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鳳
每每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后,許多學校都會安排家長會,讓家校聯(lián)系更接地氣。俗話說得好,親其師才信其道,家長也一樣。但是,學生面臨各類考試時,內動力也會增強,其內心壓力也不小,緊迫感也在減退。他們有可能熱情淡去,沒有了雄心壯志,特別是面臨一些學段升學考試,容易出現(xiàn)成績的動蕩和心情茫然。當然,有的幡然醒悟,奮起直追;而有的則出現(xiàn)倦怠、厭學、焦慮等,其實。無論何種讀書心態(tài)都是影響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那么班主任怎樣開好每次考試之后的家長會?
家長會要讓家長將正能量傳遞給每位孩子,讓他們表現(xiàn)出更自信、健康向上、充滿活力而迎難而上、挑戰(zhàn)生活。
曾有一個報道,說日本有一小學帶領學生做“米飯”實驗。
在教室中放三碗米飯,每天孩子上學的時候,對第一碗米飯說:“我愛你,你味道好極了,我想吃哦!”第二碗米飯完全沒有得到任何關注。第三碗米飯得到的話語是:“你丑死了,沒人要理你!
一個月后,第一碗米飯變成黃色,發(fā)出香味。第二碗米飯變黑發(fā)臭,還長出霉菌,見證了無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米飯稍好一點,變黑發(fā)臭,但是因為至少還有人理睬,所以情況不如第二碗那么糟。
家長會就有家長問“我們的話語和意念真有這么大的力量嗎?”
我們班主任老師要告訴家長:有!其實不僅無生命的物質有這種現(xiàn)象,人同樣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正如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在專著《正能量》中將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fā)內在潛能,可使人表現(xiàn)出一個更自信、更有活力的自我!
的確,人的知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積累;人的思想,需要經年累月才能建構;同理,人的智慧,是在積累與建構中,通過不斷實踐、通過常常與他人交流、通過自主不斷地思考、通過反復總結失敗的教訓才能得到。
當然,我們班主任可以借助許多典型小故事讓家長明白: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的努力。試想:智慧可以提供很多條可以解決困難的捷徑,但是獲得智慧卻沒有可以因循的好捷徑,所以,唯有付出努力,才能享受智慧的樂趣。教育孩子也一樣,分享成長就是陪伴行動,持之以恒才會日久見人心,成就和諧的成才成人之美!
考試季或畢業(yè)季,班主任往往會將班級奮斗目標、管理常規(guī)、學習紀律要求、教懲措施及上學期班級所獲得的獎勵與榮譽等告訴師生及家長。但容易忽略了生命安全、法制紀律、科學民主、生活生存、吃苦耐勞、環(huán)保和諧等非“成績”方面所取得的表現(xiàn)或努力的方向。
所以,家長會上就要善于共分享、獻智慧、聚力量、鼓干勁,營造扎實耕耘拼搏好氛圍,提醒家長慢慢從關心成績和衣食,走向關心良好品德培養(yǎng)、學習習慣、綜合素質等。
家庭教育的眼光方式決定了孩子的分數(shù)、品質、情商、素質等是否可以并駕齊驅。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我們向孩子要分數(shù),就像領導向我們看業(yè)績一樣——分數(shù)意味著他們能不能升學讀個好學校,業(yè)績意味著我們能不能升職加薪。
告訴孩子,不是分數(shù)不重要,而是分數(shù)很重要,我們確實有可能拿不到一個和別人一樣漂亮的分數(shù),接納這種結果的前提,是孩子你必須先努力。
只是我們要看的是他現(xiàn)在分數(shù)里的空間,肯定他為現(xiàn)在的分數(shù)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是一串干巴巴的數(shù)字。必須客觀地分析自己孩子的實力,幫他制訂合理的目標,這樣才能確保孩子有努力的方向,以免那個永遠也達不到的目標將孩子的信心擊垮。我們家長更要協(xié)助孩子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升成長中的核心素養(yǎng),落實學科素養(yǎng)。
總之,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要對家長進行精神上的刺激,讓家長能夠更加清楚自己孩子的定位,從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清目標,奮起自追。這也是我們老師家長共同努力的素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