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晶
2018年2月1日,在農(nóng)歷新年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外籍教授潘維廉的回信,讓外文出版社的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成了焦點。總書記對潘教授出版新書表示祝賀,對他的“不見外”精神表示贊賞,感謝他把人生30年的寶貴時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并鼓勵他繼續(xù)向世界講述真實精彩的中國故事。
潘維廉教授是改革開放后福建省第一位拿到中國永久居住權(quán)的美國人。1988年,他攜全家來到廈門,隨后任教于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至今已逾30年?!爱敃r,神農(nóng)三歲,馬太六個月大,我認為,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應(yīng)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文化,所以就想來中國學習中國話。那時我對廈門并不了解,但來到廈門,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里,當時正好有一個機會,讓我到廈大管理學院執(zhí)教?!?/p>
潘教授勤奮工作、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令人感動。他用幽默和生動的語言來介紹福建的美景名勝、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特色,獲得了國內(nèi)外友人的喜愛和好評。他以獨特視角講述中國故事,為福建省對外宣傳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還活躍于電視熒屏和各種媒體,是記者們樂于采訪的對象。2002年,他作為廈門市參評“國際花園城市”的主陳述人,成功助力廈門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在機緣巧合下,潘教授從給外國人寫向?qū)謨蚤_始,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魅力廈門》《魅力廈大》《魅力泉州》等十多本介紹中國城市和地域文化歷史的書籍。他時常自豪地用閩南語說:“我是廈門人!”
在潘教授選擇到廈門工作和生活后,他的親友們一開始并不是很理解,包括他的父親當時也是堅決反對的。為了讓家人放心,讓親友更加了解中國,潘教授堅持給家里寫信,也不時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用美式幽默講述中國故事。就像潘教授說的:“我的中國夢,就是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他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不見外的老潘,更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以獨特的視角去向全世界宣傳中國,讓更多人了解中國。
《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封面
在過去的30年里,潘教授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建設(shè)者,他的“不見外”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對中國社會、土地和人民的熱愛。他從選擇廈門、來廈門大學工作、生活的經(jīng)歷和故事,到學習語言、了解中國歷史到文化差異等等,用一個個溫馨的小故事重現(xiàn)了他在廈門、在廈大的30年,正如書中所說——“在中國闖蕩了30年,我們見證了中國經(jīng)歷的前所未有的變化,從某些方面來說,我們甚至也參與了這些變化?!?/p>
《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書,是從潘維廉在1988—2017年間寫給家人的書信中精選出的近50封,既是記錄中國發(fā)展故事具有時間標志性的符號,也是極具人情味的表達方式之一。這些家書展現(xiàn)了不同年代下的廈門乃至中國的風貌變化——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泥濘道路到今天的現(xiàn)代化城市設(shè)施,從父親不贊同潘維廉到中國來,到逐漸從信件中讀到開放與發(fā)展中的中國,并認同兒子的選擇。潘維廉的故事里自然融入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歷程和變化。該書不僅向海外讀者真實展現(xiàn)了中國的變化,更飽含著作者一家人濃濃的中國情。
該書從編輯到出版歷時兩年。出版團隊在選信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zhàn)也很多,在大量的往來信件中一封一封去尋找那些能夠打動人的故事。特別是因為要在國內(nèi)、國外同時出版,必須要有一些內(nèi)容能夠打動國人,同時也要打動外國人,只有選擇國內(nèi)國外達成情感共鳴的信件來刊登才能兼具這種效果。最終,出版團隊選擇了47封精華中的精華,并與潘教授進行了長期的溝通,集結(jié)成《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書。
用外文社徐步社長的話說,這本書有三個“度”:溫度、跨度、熱度。溫度,是指老潘的書里充滿了溫暖的故事,不僅能夠打動國內(nèi)的讀者,還能打動國外的讀者;跨度,是指時間跨度,從1988年到中國到2017年,基本涵蓋了整個改革開放40年時間,而潘教授的信件時間也基本與此吻合。所以潘教授也說和中國非常有緣分,經(jīng)歷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也正好身在其中,經(jīng)歷了很多故事,很多改變,除了硬件方面的改變,更多的是人文方面的改變,特別是人的精神方面的改變;熱度,是指潘教授的信件里充滿了這些年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熱點事件和熱點故事,能夠讓讀者重溫那段歷史,也能夠讓國外的讀者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情況。
除了在編輯過程中的細致工作和吸引人的信件內(nèi)容,這本書在出版后一時引起轟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外文社在這本書的前期策劃和后期營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后,外文社為了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進一步加強與潘威廉教授的合作,策劃實施“老潘看中國”系列叢書,并于2019年3月20日舉辦了“老潘看中國”系列叢書簽約啟動儀式暨《我不見外》故事分享會。通過潘教授筆下的精彩中國故事,打造一個多語種對外出版品牌項目,并鑒于潘威廉教授在講述中國故事、增進國際傳播交流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授予他“國際圖書特殊貢獻”榮譽稱號。
作為一家成立于1952年的對外介紹中國的國際化專業(yè)出版機構(gòu),半個多世紀以來,外文出版社用43種文字翻譯出版了2萬余種圖書,內(nèi)容包括中國領(lǐng)導人著作,中國重要文獻,中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共計印刷4億多冊,發(fā)行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除傳統(tǒng)紙質(zhì)出版物外,外文社在多媒體出版以及電子書等新技術(shù)出版方面也在進行積極的嘗試和探索,為世界了解中國提供最大化的資訊和最優(yōu)化的途徑。在擁有一批著名的中外出版專家、翻譯家,一支精通國際出版的編輯、翻譯和營銷隊伍的情況下,以英、法、德、西、俄、日、葡、阿等多種文字,出版有關(guān)中國當代情況以及中國文化、歷史、文學、藝術(shù)、語言、中醫(yī)保健、宗教、民族、民俗、旅游等傳統(tǒng)內(nèi)容的出版物,覆蓋了全球五大洲主要的目標受眾。同時,外文出版社發(fā)揮自身品牌優(yōu)勢,出版多文種的外語學習類圖書,在業(yè)界享有良好的聲譽。
近幾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圖書出版國際市場的變化,外文出版社及時地調(diào)整了出版結(jié)構(gòu)。改革開放后,世界需要了解中國,中國也需要了解世界。新的時代對外文出版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繼續(xù)做好對外圖書的出版工作,尤其是加強針對性,提高圖書質(zhì)量,注重市場,講究效益;另一方面加大了國內(nèi)市場的開發(fā)力度,為了滿足國內(nèi)讀者學習外語的需要,發(fā)揮外語的優(yōu)勢,外文出版社適時推出一系列高品位的外語讀物、外語學習類圖書,獲得了國內(nèi)廣大讀者的喜愛。同時,努力開發(fā)了一批針對國內(nèi)外兩個市場的精品圖書,為兩類讀者服務(wù)。
《我不見外》這本書的成功,也成為外文社的成功案例。特別是外文社在進行對外宣傳過程中,如何以“老外”的邏輯、“老外”的角度去講述中國故事,為世界各國了解中國、讀懂中國開啟一扇豐富多彩的視窗,多維度、全方位解讀處在深刻歷史變革和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向國際社會解答好“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向何處去?”這個根本性歷史命題,講述中國的發(fā)展奧秘,分享中國智慧與經(jīng)驗。以外國專家的角度,通過轉(zhuǎn)換角度,轉(zhuǎn)換話語體系,進行更多的軟性的文化輸出,讓更多外國讀者能夠以更加舒適的方式去接受。尋找更多外國專家,通過他們的角度來講好中國故事。
當然,除了老潘看問題的角度更新穎,更符合國際化的視角,中國人也會更加感興趣外,他的幽默和風趣也在書中充分體現(xiàn),而幽默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所以需要繼續(xù)挖掘老潘的故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讓更多的“老潘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