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寬雨
大家好,我是你們關(guān)注已久的那只小兔子——“玉兔二號”巡視器。我知道因為我和“嫦娥四號”著陸器開創(chuàng)先河地跑到了月球背面,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大家牽掛。在順利出發(fā)、按時抵達、成功著陸之后,我們又做了不少事情。下面,就由我作為代表給你們播報一下,這段時間我們在月球上又干了點啥。
努力工作的第一個月晝
雖然我們“跋山涉水”飛了好久,才在月球背面的南極一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落了腳,但想到人們對我們的期待,我們可是一點都沒閑著,在落月的第一個月晝就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我和“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功打開了攜帶的設備,讓各種科學探測任務都順利開展起來;我們不僅完成了互拍,還對周圍的月形月貌進行了環(huán)拍,在“鵲橋”的幫助下,科研人員已經(jīng)根據(jù)我們傳回的數(shù)據(jù)制作出了環(huán)拍影像圖。據(jù)說,這張圖對科研人員分析我們周圍的月形月貌會有不小的幫助。對了,告訴你們,到這里的第一個月晝,我就為了工作走了40多米,千萬別小看這個距離,要知道我的前輩“玉兔”號月球車一共才走了114.8米。怎么樣,這么一比,是不是覺得我很敬業(yè)很厲害?
睡覺也沒閑著
什么,你們說我不敬業(yè),在中午偷偷睡覺?咳咳,你們知道的還真多。我確實睡午覺了,但這可不代表我偷懶。你們是不知道,這里沒有大氣層隔熱,正午時的溫度都達到三位數(shù)了,我的降溫能力有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小憩一會兒是最好的選擇。什么,你們說除了中午,晚上我和“嫦娥四號”還睡了一大覺。我覺得這很正常呀,月球和地球一樣,也會進行自轉(zhuǎn)運動,所以我們在月球上也會迎來沒有太陽的黑夜。我們在夜里不工作倒不是因為夜晚黑,主要是沒有太陽能,總不能讓我們餓著肚子干活吧。再說, “嫦娥四號”探測器有效載荷分系統(tǒng)總設計師薛長斌都說了,暫時的休息是為了讓我們更有效地工作,我們在月球上的目標就是要長期生存,用更長的時間做更多探測工作。在這NASA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到了“嫦娥四號”樣的情況下,通過適當?shù)男菹⑦_到勞逸結(jié)合,讓各種設備保持在一個最佳狀態(tài),本身就是一個很合理的選擇。話說回來,夜里我們也沒一直睡覺呀,我的伙伴“嫦娥四號”著陸器就當起了夜間天氣“預報員”,利用月夜溫度采集器成功獲取了關(guān)于月夜月壤溫度的第一手資料。我再補充一點,這月背的夜晚是真冷呀,夜間最低氣溫都達到-190℃了,要不是有“暖寶寶”(同位素熱源)在,我們可能都要凍成“冰棍”了。
說到睡覺,還有很多人對我的睡姿津津樂道。我承認我的睡姿確實比較獨特,我找了一個“向陽坡”,頭朝南稍稍偏東一點,還稍微抬了一點角度。不過,我這么睡覺并不是想“擺pose”,而是為了早早起床工作。說到這,還可以順便回答大家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我如何起床。答案是,靠陽光。當陽光照到我身上的時候,我自會從夢中醒來。所以,陽光就是叫我起床的“鬧鐘”,而我保持這個姿勢睡覺就是為了接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早點起床工作。怎么樣,這回知道我有多敬業(yè)了吧。
NASA發(fā)現(xiàn)了我們
給大家插播一條小新聞,就在2019年1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到了我們,隨著照片的發(fā)布,我們來到月球背面的事情再一次得到了證實。本來我一直擔心這張照片沒有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大家,后來聽說這個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是在距離我們的著陸點330多千米的地方拍攝的,相片中的“嫦娥四號”著陸器也只有大約2個像素那么大,想一想自己的體形,我覺得自己真是想多了。
在度過寒冷而又漫長的夜晚之后,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天。這次我的前進方向是以相對平緩一些的西北方為主,在行走的同時,利用隨身攜帶的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等設備繼續(xù)探索月背的秘密。在我大踏步前進的時候,我的伙伴“嫦娥四號”著陸器根據(jù)中美兩國的合作協(xié)議,和美國月球勘測軌道器在1月31日進行了一次重要會見,這個軌道器在我同伴的頭頂上進行了高清拍攝,聽說,這次我也上相了,但是依然找不到我!
看看石頭和車轍
我還對月背上的石頭和車轍做了些研究。研究石頭主要是想探究一下它是月球上的“土著居民”還是“天外來客”、它的來源、它的形成過程等問題。不要以為這個工作很簡單,我可是費了不少力氣,經(jīng)過反復的調(diào)整和移動才拍到滿意的石塊圖片。另外,研究車轍主要是為了分析月塵,希望通過它們探測出一些關(guān)于月球成長的秘密。
以上就是我們目前的發(fā)現(xiàn),不知道大家看了是否滿意。未來,我和我的同伴會繼續(xù)努力,爭取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月球秘密,大家就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吧。 (責任編輯:司明婧 責任校對: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