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木西努爾·馬木提
摘 要:如今隨著國內對“二孩”政策的開放,我國的人口基數(shù)日趨上漲。這種情況下,國內的農作物生產發(fā)展的狀況,要適應國內人口基數(shù)的變動。農耕文化在這片中華沃土上承續(xù)了數(shù)千載光陰。先人創(chuàng)造的無數(shù)有關農作的生產典籍與農作歷法,至今仍指導著我們生產中進行的活動。而小麥,在作物中的比例極大,也關系著數(shù)人的生計和溫飽。所以本文通過對小麥生產狀況的分析,探討有關高產小麥的土壤肥料管理技術。
關鍵詞:小麥高產;土壤肥料;管理技術
引言:
小麥要想獲得高產,需要在各個方面下功夫,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技術,比如在土壤肥料方面,就需要人們加以重視。土壤是生產的源流,而肥料是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養(yǎng)料。小麥只有在生產種植過程中,將這兩個方面協(xié)調好,管理好,才能夠達到高產的要求。那么如何讓小麥生存的土壤更加適合小麥生產,如何讓小麥更好的對肥料進行吸收,土壤與肥料應該如何管理與協(xié)調才能達到要求,這是一項需要人們去進行探究與專研的技術。
一、土壤方面進行整地深耕
整地措施可以讓土壤狀況更加適應小麥的存活與生長。在小麥的種植發(fā)育過程中,整地這些措施尤為重要[1]。整地對于種植面積較大的麥田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因為其中的程序內容復雜而且繁多。在整地之后,可以達到麥田上的溝壑平齊,井然有序的效果。經整地后的土壤多氣孔,蓬松細碎,可以增加埋在田中的麥苗與空氣的接觸。在整地最后進行的造墑,需要引水開溝。但是對于造墑,國內有幾種方式。每一種造墑的效果都不同,有引水造墑,就是開大水造墑,也有開溝造墑。但顯然的,放大水比開溝造墑之后的效果更佳。但是不同地區(qū),能夠利用的資源不同,所以還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施行不同的造墑方式。而且造墑,是要在播麥種之前的,不應在播完種之后進行。除此之外,還需要深耕。農家有諺語:“耕得深且早,莊稼白樣好?!边@是從長期的耕作生活中總結而出的。所以整地與深耕,對于小麥的高產有大影響,人們需要加強對整地的研究,提高效率,提高這方面的管理技術。
二、土壤在其他方面的管理
除整地之外,還要對其他方面多做管理。土壤上的雜草等與麥苗搶占養(yǎng)分,如果雜草滋長過盛,還影響到了麥苗的生存空間[2]?;蛘邥璧K麥苗的正常發(fā)育,容易讓麥苗幼苗發(fā)育不良,難以達到增產高產的水平。所以需要對土壤上雜草,進行一次清理。而且雜草容易吸引蟲類,是土壤的衛(wèi)生程度受到影響,蟲類甚至會埋伏在土壤中,噬咬小麥幼苗。還要在整地的同時,或者之后,噴灑有效農藥。來防御或除病蟲。特別要注重藏在地下,或者在地較深處生存的害蟲。如果耕得淺了,地下埋伏的害蟲未能被發(fā)現(xiàn),且農藥對它們影響小,未能很好的接觸到它們。在播種后,或者是幼苗初長的時候,這些地下的害蟲就容易鉆到地面上去影響麥苗生長。在滅茬方面也需注重管理,還有對于某些攜帶病菌或者病蟲的根茬也需要進行去除。
三、肥料的施用管理技術
肥料的施用需要跟小麥的生長狀況相協(xié)調。在不同的生長時期,所需要的物質不同。比如在早期,也就是出苗期時,不能夠給予麥苗太多肥料作為養(yǎng)分,如果在早期給予的物質養(yǎng)分過多,麥苗難吸收,效果也不好,還會傷害到幼苗,影響幼苗生長。所以在出苗時,只需要給麥苗微量的養(yǎng)分就能夠維持它正常的發(fā)育了。比如添加適量的氮,鉀和磷。對于施加含這些元素肥料的比例,就需要從土壤的面積和幼苗的生長狀況去考慮和分配了。在分配比例時需要遵從科學的方法,嚴格的去按照規(guī)格進行調配肥料。這樣能夠讓麥苗更早的分根。而且能夠培育出茁壯的麥苗,苗壯了,在結穗時的麥才能更顆大飽滿。在小麥起身時期,也就是麥的根莖和葉子生長較為快速的時期,需要施加較多的養(yǎng)分。那相當于人的中學階段,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需要吸取更多營養(yǎng)。這時候在施用的肥料中,要加大氮的比例,這樣可以鞏固分葉時期小麥的成長,并且為它提供必需的物質元素。養(yǎng)分與必需的物質元素充足了,才能保證今后的成穗率。還有鉀跟磷這兩項元素的含量也需要添加,因為可以促進小麥增加穗的數(shù)量。
四、肥料在其他方面的施用管理
肥料的施用是因地制宜的,每一塊麥田的情況都不相同,不同品種的小麥,也有著不相同的生長規(guī)律,所以在肥料的施用上,不是一概而論的。需要去進行計算,給出適合的施用方法。在氮元素與磷元素的配比上,遵從科學。在不同情況的麥田上施用的肥料,也要有一定的肥料施用規(guī)劃。比如高產田想要有更加高的產量時,在肥料的施用上應該有怎樣的管理。如果是高產田向更高產田之間進性轉換,磷氮元素的比例應當是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為宜。在施用肥料的時候,對于底肥的施用也有著相應的管理方法。底肥一般是有機肥,因為無機肥分解的速度過快,不適合作為麥田的底肥。底肥相當于地基。后面對肥料的追加施用都是在底肥之上的。所以底肥需要穩(wěn)定。磷在土壤中最為穩(wěn)定,移動小,不易分解。在總量之上混入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氮,至于含量的比例需要與底力相適宜,底力高的麥田和底力低的麥田,底肥中氮的含量比例是不相同的,底力與氮含量成反比,氮含量高的,底力反而低一些,大約含量維持在百分之三十。
五、結束語
文中闡釋了在這方面管理技術的基本內容和一些措施。但是國內在這方面的管理技術,還可以有較大的改進。雖說,國內現(xiàn)今作物高產狀況好,但是對于作物生產,比如小麥的生產,還能有更大發(fā)展。國內在土壤肥料管理方面,可以更多的依托于現(xiàn)今的技術,增加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毛東雪. 小麥高產土壤肥料管理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No.586(17):77.
[2]郭長永. 小麥高產土壤施肥技術研究[J]. 農家科技(上旬刊), 2017(12).