覓食,將如之何;商曰百物征稅,日重一日,商務利威,將如之何。嗟呼!四民失業(yè)之時乎,四民失業(yè)將欲天下治安,得乎?否乎?[9]155

學堂之害,良非淺鮮,自學堂設立以來,不但老師宿儒坐困家鄉(xiāng),仰屋而嘆,即聰慧子弟,亦多棄儒而就商者。凡入學堂肄業(yè)者,莫不染乖戾之習氣,動輒言平等自由,父子之親師長之尊,均置不問。[9]162

人之一生,皆有恒業(yè)以養(yǎng)身家,予籍舌耕為恒業(yè)垂二十年,乃因新學之興,予之恒業(yè)即莫能依靠,將有窮困不可支撐之勢,遂另圖生計,度此亂世。[9]191

劉大鵬日記里記載他感到痛苦與悲哀的事比比皆是。家鄉(xiāng)遭遇水災,他卻無力幫助窮苦之人時,他悲傷、自責地寫道:“予恨自己貧窮無銀米賑濟災黎,作此善舉也?!盵9]186當變亂之時,無人祭祀先圣前賢,劉大鵬亦感到心中頗為不平,他寫道:“變亂以后,文廟之祭無人舉行,去秋方才有官致祭,圣賢之血食幾乎斷絕,殊令人扼腕不平?!盵9]217

科舉制被廢與辛亥鼎革二事最讓劉大鵬痛苦,那時的他愈感前路茫茫,志氣難伸,生平所學竟無一用。彼時劉大鵬在日記中悲痛地記載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予之幼時,即有萬里封侯之志,既冠,而讀兵書,及至中年被困場屋,屢戰(zhàn)屢躓,乃嘆自己志大而才疏,不堪以肩大任。年垂四十,身雖登科,終無機會風云,不得已舌耕度日。光緒季年國家變法維新,吾道將就漸滅,迄宣統(tǒng)三年,革命黨起,紛擾中華,國遂淪喪,予即無舌耕之地,困厄于鄉(xiāng)已數(shù)年矣,年垂六十,遭逢亂世,無由恢復中原,不才孰甚焉,儼具七尺之軀,毫無補于時艱,不亦虛生矣,予慚仄曷極![9]198

三、非典型的儒生

誠如沈艾娣所說:“劉大鵬具備代表性嗎?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個社會,寫五十年的日記當然非同一般,更不要提他寫的其他作品?!盵8]6-7劉大鵬并不具有代表性,也正因為他不具備代表性,所以沈艾娣才對他那樣感興趣。沈艾娣以為:“真實的人總是非典型的……我之所以寫他是因為我希望他作為一個真實的人———而非任何抽象的某個階級或者某一類人的化身———能啟發(fā)我們重新思考生活在20世紀中國的變革當中會是什么樣子?!保ā缎蜓浴?,第7頁)事實上,劉大鵬不但不具備代表性與典型性,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連儒生這一劉大鵬終極認同的身份來說,劉大鵬可能都是非典型的。

首先,劉大鵬與一般的讀書人對商業(yè)、商人的態(tài)度不同。一方面,盡管他對社會上重視商業(yè)以致讀書人日漸減少,優(yōu)秀人才盡皆從商的現(xiàn)象不滿意;但另一面劉大鵬又同情商賈,他父親本也是一個小商人,也正因為父親從商養(yǎng)家糊口,他才有機會讀書、中舉,甚至后來他自己還成了一位商人,經(jīng)營過煤窯。故而,與普通讀書人不一樣,劉大鵬比較關心商業(yè),并沒有一般讀書人視商業(yè)為末業(yè)的情況。目睹商業(yè)日蔽、商稅日重之情形,劉大鵬在日記中記載了他所親見的商務敗壞、商業(yè)與商人日漸困窘的景況,并表達了自己的同情:

余來此處(按:指榆次)閱歷,會上各行生意較昔年甚少,各行商賈皆嘆生意艱難,不得多獲利息,外路客商亦無幾。[9]22

京都設立商部(去年改為農(nóng)工商部),總理天下商務,各行省設立商務會,以期商業(yè)之振興。則商務似宜大盛于前,詎料今日非但商務減色,而且多困憊之情形,將有不可支撐之勢,此何以故?商利微末,而加抽厘稅日增月盛,靡所底止也。[9]161

一由年荒世亂生意為難,一由民窮財盡資本多虧,各省商業(yè)大局業(yè)經(jīng)破壞,何況此窮鄉(xiāng)之小商務乎?[9]176-177

甚至與一般讀書人輕視商人,以為商人不學無術、唯利是圖不同,劉大鵬認為商人中有“大隱”“高賢”,有深于學問者,甚至坦誠自己不如某些商人,這是一般儒者辦不到的:

商賈之中,深于學問者亦不乏人。余于今日晉接周旋遇了幾個商人,勝余十倍,如所謂魚鹽中有大隱,貨殖內(nèi)有高賢,信非虛也。自今以往,俞不敢輕視天下人矣。[9]48

正因如此,劉大鵬與商人頗有往來,甚至自己最后也成為商人[8]94-113。同時,劉大鵬在商會中有較高的威望。民國初年,當?shù)厣虝橥炝魟⒋簌i擔任議會議長,以解散相威脅,五區(qū)商會甚至通過了一項議案———劉大鵬辭議長之職,商會就解散[9]179,并在幾月之后,晉祠成立的太原縣西南區(qū)聯(lián)合會又準備選劉大鵬為會長,劉大鵬力辭才作罷[9]186。

其次,劉大鵬對儒家的堅定信仰與自律精神并不具有代表性。劉大鵬以曾國藩為偶像,堅持寫日記長達50年,還寫出了其他著作,著作總數(shù)應在五百卷以上。在極為艱難的境遇下,劉大鵬能完成如此規(guī)模的個人著述,這在任何時代都不能說是一種有代表性的行為。

最后,劉大鵬的思想不那么典型,正如前文談到的,在日趨激進化的崇新尊西大浪潮中,劉大鵬與那些主動追求“進步”但是沒跟上,最終不得不落伍的人不同,他是自甘落后,主動落伍,抗拒進步的。其實,早在讀書時代,劉大鵬就與同窗有所不同,他為不得不學習八股而不是潛修德行感到苦悶,認為八股文妨礙了人們的潛修德行[8]30-31。甚至劉大鵬最后雖因科場失利未能入仕,但這反而加深了他對儒家道德的堅守。劉大鵬對儒家價值的深刻認同與堅守,本就異于一般儒生。

四、畢竟是儒生

盡管劉大鵬有著不幸與悲哀,甚至不是一個典型的儒生,但他終身以儒者(讀書人、士)自居,保持著儒生的風度,恪守先圣前賢的教誨。劉大鵬終身保有自省自律的習慣,從1891年開始記日記,直至去世前五天(在讀曾國藩的勸誡之前,他的日記偶爾中斷,但是讀過之后就再也沒有中斷)。每日保持著規(guī)律的作息,早起、靜坐片刻、讀歷朝史志(晚年讀報紙)、寫日記(反省,并記錄時事、日常)[8]8-10。

作為一個讀書人,劉大鵬也恪守敬惜字紙的訓誡:在門外,他看到一片紙,或者有字的東西,就撿回家,恭敬地燒掉[8]11。守敬惜字紙的劉大鵬對書籍也有著非凡的熱愛,他在日記中寫道:“余去晉祠游,見一雜貨攤上售一部《三國志》,愛不釋手,遂用三百廿錢買之,如獲至寶一般。”[9]22得一《三國志》便“獲至寶一般”,劉大鵬對書籍的珍視可見一斑。

辛亥鼎革后,劉大鵬依然保持著儒生風范的氣節(jié),并不貪利,目睹省議會給每位議員所定一月百元的薪水(盡管他是議員中的一員,屬于既得利益者),他批評道:“議員為人民代表,只是貪得公費,不念民脂民膏,似此辦理焉望治安?!盵9]180同時他還批評議員借議會名義肆其私心,人民反遭其害。[9]180

同時,劉大鵬保持了讀書人關心天下大事的熱忱,有著儒生獨到的見識與眼光。比如他很早就意識到了沙俄對當時中國的野心,以為:“光緒二十六年(1900)俄夷乘亂入東三省,據(jù)為己有。二十七年(1901)和議成,俄約退出,迄今仍虎踞不退。論者謂俄夷信將來必退,不知夷狄豺狼性成,斷無肉入口而再吐出之勢……俄人不但霸占東三省,一二年中必有吞并中外蒙古并新疆之勢,中國若仍偷安,不思自勝之策……恐岌岌乎不可支持也”[9]125,對于后來的日俄戰(zhàn)爭,劉大鵬并不像一般人一樣期待日勝俄負,以為不論二者之勝負,都是中國之大害[9]133-135。

劉大鵬也保持了儒生“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傳統(tǒng)[10]。當山西出現(xiàn)旱情時,他批評當政者不行仁政反而求神降雨,并以為:“上天不雨,悉由風俗之奢靡,人情之澆漓。當此之時,有司民之責者,皆祈求雨澤,只聞其此廟拈香,彼寺禮拜,概未聞其行一善政。以余言之,與其虔心祈禱,何如多行善政,庶可邀上天之恩澤也”[9]4,面對酬神演劇,浪費資財?shù)那闆r,劉大鵬在日記里嘆息道:“習俗如此,不以為非,世道凌夷,不可力挽其頹風矣,可慨也夫?!盵9]127

最后,作為一個儒生,士的擔當意識仍根植于劉大鵬心中。劉大鵬關心農(nóng)事,關心平民之疾苦[9]4,177,重視并幫助親族,并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如給人介紹木工、煤窯的工作)[9]5,141,并參與一些當?shù)氐纳鐣聞?,扶危助難,多次為人調(diào)解糾紛。[9]185,188,193,198,221

沈艾娣說:“陶淵明是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一員,而他把自己想象成農(nóng)民。劉大鵬本身是農(nóng)夫,卻將自己想象成統(tǒng)治階級的一員。”[8]15這背后何嘗不飽含著劉大鵬作為一個儒生的驕傲與自負,他絕不甘于默默,絕不愿沉淪為小夫下士。這在個意義上講,劉大鵬又畢竟是儒生!

五、白璧微瑕

沈艾娣曾說:“《夢醒子》一書并非面向中國讀者,那時我認為,這不是一個中國史家會在著述中大量討論的故事,而是他們所熟悉的生活背景的一部分?!保ā吨形陌嫘颉?,第1頁)但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過去的中國其實也已經(jīng)陌生了(thepastisaforeigncountry,過去猶如異國)。有關過去中國的常識在逐漸陌生化,近代中國對于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劉大鵬時代給我們的陌生感與西方讀者是一樣的。盡管《夢醒子》一書十分精彩,但沈艾娣畢竟是外國人,在文化背景上存有差異,因此在某些細節(jié)的理解上難免出現(xiàn)偏差。比如在談到劉大鵬夢見一“眉分八采,目有重瞳”[8]15-16的老者時,沈艾娣以為“夢中老者”可能是道家神仙呂洞賓。然而,熟悉中國古史的人很清楚,這里描繪的是上古時代的圣王堯舜(堯眉八彩,舜目重瞳),這里暗示的仍是那種“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重現(xiàn)太平盛世的傳統(tǒng)儒家治世理想。而沈艾娣以為劉大鵬所夢是道家神仙呂洞賓,于是將此處解釋為劉大鵬明了塵世功名的虛妄,并認為此夢體現(xiàn)出了“儒家道德秩序的脆弱與復雜”,這是不符事實的。

再如,沈艾娣據(jù)劉大鵬的墓志統(tǒng)計其著作,認為劉氏除日記之外,尚有263卷著述。[8]11-12但根據(jù)《退想齋日記》可知劉大鵬著述的總數(shù)應在500卷以上。顯然,沈艾娣的統(tǒng)計有誤。

更為重要的是,沈艾娣一方面描述了劉大鵬堅定的儒家理想,但另一面又描述了劉大鵬的種種妥協(xié)。比如,劉大鵬反對設立女學堂與充教習者為男性,以為“此風一開,則男女有別之道并不講矣”[9]154,然而他的兒子劉卻在臨縣的女子學堂任教。再如,早年劉大鵬對煤窯抱有極大惡感,以為:“西山一代,攻煤窯者甚多,往往暗害人命……,攻煤窯之家,動輒遭天殃……,種種惡報,不可勝數(shù),為之者只因求利,不計其禍福而終其身此中耳。”[9]58但劉大鵬后來卻不得不靠經(jīng)營煤窯謀生。又如,劉大鵬不承認民國,卻又不得不在民國為官(議長);劉大鵬有儒生的氣節(jié)和愛國心,但卻又草擬給日本人投降書;劉大鵬一面極力抗拒現(xiàn)代化,但又稱贊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迅速。而理想堅定的劉大鵬如何處理與調(diào)和這些矛盾?沈艾娣在《夢醒子》一書中并沒有給出答案。

這篇小文借用周一良先生的書名,取了一個小題目———“畢竟是儒生”。周一良出身名門,曾祖父周馥官至兩廣總督,《清史稿》有傳。父親周叔是民國實業(yè)界“南張北周”中周氏系統(tǒng)的重要人物。周一良自己也很早就在學術界嶄露頭角,先師從著名學者洪業(yè),后拜在陳寅恪門下,可謂風光一時無兩。建國后,周一良先生主動追求進步,其后又歷經(jīng)各種政治榮辱,最終在晚年大徹大悟,回歸書生本色,寫下了《畢竟是書生》[11]這本小書。

那么,劉大鵬呢?作為一個恪守儒家信條的儒生,在近代趨激進化的崇新尊西大浪潮中,劉大鵬與那些主動追求“進步”但是沒跟上,最終不得不落伍的人不同,他是自甘落后,主動落伍,抗拒進步,遭受了進步之苦。作為一個真實的人,劉大鵬至少擁有六個身份:撰述者、儒生、孝子、議士、商人、老農(nóng),但他始終以儒者自居,以讀書人自居,儒家是他身份認同的核心。盡管劉大鵬看起來似乎并不是一位典型的儒生,盡管面對不可逆轉的時代,面對這些信仰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劉大鵬又不得不為生存進行部分妥協(xié)。但現(xiàn)實生活的失利并沒有讓他放棄儒家思想,反而強化了他的儒家認同感,依然保持了真儒生的本色,盡管因儒生的身份而遭逢劫難,但劉大鵬未曾有絲毫的退卻。

畢竟是儒生,或許只有儒生這個身份才最為適合這個受傳統(tǒng)儒家道德熏陶,并為之頑固地堅守了一生的倔強老人。這個中國特有的稱謂中帶著迂闊與固執(zhí),也帶著士人最后的驕傲。

注釋

[1]HenriettaHarrison:TheManAwakenedfromDreams:OneMansLifeina NorthChinaVillage,1857—1942,2005,StanfordUniversityPress.

[2]陸揚評論見:http://weibo.com/u/2656905034?refer_flag=1001030101_&is_all=1&is_search=1&key_word=夢醒子#_0.

[3]王國維.自敘二[A].王國維論學集[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496.

[4]案:趙妍杰女史將第一章翻譯為寫作,檢之沈艾娣的英文原版,第一章名為“writing”,當然可以譯為寫作,然而在本書中譯本未出版以前,羅衍軍在關于《夢醒子》一書的書評中將第一章譯為“撰述者”(詳見羅衍軍,沈艾娣.夢醒子:一位華北村莊士紳的生平,1857—1942[J].歷史研究,2006(2):188—189,結合全書,羅衍軍譯為“撰述者”頗有可取之處,既可表明寫作這件事,亦可表明劉大鵬“撰述者”這一身份,本文在此處從羅衍軍之譯法。

[5]詳論見羅志田.新的崇拜:西潮沖擊下近代中國思想權勢的轉移[J].原刊《中華文史論叢》第60輯(1999年12月)、61輯(2000年3月)。

[6]詳說見羅志田.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國:清末民初思想與社會的權勢轉移[J].原刊《清華漢學研究》第2輯,1997年11月。

[7]案:但學界也不乏關注這些曾經(jīng)被忽略的人,比如王?森先生就十分關注那些“執(zhí)拗的低音”(詳見王?森.執(zhí)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4.)

[8]沈艾娣.夢醒子:一位華北鄉(xiāng)居者的人生(1857—1942)[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2.

[9]劉大鵬.退想齋日記[M].喬志強標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17頁(光緒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92年1月2日)。

[10]案:在中國古代的正統(tǒng)里本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直到義和團事件后“子不語”從異端走入正統(tǒng),詳論見羅志田.異端的正統(tǒng)化:庚子義和團事件表現(xiàn)出的歷史轉折[J].清史研究,2002(1).

[11]周一良.畢竟是書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儒生大鵬讀書人
汝心如玉何須擦
看圖紙
我是快樂讀書人
三棱錐中的一個不等式
汝心如玉何須擦
劉業(yè)偉、王大鵬設計作品
讀書人
葬在時光深處的拇指姑娘
錯別字先生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
萝北县| 定陶县| 天气| 沙湾县| 前郭尔| 万年县| 南岸区| 卢龙县| 彩票| 江西省| 保靖县| 博白县| 锦屏县| 山东| 崇礼县| 宁晋县| 前郭尔| 麻江县| 平顶山市| 定陶县| 勃利县| 枣强县| 醴陵市| 香港 | 昭苏县| 河池市| 上杭县| 大连市| 陆川县| 安图县| 马公市| 恩施市| 沿河| 临海市| 永州市| 普格县| 涿鹿县| 阿拉善右旗| 静安区| 九台市|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